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全球最長平均預期壽命地方」的最新排名結果,香港人位列首位,這亦是自2015年連續3年香港成為環球最長壽的地區。從華人社會的角度來看,能夠享受長壽當然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對部分香港長者來說,長壽可能是負累,長者愈長命,生活質素可能愈低。
從《2016中期人口統計主題性報告:長者》獲得的資料,獨居長者的數目由2006年的9.88萬人上升至2016年的15.25萬人,在10年期間獨居長者人數升了5.37萬人。至於按居住情況來劃分,在2016年獨居長者居住於公營租住房屋有7.69萬人,佔獨居長者的總數達50.4%,至於分別居住於資助自置居所房屋及私人永久性房屋則分別佔11%和35.8%,從有超過一半獨居長者居於公營租住房屋來看,部分獨居老人的生活條件和財政狀況看來只是一般的。
至於長者只與自己配偶同住的數目由2006年的18.11萬人上升至2016年的29.33萬人,人數升了11.22萬人。而這類別的長者於2016年居住於公營租住房屋是9.34萬人,這數字高於同期的獨居長者數目7.69萬人。如果以現時香港人口的老化速度來分析,以上兩類居於公營租住房屋的長者只會不斷增加,最終只會為特區政府帶來長者對家居照顧和公共醫療服務的需求問題,令公共財政面對壓力。
公共醫療難以應付人口老化
長者數量明顯上升,已對本地的公共醫療系統帶來頗大的衝擊,剔除公立醫院醫生、護士和護理人員不足的問題外,醫管局轄下的醫院病床數目在過去四年只是增加了686張,根本難以滿足長者對公共醫療的需求。從《醫院管理局年報2016-17》刊登的病人統計數據,長者病人住院日次在2016/17年已升至4.45百萬日次,較四年前的4.06百萬次多了0.39百萬次。如果以長者病人住院日次佔所有年齡組別病人作比較,其百分比在2016/17年上升至五成二,但同期的長者佔總人口百分比只是百分之十六。假若以現時政府在未來10至20年內預計興建的公立醫院數量來看,本地的公共醫療實難應付急速上升的長者病人數量,這最終只會拖累公共醫療質素,而整個社會也要付出代價。
特區政府從來不善處理長者的醫療和家居照顧問題,雖然,政府已向年滿65歲長者每年發放2,000元的醫療券,但對一般長者來說,這肯定是不足夠的,尤其是當長者年齡愈來愈大,醫療支出隨着上升,原因是長者出現慢性疾病的機會只會愈來愈高,由於長者的醫療開支有增無減,正所謂小數怕長計,區區的每年2,000元(或累積金額上限是5,000元)只能說是杯水車薪,沒有太大的幫助。
長者的家居照顧也是非常重要的,無奈,不是每位長者都有子女或外傭照顧。假若是獨居長者或兩老互相照顧,這種生活方式是不太理想的。然而,政府在這方面的老人服務也是不足夠,令部份長者未能享受安穩的晚年。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