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在的學習 父母子女一起STEM

張澤松博士表示,編程學習是不分年齡的,無論老幼均應積極學習,以趕上科技發展。

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Hour of Code (HK) 發起人張澤松博士及臨床心理學家何堃嘉博士於2018年7月21日出席香港書展講座,分享STEM教育的重要性,並鼓勵父母珍惜和子女相處的時間以促進親子關係。

STEM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

STEM教育最早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於1998年提出,包括Science (科學)、Technology (技術)、Engineering (工程)、Mathematics (數學) 四方面。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張澤松博士認為,STEM教育對香港學生來說並不陌生:「我們看看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學科,核心科目便包含了數學科,在選修科目裏我們也有生物、化學等,這些就是我們所說的STEM學科。」而且,STEM能廣泛廣用於日常生活之中,張博士舉例指,世界盃足球員的技術、球員踢出「香蕉球」的原理,以至巴士高速轉彎時的重心,均需要借助科學原理去解釋。因此,STEM可說是「無處不在」,對今天的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不過,張博士認為,相較於理解科學原理和現象,更重要的是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把它們加以應用。他說:「例如,你只需要一個手機應用程式、一個包含中央處理器和無線上網裝置的電路板,便能感應盆栽的泥土濕度並自動澆水。這些裝置在淘寶上很容易買到,只要懂得編寫電腦程式(編程),你也能夠完成這樣的裝置,而且開發成本相當低。」

父母子女同學習 編程啟發全人發展

Hour of Code(一小時編程)活動最先於2013年由美國的非牟利組織發起,讓民眾在一小時內學習編程,體驗程式語言的樂趣,張博士於2014年把活動引入香港,舉行免費的編程班,並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參與。張博士表示,編程學習是不分年齡的,無論老幼均應積極學習,以趕上科技發展。

張博士相信,STEM教育能夠有效地促進孩子的全人發展。他說:「其實我們學習STEM,可以粗略地分為兩個層次,第一是學習知識,第二是透過那些知識,進一步學習做人的精神和道理。」他認為,STEM教育有九大核心價值,包括判斷力、溝通能力、對別人的影響力、好奇心、創新能力、勇氣、熱情、誠實和無私,孩子透過學習編程、與同學合作開發程式,便能夠慢慢提昇這些能力,成為獨當一面的人。

不少家長帶同子女聽講座,了解更多STEM的資訊。
不少家長帶同子女聽講座,了解更多STEM的資訊。

珍惜與孩子相處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臨床心理學家何堃嘉博士表示,孩子與父母的關係足以影響一生,因此父母不應掉以輕心。她在席間分享了她的個人經驗,小時候的她和外婆同住,每兩星期才能和爸爸見上一面,但每次爸爸都不是來教她功課或指點她的日常生活,而是給她純粹的陪伴,例如帶她上百貨公司、陪她玩耍等,讓她留下了非常快樂的記憶,並和爸爸建立了溫暖和安全的依附關係。所以,如今她長大了,都常常掂記着要定時和爸爸見面、吃飯,給他同樣的陪伴以報答他。

她從學術的角度詳細剖析父母和子女間的依附關係。當中擁有「安全型」依附關係的孩子,喜歡和父母親近,當父母在場時能夠安心探索世界,並願意與陌生人相處,長大之後他們也會更有自信和同理心,更能夠和伴侶、朋友分享感受,懂得適度倚賴別人,也願意被人倚賴。那麼,要如何和孩子建立「安全型」的依附關係?何博士表示:「親子關係就好像樂器一樣,每天也需要作出適當的調適。父母應該每天預留10分鐘,和孩子作純粹的相處,可以聆聽他的心事,也可以和他一起玩遊戲,過程中千萬不要有任何批判和目的。」何博士尤其注重遊戲的重要性,因為5至12歲的小朋友若能從活動中得到成功感,便更有推動力持之以恆,繼續在該方面發展。

親子齊學編程 家長互相幫助

Duncan 是Hour of Code (HK) 的學生,今年正準備升讀中一,去年與兩位同學一起從零開始學習App Inventor,然後憑一個以患有失智症的長者為對象、防止他們迷路的應用程式而獲獎。被問到與媽媽一起學習編程有何感受,他表示和媽媽一起學習並沒有不習慣的地方,而且感覺良好。Duncan 的媽媽Judy則表示,學校在編程教育方面資源不足,她很感謝Hour of Code (HK),讓Duncan每星期能夠透過不同的老師和軟件供應商學習新科技,而且家長也能參與其中,讓她認識其他家長,互相幫助和學習。張博士補充,學生透過參加Hour of Code 活動,也可以認識來自不同學校的同學,形成很好的學習圈,交流和分享知識。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