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得少還需配合多運動

經常運動的人士,會有較高的基本新陳代謝率,就算較一些食得少但不做運動的人士吃多些食物,也不一定會有較高的體重。

最近在工作或餘暇的餐飲聚會上,很明顯從觀察得知絕大部分人都刻意地控制他們的食量,到最後都剩下很多餸菜要打包拿走。這個食得少的現象不單止在上了年紀的一批朋友常見,連一批批的大學生也會出現這種食得少的情況。

食得少,吸收得少,自然沒有那麼容易長肉,或變得肥胖,像這種減收入的方法當然對控制體重有幫助,但另一個同樣重要的是增加能量的支出,也就是要身體多運動。

從觀察,大部分人都從食得少方面下功夫,但卻不願意利用運動來增加身體能量的消耗。其實,這種單靠節食來調控體重不是長久和健康的方法。需知道運動不單止幫助消耗身體能量,甚至從長時間的帶氧運動來燃燒體內的脂肪,其最大好處是刺激身體的生理機能運作,維持或增加心肺功能、血管的彈性、肌肉關節的有效運作,還有紓緩精神緊張和情緒問題。

運動比節食更重要

長期節食而不做運動,可能會降低身體的基本新陳代謝率,換言之,個人的基本能量消耗會漸漸下降,到了年齡增加,這個下降變得更加明顯。相反,經常運動的人士,會有較高的基本新陳代謝率,就算較一些食得少但不做運動的人士吃多些食物,也不一定會有較高的體重。

年輕人不覺運動的重要,當上了年紀,便知道缺乏運動便可能令身體不能維持日常生活上需要的體力要求,例如上落樓梯、步行,甚至站起身而不致跌倒的能力。而針對長者生活上需要的體適能,學術界稱之為功能性體適能。長者能夠維持良好的功能性適能,便不需要別人照顧他的起居飲食,整個社會的醫療負擔也可以得到紓緩。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鍾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