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規模貿易戰爆發,香港如何認識中美關係?

7月6日,美國特朗普政府向中國發動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貿易戰,這是中美關係重大轉捩點,標誌着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調整進入新階段。

在香港,7月6日前,不少人仍存有貿易戰可能打不起來的幻想。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特朗普上台一年多來,在對外關係重大問題上經常出爾反爾。但是,在與北韓關係上最終採取妥協,讓一些人以為他處理中美貿易問題會如法炮製;二是中國展示談判解決問題的誠意。據媒體披露,中方願意大量增加美國能源、農產品等進口,以大幅削減對美貿易順差。

特朗普目的在遏制中國

事實證明,特朗普政府志不在平衡美中貿易差額,而是遏制中國。對此,有些人提出疑問:特朗普不是也向歐盟、加拿大等盟國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嗎?

切莫把表象與本質混同。特朗普政府與一些盟國發生的是貿易摩擦,旨在爭取美國更大經貿利益,同時,迫使盟國替美國分擔美國管理國際秩序的經濟成本,完全是利益與成本再分配問題。只要盟國作一些讓步,包括歐盟對北約提供更多軍費,貿易摩擦便會結束。

當然,特朗普政府退出關於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退出伊朗核協議、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人權理事會等,也為美國一些盟國所不滿。但是,這些舉措帶有特朗普個人色彩,受制於支持特朗普上台的民意,將會隨特朗普下台和美國民意變化而被修正。

相比較,特朗普政府宣布中國是美國主要對手之一,則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大調整,涵蓋中美關係全領域,將持續至本世紀中葉。21世紀上半葉中美關係,是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調整的核心,關係全球重心如何和能否比較順利地由西方向東方轉移。

全球重心從15世紀到20世紀在西方──歐洲北美,日本自明治維新實現「脫亞入歐」後也屬於西方。進入21世紀,全球重心開始向東方──亞洲轉移。關於這一點,西方有識之士是公認的。

希拉莉聲稱,21世紀是美國的亞太世紀,所折射的是對全球重心東移的認識。奧巴馬說美國還要領導世界100年,所透露的是美國不甘因為全球重心東移而失去其領導世界的地位。他先是說「美國重返亞洲」,後改口「美國轉向亞洲」,最後定位「美國再平衡亞洲」,口口聲聲說的都是亞洲,顯示他明白亞洲在21世紀全球中的重要性。

特朗普開始談「印太戰略」,不是輕視亞洲,而是企圖貶低和壓制中國的地位和作用。從2010年起,奧巴馬政府就加強美國在亞洲的戰略部署,從中國海岸線的北部、中部到南部不斷增加對中國的軍事壓力。

遏制中國,是美國歷屆政府對華政策的重要一環。因為中國從2008年至2017年間急速崛起,到了特朗普政府,遏制中國上升為美國對華政策的基調,並開始成為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心。

一些香港居民責怪中央在中國國力和美國有明顯差距的條件下與美國較量,違背了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這是缺乏歷史知識的幼稚觀點。美國不是由印第安人建立的,建立美利堅合眾國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自信他們創立了一座「山上的城」(City upon a hill),「美國例外論」融入美國精英的血液,他們一直以為美國既是世界各國的楷模,也是人類前進的燈塔。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何況中國和美國有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中國發展為眾所周知,不可能被人為遮蓋。「韜光養晦」必須是「光」不大「晦」可養。

事實證明,特朗普政府志不在平衡美中貿易差額,而是遏制中國。(Shutterstock)
事實證明,特朗普政府志不在平衡美中貿易差額,而是遏制中國。(Shutterstock)

中美關係將持續緊張

因為遏制中國成了美國對華政策的主調,不會隨特朗普下台而改變,中美關係將持續緊張。因為遏制中國剛開始成為美國全球戰略重心,中美關係包括已經開打的貿易戰都可能暫時緩和──是緊張為主調的暫時緩和,不是根本緩和。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美國還不得不把相當大的力量投入中東。美國同時宣布俄羅斯是其主要對手之一,使它無法不在歐洲保持相當大的參與。這一切限制美國對付中國的力量。

6月22日至23日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充分顯示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國最高領導層高瞻遠矚,制定了應對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調整和中美關係的方略。

習近平指出:「綜觀人類歷史,世界發展從來都是各種矛盾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我們要深入分析世界轉型過渡期國際形勢的演變規律,準確把握歷史交匯期我國外部環境的基本特徵,統籌謀劃和推進對外工作。」

「既要把握世界多極化加速推進的大勢,又要重視大國關係深入調整的態勢。既要把握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的大勢,又要重視世界經濟格局深刻演變的動向。既要把握國際環境總體穩定的大勢,又要重視國際安全挑戰錯綜複雜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種文明交流互鑒的大勢,又要重視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盪的現實。」香港社會應以此為指標正確認識中美關係。

本文由作者授權零傳媒《獨家》微信帳號發布,本社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