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內耗成為香港的宿命

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深陷內耗局面的香港如今正尋求突破,內耗最終是否可以超越?

2018年,既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日子,又是香港回歸21周年的紀念年份。使人不免回首香港過去的光輝歲月,又不禁冷靜感歎:今非昔比。香港何時被上海、北京、深圳急急趕超?曾經誰與爭鋒的香港,現在為何面目有損?如何能讓這個面目有損的香港是否還能重返神壇?7月21日,由《亞洲周刊》、《零傳媒》、明報出版社於2018年香港書展期間舉辦的《香港超越內耗》論壇給出了答案。

各界資深人士結集成書

該論壇圍繞「校園的政治之風」、「當下政治生態」、「超越內耗的可能性」三個部分進行討論。「拒絕內耗成為香港的宿命,痛定思痛,超越內耗成為香港人不可推卸的責任。」「不管是否愛中國,都不得不面對中國國力的上升。」《亞洲周刊》總編輯邱立本作為論壇的第一個發言人引出了香港現時的癥結。同時,他還以西方社會學理論中的「黑天鵝」和「灰犀牛」兩個名詞,分析了香港內耗危機所在。該觀點也被寫進了同名新作《香港超越內耗》一書中。

《香港超越內耗》一書精選並收錄了過去的一年裏《亞洲周刊》「香港評論」和零傳媒獨家微信平台「中環一筆」欄目,集結了15位來自香港社會各界的資深人士作家所撰寫的70餘篇香港時評文章。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裏,已先後匯集成了《香港:傘裏傘外博弈》、《血色旺角前世今生》與《回歸二十年,香港浴火重生》三本著作,今年的《香港超越內耗》則為第四年的思考成果。全書分為五個章節,分別是「唯我獨尊的『孩子』」、「只剩『顏色』的革命」、「荒腔走板的香港政治」、「被偏見掩蓋的中國」和「跳出內耗的漩渦」。

7月21日香港書展期間舉辦的《香港超越內耗》論壇,邀請15位各界專業人士對香港現狀的看法。
7月21日香港書展期間舉辦的《香港超越內耗》論壇,邀請15位各界專業人士對香港現狀的看法。

是次論壇,更是邀請了資深媒體人屈穎妍、資深媒體人潘麗瓊、資深評論員阮紀宏、香港專業人士協會會長陳建強、風采中學校長何漢權、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楊志剛、經濟學教授雷鼎鳴、資深媒體人劉瀾昌、資深媒體人李春、《亞洲周刊》副總編輯江迅10位作者出席論壇,共同審視與思考香港存在的問題和危機,為今後的發展找尋更多的機遇與突破,一起為香港未來謀劃。論壇結束後,親臨現場的作者也為讀者在新書上簽名。

社會問題眾多 形成內耗

在《亞洲周刊》總編輯邱立本發言後,各位作者也紛紛結合自己在香港這幾十年來的所聽所感,為香港針砭時弊。屈穎妍表示,現時教育者很多時候不敢說學生頑皮、錯,令年輕人不知道是非對錯。香港的教育體系出現問題,不論學生還是家長都不快樂。

潘麗瓊認為,香港社會仍有很多未能解決的問題,包括土地供應、市民置業等,而疏導民怨是其中一個化解內耗的方法。楊志剛表示,校園言論自由是要百花齊放,但也要懂得區分「雜草」、「芳草」和「百花」,語言暴力和無節制的自由是「雜草」。

對香港發展持有樂觀態度的何漢權認為,香港社會短期內仍會有爭吵,但長遠而言對化解內耗抱樂觀態度。並提出「三民」與「三國」的觀點。認為香港的核心價值是「三民」,即市民、國民和世界公民,覺得應教導學生認清身份並認識這些概念。除「三民」外,他又提出需做好「三國」教育,包括國民、國學和國情的教育,認為只要了解內地,年輕人便會更珍惜現在內地與香港的關係。

陳建強則稱,有新加坡的華人朋友向他表示「香港真幸運,有什麼問題都有一個很大的祖國在背後支持」,而新加坡則需時常顧慮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感受,他覺得香港要珍惜現有的優勢。並鼓勵香港運用好大灣區及一帶一路新機遇。

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深陷內耗局面的香港如今正尋求突破,內耗最終是否可以超越?希望像《亞洲周刊》總編輯邱立本所言,香港市民應正確看待內地同香港的關係,把握機遇,從矛盾開始的地方來超越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