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Apr 01 2025 20:30:5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一切以孩子為先

——談與「姊妹學校」發展的方向(下)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笑且徐行。」只有「徐行」,才能冷靜,才能用心的對「如何推行」、「推行目的」和「效果」作出深思,才有好的效果。教學如是,與「姊妹學校」結盟亦如是。

上期提要

 
筆者上期就校本的經驗,提出與「姊妹學校」結盟,宜以學生為本,兩校定下共同目標,組織活動。筆者以任教學校的經驗,就所舉辦的活動,與同工分享了其中的一項活動,本期繼續與同工分享其餘的兩項活動。
 

教學交流

 
配合我校的「職志教育」課程,我校在中國語文科的課程安排,減少採用教科書,取而代之的是配合「職志教育」的校本課程。課程設計配合新高中課程的要求,以單元模式的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得到教育局語文課程支援組的支援,在課程的設計上,對於教什麼,同事是很清楚的;在教學的設計上,同事按學生的能力、教材的特色、評估的要求為基礎,然後跟據本地學院派的理論,安排教學流程。這該是一個不錯的教學設計吧,但畢竟這是「全港獨二」的單元,我們希望在教學的設計上,有新的輸入。
 
為了探這個緣故,我校於2013年12月邀請我們的姊妹學校的語文科老師,到校以粵語進行「一課兩講」教學與交流研討會。教材是我們的校本單元「成功之道」,選教的教材是余秋雨的《愧抱山西》。這個研討會開放給友校的中文科老師觀課。同一教材、沒有程度差異的同一級學生、同一樣的課程目標;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教學學理,這一次的教學交流,讓觀課的老師對教學的設計有更深更廣的思考。事後,有友校的觀課老師坦誠的跟我們說:「假如再有這樣的活動,請告訴我。」雖然我們不認識姊妹學校的教學學理,但在交流和討論過程中,我們的得着很大,我們也因着這次的教學交流,完善了我們這個校本語文單元。
 
今年,我們的「姊妹學校」將於3月到訪我校,進行英文課的觀課交流。有效的交流,建基於「誠」、建基於「謙」、建基於「自我提升」,建基於「追求卓越」。成功的「姊妹學校」計劃,也是建基於「誠」、「謙」、「自我提升」與「追求卓越」。
 

相互支持

 
配合教育的六育目標,學校每年均舉行運動會。對同學而言,運動會或會是個讓自己發揮潛能的日子,又或是一個不用上課的日子,又或是一個和爸媽一起運動的日子,同學們在興奮了一陣子之後,便沉寂下來。我校去年的運動會,我們的「姊妹學校」派遣他們的啦啦隊到來,支持我們的運動會。這批遠道而來的持者,為運動會添上色彩,更讓同學們體驗到「情」的真諦。
    
於2014年12月31日,我們學校的同學,回應妹學校的送舊迎新綜合表演也組隊於「姊妹學校」的送舊迎新綜合表演中演出。他們的表現,雖然沒有「姊妹學校」的同學那麼出色,但作為老師,真的很欣賞同學們明白禮尚往來這處世之道,當然兩校的同學,透過相互的支持,建立了友情。
 
學與教,最忌的是「兩點一線」,現在,老師的交流多了,再不是兩點一線;但我們的學生呢?推行「姊妹學校」計劃,正好讓我們的同學開拓視野,破除了兩點一線的狹隘。記得我校的同學,在那送舊迎新綜合表演會上,兩校同學唱同是 Beyond 的歌,事後,他們說:「他們比我們唱得好!」能反省,這該是學吧!
 

與「姊妹學校」結盟的「不」

 
筆者從教多年,堅持學校是純潔的地方,不應把政治帶進學校。所以學校在與「姊妹學校」的結盟,也不應抱有政治的臆測。作為學生的孺子牛,抱持的態度該是一切為了孩子,而不是抱怨舟車勞頓及對交流合作作出不合理的臆測。
 

結語

 
筆者從事教育工作近40年,所經歷的教育風波罄竹難書,對於近日政治介入教育的問題,筆者所持的態度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笑且徐行。」只有「徐行」,才能冷靜,才能用心的對「如何推行」、「推行目的」和「效果」作出深思,才有好的效果。教學如是,與「姊妹學校」結盟亦如是。但願我們的老師「不聽穿林打葉聲」和有「吟笑徐行」的從容,持着「亦遊、亦學、亦交流」的態度「為孩子的一切」與姊妹學校結盟。
 
翻閱《教評心事》,珠玉在前,筆者初次提筆,或有與讀者意見相左者,煩請見諒,不吝賜教,幸甚!幸甚!
 

梁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