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仔的中學畢業禮在酒店舉行過晚宴後,他與學校的行政關係就告一段落,他曾擁有的空間、實物都要一一道別,留下的是一段段的回憶,比如雲景道壯觀的車龍;正門那零食小檔;賽西湖的燒鵝茶餐廳,餐廳由兄弟經營,有一兩位老伙計是看着我家三名孩子長大的,老大在漢基12 年,從拖着收養的小狗在路口和爺爺等校巴,到今天他努力不懈操肌肉為博畢業之旅在海邊向女生表演青春荷爾蒙之歌,也不過彈指間。
不忘本也是教育
我們對時間真的掉以輕心,把金錢置於時間之上,會虧本的,窮得只有一疊鈔票真是至理之言。其實茶餐廳的食物普通,但他們兄弟賣的是良心食品,童叟無欺,我孩子總是有點不捨,他跟其他同學不同之處是他長相太似我,老員工和我在銀幕認識,大家見面有如老朋友,待他有如子侄,他時常忘了帶錢,掛單長達數月之久,於是領過畢業證書後,我和太太帶着他到賽西湖店和老工友道別,還了舊債,和叔叔拍一張照片,在蒼天下留一記號。
我和漢基幹勞動的阿姐也投契,因為她們都認得我,我也在畢業禮後和她們打招呼,多謝她們的辛勞,我認為每年畢業禮也該由學生代表送紀念品給員工代表,不忘本也是教育嘛。
漢基有超級富豪的下一代在校內就讀,但更多是異族、異地的家庭結晶,重視中英雙語,但我認為中文氣息不夠濃重,希望將來有改善。
辦學理念要切合時代
今年漢基入大學的成績特別好,我未知原因,我個人認為國際學校的辦學理念較切合時代,而IB課程漸漸被名牌大學接受,因IB 的理論理念和精英大學較接軌,知識普及、常識重要、分析獨到、創意先行。
上述理念和我們華人學校傳統相違,要進名校,思維要變了。
我略知道光是史丹福已有4 名學生入讀,其餘普林斯頓、MIT(麻省理工)、衛斯理(有如女子哈佛)、柏克萊等待我查清楚才向各位報告。我不是要炫耀他們如何厲害,只是我們很多家長為了孩子進名牌大學而催迫過度,弄巧成拙,我在兒子12年的學習過程中,只有一次大聲罵他要專心,後來知道他是「空間學習型」學生(即是不專心,想東想西)後,我連罵他一次也未試過。他看的書本比我多,進紐約大學的電影系,那篇有關我家菲傭如何帶他的入學文章肯定比分數更有力,而紐大電影系好比電影學院中的哈佛,競爭很激烈。
終身學習 學位只是短暫記號
我舉兩例,都是我孩子的好友,男同學同時考進:牛津、普林斯頓、柏克萊,但他不去,反而去了名曰”Deep Spring”的大學,你我可能聽也未聽過,以為是深泉桑拿,在深圳開了分店,對啊,在美國沙漠中心,要種菜、要勞動,全男校,學校不過招數十學生,據說兩年後畢業幾乎轉到哪一所大學都受歡迎。這孩子我也是看着他成長,唱、彈、跳樣樣皆能,拒絕Oxford 、Princeton?我自己倒第一次聽到。
另一例,學校的Headgirl,聰明賢淑,美麗而不張揚,也是動靜皆宜,有大學經過各地校長推薦,從數百人中選出不多於30 人,為他們提供300 多萬學費,連4 年暑期的活動也安排好,一對無名夫婦的捐款,就為了人類多培養一名負責任的精英,她滿懷歉意地拒絕了,她最後選擇了史丹福。
怎樣的家庭出怎樣的孩子,這名女孩的爸爸對自己為家庭所培育出的成果展開笑顏。
大仔問我,當年中學畢業後有什麼慶祝活動,我說中學畢業,那年代忙於找工作,哪有空間時間培養感情,畢業就失業的年頭,記憶中好朋友就那麼突然人間蒸發,一去數十載,再見已是白頭人。
我自己也是從孩子的教學方法才體驗了現代教育的趨勢,希望讀者不要誤會我在曬命,很多人總以為國際學校是有錢人的玩意,其實我們本土學校的硬體普遍不錯,只要思維改變,調整一下方法,我們的教育投資回報必大,現在北歐一些國家也開始發展職業先修學校,讓年輕人早點發展自己熱愛的專案或科目,基本沒有專科中學等於學師仔或讀書不成的標記,學習是終身的, 學位只是短暫的記號。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