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為了什麼?──從一個名校女生故事說起

我覺得現在也是時候向學校施壓,告訴校長,有些方法或許不切合這年代。

曾有某女名校生疑因在功課壓力和課外活動兩者不能兼顧下四料自殺,並選擇以學校為輕生之地,幸好她把情况上載,被學校發現,逃出生天。學校給予學生功課壓力,想達到什麼目的?學校成績出眾以保住名校優勢,讓更多的家長排隊?既然學校以名校權威治校,習慣給予學生功課壓力的話,我覺得現在也是時候向學校施壓,告訴校長,有些方法或許不切合這年代,應該調度一下口袋,因為我們納稅人在教育上投放了很多資源,希望我們培養的學生能夠支撐一個知識型社會所需的人才。

先從一個故事說起,我去年在一個飯局上湊巧遇上兩位該校家長,孩子都是小學生,她們在討論一條考試的問題,一名學生在試卷答對了,只因答案小部分寫在空格外,所以被老師圈了答案當錯,那名母親一臉不順氣,孩子受母親鼓動也很委屈,她想據理力爭取回那剋扣掉的分數,以保完美;另一名母親勸說千萬不可,麻煩家長在哪裏都不受歡迎,她又告知上了中學功課、考試、測驗才是真章,晚上11 時仍在奮鬥是常態。

考完試後第一件事

光是正確答案出格就等於錯,中間就是一道教育理念的大鴻溝,你這樣教導小朋友,他們將來會知道什麼是創意嗎?出格是形式差異,是美感不協調,一個樣貌不一般,鼻長耳兜的孩子是生錯了樣子嗎?這種一筆勾銷的判斷是非常極權的做法,包銷了對事物的解釋權是專制政府的特質。

上通識課不需要下對錯判斷,但要有說明對錯的能力,這種能力需要說者的理性解釋,也要聽者虛心聆聽。

我希望該校的校長、老師知道,考試和繁重功課不會令學生覺得老師在學問上多了幾分權威,也不會令學生在知識上有多少得益,問問自己在考試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麼?把書本和記憶扔得有多遠就多遠。

我也希望老師明白繁重的功課和測試剝奪了多少家庭的融洽關係,父母子女總在當中對立起來,唯有那些有能力供子女出外讀書的家長可以停止參與谷爆學生的遊戲。補習浪費了多少金錢!浪費了多少時間。我希望老師知道你所教授的知識已經無處不在,聲畫皆備,由牙牙學拼音到上哈佛的公開課,由煮一盤西班牙海鮮飯到燜鮑魚,再進一步你的學生可以在家裏以3D printer 給你做一支他設計的原子筆。

我也希望校長花點時間讀讀報刊雜誌,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到3D 立體打印地步,它將打破製造業的現有模式,終將影響一切體制,包括學校、政府。

也希望你們不要相信一些調查,說我們香港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不足,不要誤會長時間對着書本等於閱讀能力高,大家也知道,相對不等於相愛。

喜歡學習便是出色

你們是否不知如何入手呢?很簡單,到誠品的教育欄,有多本關於芬蘭教育的專書,看看別人如何培養出色學生,出色學生不一定聰明,也不需要成績出眾,他只要喜歡上學,喜歡學習,他就是出色的了

我也盼望在功課和考試中心力交瘁的同學好好記住,你的成績決定不了你的餘生,但你的餘生卻可能被你對待成績的態度毁掉,自毁是一件傻事,你把自毁的十分之一勇氣留起來和校長老師討論;擔心自己子女做傻事的父母,也不要全責怪老師學校,因為你也有份參與壓迫自己的子女而不自知,還以為為他們前途着想。心理學家說沒有一種傷害可以比擬家庭傷害,有人善於應付考試,但不會有人鍾情考試,不如今晚就在8 點半叫孩子停止做功課,帶他到商場讓他挑一件小禮物,然後請他吃甜點,他們會詫異的問你:「功課未做完呀,媽咪。」你不妨回答說: 「不交功課,最多記一個小過,但媽媽要你記住,和你一起比做功課重要十倍,答應我回家看一陣電視,我們在牀上聊天睡覺。」

這一回將是你家庭生活的一大成就,成為你子女畢生難忘的一件大事。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張堅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