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20:17:4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方濟廚房——以愛影響生命

在過去的12月,我校的兩位老師帶着好幾位同學一連四個星期五,放學後到方濟廚房作義工服務,參與義工準備飯餸的過程。到了黃昏的時候,一班長者和區內有需要的家庭魚貫來到方濟廚房,同學和老師把飯餸和餐具擺放好,還趁此機會和長者們聊聊天。老師將他們參與時的相片與我分享,在相片中,我看見學生面上充滿了滿足和歡欣的笑容……
筆者上月和大家分享了服務學習對學生成長的成功經驗。想不到服務學習同樣為老師和團隊帶來生命影響生命的動力。
 

長者聯誼於方濟廚房

 
方濟廚房由方濟會構思,於慈雲山聖文德堂實行,於星期一至五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免費晚膳,以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每天的蔬菜都是由教友於家中準備,再帶到聖堂。同時亦期望能透過方濟廚房提供地方予長者聯誼,打破他們獨居的孤寂。
 
在過去的12月,我校的兩位老師帶着好幾位同學一連四個星期五,放學後到方濟廚房作義工服務,參與義工準備飯餸的過程。到了黃昏的時候,一班長者和區內有需要的家庭魚貫來到方濟廚房,同學和老師把飯餸和餐具擺放好,還趁此機會和長者們聊聊天。老師將他們參與時的相片與我分享,在相片中,我看見學生面上充滿了滿足和歡欣的笑容,我雖然不在他們當中,但我也感受到他們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看見學生面上充滿了滿足和歡欣的笑容,也就感受到他們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看見學生面上充滿了滿足和歡欣的笑容,也就感受到他們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聖誕節過後,如過往的假期一樣,我都是鑽在辦公室內厚厚的文件堆內,但今年卻有一點不同。從厚厚的信件堆中拆開了一封信,信件是由一位八旬的老婆婆寄來,信中的意思大概是多謝兩位老師和一班同學無私的付出。看過這封信後,心裏有說不出來的喜悅,喜悅不是來自別人的讚賞,而是看見孩子真正學懂了愛護別人,並在生命中實踐出來。我再把信多看一遍,心裏靈機一動,這也是一個教育其他同學的好機會。
 

關心長者同時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要把握着好時機。我在聖誕假期前的早會曾與同學們分享,希望他們在期待別人送聖誕禮物給自己時,同時亦應先想想如何好好恩待和愛護身邊的人,如同主對我們白白施予的愛一樣,為別人的需要去服侍和準備。看來孩子們都學到了。於是,我在考試過後的早會,與全體同學分享婆婆的道謝信,也藉婆婆的道謝教導同學們要存感恩的心。最重要是要趁新的一年,訂下目標去幫助別人,並要時刻對別人為自己的付出多存感恩的心,就如婆婆一樣,以行動來回應別人對自己的愛,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到以生命影響生命。
 
教友期望能透過方濟廚房提供地方予長者聯誼,打破他們獨居的孤寂。
教友期望能透過方濟廚房提供地方予長者聯誼,打破他們獨居的孤寂。
 
老師和同學們得到鼓勵及支持後,在考試過後再接再厲到方濟廚房來幫忙。因學生的付出影響和感動了我,在剛過去的星期五,我也很想去感受他們那份喜悅,所以我也隨學生前往當義工。在現場,我看見學生在分發飯菜及禮貌地為長者們添飯菜,完結後還幫忙清洗碗碟、枱面及地板。看見他們洗碗碟和拖地板時七手八腳,還弄得衣服也濕透了,但依然投入地去做,我心裏很是感動。過程中跟其中幾位同學分享,其中一位同學是第二次來當義工的,同學告訴我第一次是因為好奇而來當義工的,但幫忙別人後,內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喜悅和滿足,於是他很希望能幫助其他人,所以他選擇繼續前來,今次他還多帶來了另外一位同學加入,把喜悅與人分享。另一邊廂,我跟那洗碗和拖地板的同學聊天,原來這是他第一次洗碗和拖地板,怪不得手忙腳亂。但正如筆者上次提及過,孩子有了經歷,就明白,就成長!成功的經驗也推動和鼓勵了老師,老師打算把計劃進一步推動,讓更多學生有機會參與,看來成功的經驗帶給他有更多的反思和動力。
 
孩子和老師努力及無私的付出,感動了八旬婆婆作出讚賞和鼓勵,這些正面的能量又推動孩子和老師向前邁進一步,幫助及燃亮更多人的生命,循環不息的流轉。現在的社會和孩子需要的,正就是這股正能量的流轉。我們不要看自己所缺,反要多看自己所能付出的,因施予所得來的喜悅和滿足,往往比獲得所求的來得更大更豐盛。
 
圖片:作者提供
 

楊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