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18年6月8日,財新傳媒主辦的財新峰會在香港舉辦專場會議,主題為「開放新格局 共享新機遇」。在圓桌討論環節中,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王珺、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眾安保險首席執行官陳勁,以及金地集團董事長凌克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港的前景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主持人為財新智庫莫尼塔研究董事長鍾正生。
對話嘉賓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存在三個層次的開放格局,大灣區更需透過創新改革做到元素自由流動,而中國的未來發展依靠國家開放和青年力量灌注,內容摘錄如下:
廣東扮演改革先行的角色
鍾正生:第一位發言嘉賓是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王珺。我想問一下,廣東作為自貿區,在大灣區建設裏面是怎樣的一個定位?
王珺:粵港澳大灣區是存在着一個多層次的開放格局。第一個層次是自由港,像香港和澳門。第二個層次是自貿區,但這個自貿區並不是國際上說的Free Trade Zone,而是自由貿易試驗區。我們現在組織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它實際是注重體制改革。自由貿易試驗區它到底是怎樣的地位?廣東的自貿區,正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示範區,一個門戶開放的樞紐、對外開放的先行。所以說,它和我們教科書上所說的Free Trade Zone還是不太一樣。另外一個觀點就是,這三個層次是相互互動的──第一個層次是一種標竿的作用,而自貿區在這裏扮演着體制改革先行的角色。在整個內地走向全面新格局,內地都在不斷地開放,形成第三個層次。第三個層次的落腳點就是要進行一個營商環境的改善。
創新產業與服務業結合
鍾正生:我想問我們要怎樣才能把一個廣東產業創新的活力和香港服務的活力結合起來?
王珺:從產業的結構來講,內地和香港是存在着層次上的差異。比如說珠三角更多集中在製造業,製造業的創新基礎和這個領域是非常寬廣。作為任何一種創新,都需要有服務業的支持:金融、研發、市場網路,以及互聯網市場。如果要素能夠自由流動,有製造業和服務業的互補平台的話,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海南自貿港帶來的機遇
鍾正生:下一位發言嘉賓是遲福林,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的院長。我想問,海南在大灣區的背景下是怎樣的一個定位?
遲福林:你這個問題問得不大準確,不是在大灣區背景下海南自由港怎麼建設,而是在整個全球化背景下、在中國擴大開放下怎麼來建海南貿易港!(眾笑)
大家都知道,海南的全島高標準、高質量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我們的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中央規定了海南三步走——到2020年,自由貿易試驗區取得重要進展;到2025年,自由貿易港的制度體系、政治體系初步建立;到2035年,自由貿易港的制度體系和運作模式基本成熟。我理解這個事情是中央,尤其習主席親自發的一個重大國家戰略,它不是海南的自議自論,它是推動經濟全球化,尤其推動海南經濟一體化的重大舉措。
在這個背景下,和香港的合作,我想有三條特別重要。第一條,我們認真研究,學習香港在自由港建設的成功經驗,海南會陸續派人到香港來學習、借鑑。所以,陳總(陳德霖)希望你們能夠在策劃金融發展上給海南多支點招。第二,服務的目標是服務貿易。有人說,海南的服務貿易只能做點服務貿易,我想他們理解錯了。香港的服務貿易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90%左右了,廣東只有56%左右。這個服務貿易是全球化的大趨勢,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大任務,也是一個短板。海南如果能在旅遊、服務、高新技術上和香港合作,形成一些突破,有助中國達到對外開放的新高點。
海南借鑑香港發展經驗
遲福林:第三,現在的重點是什麼?我認為現在重點是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現在有三件事可以做,第一件事,和香港聯手建設免稅購物鏈。香港有經驗,能不能把香港的免稅購物鏈引到海南去,儘快把海南面向大陸13億人的免稅消費市場做起來。第二件事,發展我們的會展業。海南、大陸的會展業本來就不是很大,如果和香港合作發展我們的會展業,對海南來說,也對香港擴大會展業有極大的作用。第三件事,在賽馬運動、文化娛樂方面,香港有成功的經驗。如果儘快聯手把海南這個國際旅遊中心做起來,不會取代香港,相反會擴大香港的市場空間。有人說,你這個海南能做起來嗎?我說,這是習主席親自部署、親自推動、親自謀劃的重大戰略。我們也希望借鑑香港的經驗,把海南做好。
鍾正生:你剛剛提到了海南,大家都在討論有個賽馬城現正在建,讓大家對博彩娛樂有更多的想像空間。我們也知道粵港澳大灣區裏面,澳門這個區域是博彩娛樂業較為強的。會不會讓澳門的博彩娛樂業推向海南呢?
遲福林:又把我這個博彩給挑出來。(眾笑)我剛才已經淡化了,賽馬運動屬於文化娛樂、旅遊消費的一部分。香港有成功的經驗,希望香港和海南儘快地商談這事。
改革開放與要素流動
鍾正生:下一位演講嘉賓是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郭萬達先生。郭院長,我想請問一下,剛剛討論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要有一個「要素的自由流動」,那麼在您看來,政策要如何為要素跨區建立更好的條件?
郭萬達:大家關注的是,大灣區建起來以後,是什麼東西最重要的、什麼東西是最困難的、什麼東西在十年以後看起來有變化,還有什麼是沒有變化的。硬件,其實不難──這個大橋可以修,這個高鐵可以建,房子也可以建起來。最難的是軟件。整個大灣區中,其實是有成本的落差,更大的落差是在於制度,特別是在港澳和廣東九個城市之間(的落差)。在這個情況下,最理想的狀態是生產要素、生活要素的自由流動,這是我們大家一直在說的事。我有好幾次開會,包括到新加坡、內地開會,看那些科學家、物理學家都說你們經濟學家太謹慎,歐盟都已經一體化,那你們一國兩制就怎麼不能呢?但實際上不是經濟學家謹慎,因為的確是有特殊的一些緣由。
第一,我們要認真的看自由流動裏面,怎麼看待一個關境和國境的問題,即是獨立的關稅區。香港和內地,包括口岸,以前這是邊境。一國兩制下,關境和國境是不是要有區別?我覺得這是很關鍵、很本質的一個問題。
第二,要素的流動有雙向的,也有單向的。那麼雙向的,剛才遲院長講到的服務貿易自由化,這是雙向的。但是有些東西確實無法做到雙向,因為香港那麼大地方,澳門那麼大地方,一雙向,人就會潮水般地湧來,可能它就是個問題。單向的含義就是怎麼使得港澳的居民在內地有更平等的待遇。以前說國民待遇,現在我們說更平等的待遇。
第三,想要解決要素流動的問題,如果說不能完全做到自由,那能不能變更加便捷、有效?我覺得這其實是我們未來可預見的要素流動中可以做到的。怎麼便捷有效呢?我覺得有兩個是必須做的:
1. 改革。很多的問題是我們內地政府部門自己的問題。比如說通關,就連信息都不能共享。我們幾個部門之間,海關、邊境的信息都沒法共享,自己都不能共享,我又怎麼跟香港這邊共享呢?比如說要素流動中的簽注,剛才遲院長也問我深圳居民是不是可以往來香港,現在簽注其實是一個很難的問題。現在商務的簽注佔的數量不到1%,很多商務人士都覺得是很大的難題。
2. 開放。在改革的前提下,怎樣能更好地開放?這個開放可能不是一步到位。我們現在的港澳研究會分了五六個小組,從人、貨、信息、數據、資金來看能夠開放到什麼樣的程度。
總而言之,制度的創新、政策的創新決定了未來十年大灣區能不能融合、開放,能不能更加有效地實現科技的創新。
服務貿易自由化與一體化
遲福林:關於創新,前不久中央發布了關於廣東自貿區政策有一條口號特別好,叫「推進大灣區,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怎麼理解「自由化」,我想這是制度創新的核心。
郭萬達:遲院長,你提這個「服務貿易自由化」多少年了?(眾笑)
遲福林:不,我是「一體化」。「一體化」都沒做到,「自由化」就可能還面對著許多問題。
王珺:這個自由化市場,首先來講,還是一個營商環境。剛才郭院長也提到,現在的營商環境其實是發展不平衡的。香港作為獨立的關稅區,在去年世界銀行(發表的《營商環境報告》)中排名第五。內地這幾年有進步,但排在第78位,跟香港仍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自由化市場就是營商環境。在發展出現的多層次開放格局條件下,那麼這個開放格局怎麼樣再往前發展?有標竿,也有追趕的動力,才能改善營商環境。
遲福林:王院長,香港和廣東服務貿易都不能一體化,香港澳門服務貿易(佔GDP)都達到90%了,廣東才56%,這營商環境能一致起來嗎?市場都沒能一體化,營商環境能夠達到標準嗎?
王珺: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首先有規則的變化,才有人流動;沒有規則的變化,人是流不動的。我認為首先規則要變化,規則來自改革。
遲福林:我贊成你最後說的,只有服務貿易一體化,把廣東的服務貿易水平明顯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才有可能做到市場一體化、營商環境一致。我想,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是最迫切的問題。不僅對於廣東的開放水平,還對中國新階段的開放有重大利益。廣東離香港這麼近,香港澳門服務貿易(佔GDP)都達到90%了,廣東才56%,廣東應當做點突破了。
政府扮演要素推動者的角色
遲福林:郭院長,我還有一個問題。你剛剛說元素自由流動,元素自由流動包括什麼?商品、貿易、服務、資金、人員,其實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信息。在廣東大灣區的九個城市裏面,什麼時候我們可以直接看到美國總統Donald Trump的Twitter?
郭萬達:我們在研究的時候,首先發現數據怎麼交換(的問題)。特別是在新經濟底下,你說騰訊是什麼公司?大數據公司!那我在深圳的公司和香港的公司,數據之間能不能自由流動?這是大家比較關心的。香港的朋友到了深圳,或者到大灣區,都可以用你的電話卡上Twitter。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內地透過改革來做到要素流動。遲院長說貿易一體化,你忽悠了多少年?大門開,小門沒開。以我的看法,還是要靠政府來推動,靠習主席來推動。
深港經濟一體化
鍾正生:下一位演講嘉賓是眾安保險首席執行官陳勁。我想問一下,你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大灣區的規劃會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市場經歷?
陳勁:我09年寫的博士論文,寫的就是「深港經濟的一體化」。現在看過去的20年,確實發現這個命題有了很大的變化。那個時候,更多的是研究深圳怎麼借助香港的經濟文化環境變得國際化,深圳如何利用香港的全球貿易港口、特殊政策發展起來;而如今再討論(「深港經濟的一體化」)這個話題,是從全球化的視野來看香港在國家的經濟戰略中佔據了怎樣重要的地位。
香港作為超級經濟連接人,跟大陸,跟全世界進行連接。她並不是沒有競爭對手。在這個龐大的環境裏面,要怎麼贏得未來的市場?第一,從40年改革開放來看,我們很多智慧的改變都是由開放來倒逼國內體系制度的改變。第二,我們確實要依賴年輕人。眾安是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我們服務的客戶都是年輕人。香港在大灣區的平台中,雖然有地理、語言、經濟的優勢,但年輕人若對這個平台不抱有期望和熱情,香港很難發揮她的優勢。
這個時代是圍繞知識經濟、創新經濟,如果沒有這批年輕人,是不可能創造一個非常美好的未來。
大灣區發展前景
鍾正生:最後的演講嘉賓是金地集團的董事長凌克。我想問下你,你作為一個產業的代表,你覺得大灣區的建設會給產業帶來哪些經驗?
凌克:金地公司在中國、美國做許多房地產,也提供了很多商業,也做很多工業區,所以大灣區的基礎建設、科技建設給我們帶來很多機會。我們在深圳、東莞、珠海已經建設了很多工業區,也希望我們能在香港建設科技園區。作為一個地產人,我也說說自己對大灣區的看法。粵港澳大灣區在全世界裏是一個很特殊的大灣區。我們首先有香港這麼一個全球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同時又有深圳和珠海IT中心。但從經濟規模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排到全世界大灣區的第二位,非常具備競爭力,這是我們的優點。
再看看我們的缺點,我們的人均GDP低,估計現在是20,000到25,000美金左右;紐約有80,000美金,舊金山有100,000美金。為什麼會有這個差距?簡單來說,香港、廣東具有全球化競爭力的原創型大公司太少了。深圳只有一家,那就是華為。所以GDP差距就是這樣來的。我們要怎麼去改變?想改變就先要選幾個競爭對手。第一個競爭對手就是北京,北京在人工智能方面比深圳的實力要強很多的,畢竟她過去有百度在那經營了很多年。所以,在人工智能方面,我們要爭取用5到10年跟北京看齊。第二,在生命科學產業,我們要在5到10年跟上海看齊。上海的生命科學在上海是最強的,因為全球那些大的藥廠20年前在中國佈局的時候先選擇了上海。香港幾所大學在生命科學方面也蠻有競爭力的。所以要把生命科學發展好。最後,我覺得我們要把GDP提升到10萬美金,跟舊金山看齊。
海南自貿港與大灣區較量
觀眾提問:我想請教三位院長,今後大灣區和海南,到底哪個更開放?
遲福林:這還用說嗎?(笑)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這個目標要在2025年初步形成自助體系和運作模式。海南是想(打造成)大陸最開放的地區。我們今天討論的這個合作,我想香港其實到了一個轉折點。這個轉折點是什麼呢?面對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的發展,香港要真的融入國內的大局當中。第一,把服務貿易作為一個重點,服務貿易是大陸的短板、香港的優勢,香港在這方面有責任創造巨大的市場空間。第二,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廣東和香港差距那麼大實在說不過去。第三,把海南打造成面向印度洋、太平洋的重要門戶。海南現在就可以跟香港比,當然海南還需要學習借鑑。這才是抓住商機,展開新格局。
郭萬達:遲院長說海南更加開放,根本就……(眾笑)
遲福林:深圳更加創新!我糾正一下,我幾次到日本去,日本朋友說到中國來,一定要到深圳看創新。
郭萬達:那還差不多。(眾笑)開放跟什麼有關係?一定是跟改革、發展、創新有關係。另外,遲院長十幾年一直鼓吹貿易自由化,沒有自由化就是跟改革不到位有關。所以,大灣區一定會改革開放!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大灣區有三點可能比海南更有特點:第一,實體經濟,全產業鏈的製造中心;第二,科技創新中心;第三,將來大學雲集、要素高效流動的地方。就這三點,我覺得(深圳)都可以比過海南。
王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走向全面開放的第一方針,這裏邊也存在多層次的開放格局。剛才我也講了,自由港是第一個層次,第二個層次是自貿區,第三個層次是全面開放的發展水平。在未來的發展當中,這三個層次都是長期存在的。因為它取決於政策,(中國)不可能全是自由港,它必須要禁內關外,必須要有特殊的海關監管措施,但是更大範圍可複製、可推廣的是自由貿易試驗區。所以剛才我再三強調自由貿易試驗區,它必須要率先進行體制改革,營造一個更好的營商環境,所以它不能跟其他自由貿易特區相提並論。剛才遲院長談到的,海南有一個特殊的監管區,它容易做自由港。新格局都是多層次的。
人才吸納大計
觀眾提問:我想問一問,我們的大灣區、海南下一步開放,要怎麼吸引人才? 這不是光靠錢、房子就能吸引到的,要怎麼建造一個教育、人文環境使人才願意在那裏紮根?
遲福林:說說海南,第一,它想成為國際化教研第一的創新島。第二,海南會在教育開放方面推出一個重大舉措。第三, 現在已經有數十家教育投資者到海南商談,我想很快會落地。內地為了吸納人才,拼房子、拼錢,這不是一個出路。對於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人往高處走,哪裏有事業往哪裏走。未來我們也會參照香港的人才政策。
本系列文章:
中國市場開放戰略:打造國際一流灣區、海南自貿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