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將改變國際貿易的秩序

若干年前我跟一位在美國研究朝鮮文化的學者談及朝鮮這個民族,他說朝鮮人善於不知死活地拼搏。希望金正恩在大力開放後會盡量寬容,讓人民享受市場經濟的多彩多姿。

我平生沒有參與過任何政治活動,對政治人物也算不上有比街上的人多知一點的認識。然而,每4年一次的美國總統大選,我喜歡在電視瀏覽一下。 當然沒有像林山木、楊懷康等高人那樣懂得欣賞──今天我是連新潮電影也看不懂的人──但美國的媒體很懂得把總統競選的熱鬧化為有娛樂性的報道。有時我想,美國總統競選花去的龐大經費,可能被媒體報道帶來的娛樂收益抵銷而有餘了。

金正日選對了接班人

提到上述,因為3月25-28日,朝鮮的金正恩夫婦與習近平夫婦在北京的會面,與4月27日金正恩與南韓文在寅的會面,場面感人,大家表現出的友情沒有導演可以導得出來。中諺說相逢一笑泯恩仇,這不對,因為習、金、文這三位之間從來沒有什麼仇恨,只是與他們三位無干的歷史包袱加在他們的身上,他們一下子就把這包袱棄如糞土,瀟灑利落,讓我看到要站起來。

可能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金正恩與他太太的應酬亮相,這次見到我十分欣賞。他思想敏捷,反應快,決策果斷。是好是壞是另一回事,是對是錯也是另一回事。我不由得想,金正日是選對了接班人。

說起來,我們的習近平先生也是那樣的一個人。不是今天才這樣說。5年前,習上任不久,我在北京講話,講後有一位同學問我對習近平怎樣看,我說1986年12月在廈門鼓浪嶼習先生請我和太太進午膳,談了兩個小時,認為這個人有自己的思想,所以對中國的前景要看好一線。我那次講話有記錄,今天應該還可在網上找到。可惜事後的發展我不容易看好,而作為一個學者,不能說假話,要批評的我多次批評了。批評得有點婉轉是禮貌上的需要。我可能說錯,但我不能說自己不相信的話。

制裁制出一個經濟學者

說起來,我自己在學問上的進取與朝鮮是有點關聯的。1954年,朝鮮戰爭結束後不久,因為沒有學校收容,我轉到父親在香港永樂街二十號的文來行學做生意。是父親的要求,但他也要求我要找機會繼續求學。那時朝鮮戰爭雖然結束,但嚴厲的禁運(今天稱制裁)依然存在。因為禁運,當時集中於永業街的西藥進口商一律賺大錢。我父親的商店也是個受益者。從事電鍍要用的原料進口與銷售,當年的禁運讓父親的商店賺了不少錢。主要是電鍍必用的一種名為鎳的金屬的進口,一條一條的,稱鎳條。三塊多港元一磅進口價,因為禁運而炒高到40多元。

我父親的文來行為什麼可多賺錢呢?因為是老字號,拿得出當時香港的電鍍廠家的最終用者(end user)的證明,可以在限量下獲得鎳條進口的批文。當時整個香港只有我們一家是正規的──當年我為這些批文跑香港的工商署,所以知道。其他偶爾在市場見到的鎳條怎樣進口就不清楚了。

1957年,鎳條進口的管制還在,但放寬了一點。這放寬空出了另一個較為容易的途徑。當年舉世的鎳金屬皆產自加拿大,為了要跟加國的產鎳商考慮轉用較為容易的途徑,我在該年的7月31日坐船18天到舊金山,再轉坐火車5天到加拿大的多倫多。是簡單的洽商,只兩天就得到加方同意採用新法,但當時還沒有什麼長途電話,飛機飛不到那麼遠。

洽商好鎳條運到香港的新方法,我想起父親謝世前對我說的一番話,決定留在北美求學。在多倫多旁聽了一些中學課程,學得幾句英語,以超齡的資格進入了洛杉磯加州大學。那時我快24歲,比同學年長6歲,急起直追,1982年回港任教職時,我在美國作正教授已經13年了。當年沒有誰會想到,朝鮮受到外間的制裁,某程度上是從1950年制裁到今天!

制裁出核彈

我不懷疑受到制裁會受到損害,但制裁這回事,我們可沒見過一個事與願同的例子。朝鮮的經驗,是制裁制出一個人造衛星,一大批火箭,與不知若干個核彈。不管我們是否同意金正恩這樣做,我們不能不承認他是有着了不起的才能。看看伊朗吧。這個地球上的產油第三大國,錢夠多,嘗試了多年也不能把核彈造出來。

今年6月12日,在新加坡,金正恩將會見美國總統特朗普。特總統說會協助朝鮮的經濟發展。我認為朝鮮不要選走昔日日本的路,何況金正恩是個不食嗟來之食的人。他應該提出兩項合理的要求。其一是不要干預朝鮮的經濟發展;其二是要讓朝鮮的產品免稅進口美國。這些是合情合理的要求。只要美國免了朝鮮貨的進口稅,世界的貿易秩序就會改變了。

香港的經驗可教

我肯定地這樣說,因為想到上世紀70年代的香港。當年香港的人口500萬(今天朝鮮2,500萬),人才不怎樣了不起(60年代的動亂,不少精英離港,換來不少來自大陸的偷渡客),但成衣、玩具、手錶、假髮、塑膠花等五六項產品,其產量在國際上皆佔了鰲頭。算不上是頂級貨,但在重要的成衣那項,因為香港供應量大,西方引進配額制度,香港的成衣就變為頂級了。這是經濟學中的需求定律使然,我為文解釋過。

論人口的勞動力,今天的朝鮮是昔日的五個香港。論工人的質量,今天的朝鮮勝當年的香港。我們要知道朝鮮是地球上唯一的沒有文盲的國家。他們造得出火箭、衛星、核彈之類的產品,不是孩子們的玩意,而這些年到過朝鮮旅行的幾位朋友,一律說該國的地方清潔、民眾守紀律。不要誤會,我不是贊同這樣的生活,不認為那樣的制度可以培養出像我這種喜歡獨自魂遊因而創意來去縱橫的人。但說到在工廠操作產出,這樣的民族與文化有其可取處。若干年前我跟一位在美國研究朝鮮文化的學者談及朝鮮這個民族,他說朝鮮人是善於不知死活地拼搏。我希望金正恩在大事開放後會盡量寬容,讓人民享受市場經濟的多彩多姿。

把地球一體化推入正軌

我也希望金正恩不會在朝鮮開放後就轉向從事高科技產品。造得出火箭與核彈,他們當然有資格問津高科技。然而,民以食為天,朝鮮應該先向國際龐大市場的日用製造品進軍。五個昔日香港加起來的勢頭會是一個現象,國際現有的貿易秩序會改變,而地球一體化的歷程會因為這生力軍的參與而增加了速度。今天收入微不足道的朝鮮民眾,在起步的頭幾年其人均收入增長每年將超越50%!這類推斷我從來不錯,只是局限的轉變要依我在上文指出的。

越南、印度等今天人均收入高出朝鮮的會遇到一點麻煩。我認為不到5年朝鮮的人均收入會超越這些國家。外資的湧進當然首推韓國,繼而是中國與日本。中國的製造行業當然也會受到影響,但有壞的與好的兩方面。壞的一方面是好些傳統的製造行業會受到衝擊。好的一面是今天大罵中國廉價產品導致美國貿易逆差過大的美國,會因為朝鮮產品殺進美國市場而再罵不出口。大抽中國洗衣機的進口稅有什麼用呢?質量相若的朝鮮洗衣機可能只有中國產出的六折之價。美國要朝鮮放棄核武嗎?膽子再大,沒有誰會在美國設小型洗衣機廠。

可幸這些年在高科技的產品上中國發展得有看頭,但勞動工資只有中國一半或以下的地區,會很不好過。這是地球一體化的必經之路,而朝鮮參與競爭是把這一體化加速了。不久前美國逾千經濟學者聯手出信,反對特朗普的進口稅觀。他們是說經濟學有一個比較優勢定律,美國不要背此定律而行。朝鮮大事參與國際產出競爭,會明確地證實違反這定律的保護政策是愚蠢的。

是的,朝鮮的開放將會改變國際貿易的秩序。從正確的經濟學衡量,小小的朝鮮是要把這秩序推入正軌。若如是,給金正恩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吧!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張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