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快樂的教師,哪有快樂的學生?
佛門近代改革先驅太虛大師,生於19世紀末新舊傳統交替之際,政治動蕩,社會急速變化。時佛教衰象頻生,外憂於寺產大規模的被掠奪,內困於僧伽素質參差,弘揚正法的高僧大德寥寥可數,求神拜懺、迷信淫祀者,滿街皆是,佛教社會地位由是江河日下。內外逼迫,大師並不退卻,提出了佛教人間化,矢志對佛教不良現象提出改革。千頭萬緒,從可開始?大師因機對應把矛直指僧伽,建立全國第一所佛學院,著書立說,提升僧人教育,重建僧人社會形象,重拾信眾信心。
教育亦可作如是看。本欄在前幾篇文章所言,面對香港教育紛亂局面,離開現場,隔岸觀火並不能把問題解決,要不離不棄,誠心誠意,投入改革,現代的教育才有出路。僧侶是直接面對信徒的介體,是傳道者;教師的受眾則是學生,是解惑者;因此,教育改革必須把教師納入其中,更可大膽說,教育改革的成敗,取決於能否把教師的能力釋放,能否培養委身教育事業的教師。沒有快樂的教師,焉能產出快樂的學生?香港教師快樂嗎?或曰香港教師「人工高、假期多、地位高」自然是快樂的。但這是真像還是錯覺?所謂「魔鬼在細節」,仔細的看看真實的情況,自會一目了然。
子虛烏有的香港教師薪酬
教師薪酬高嗎?表面看來,這說法沒錯。根據2016年香港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具專上教育程度的20-24歲就業人士每月收入中位數約為$12,000元(港幣,下同),而教師的起薪點,2017年文憑教師為$27,485,中學學位教師為$28,865,較之大專畢業生中位數高一倍有多!但教師高薪酬與快樂是兩回事;而且若把薪酬與工時及工作量相提並論,得出的卻是另一個圖像。
近幾年香港全職僱員每周工作時數中位數為45小時。2013年標準工時委員會委託顧問公司做的「香港工時狀況統計調查」報告,指出六大長工時行業的工時中位數為48小時,醫生為榜首,工時中位數為55.5小時;緊隨其後的為教師,每周工時為55小時。但這只是指在工作機構的工時或寫在合約內的工時,若把在家中備課、批改作業、外出帶隊等的工時也包括在內,香港教師每周的工時超過60小時的大有人在。上述報告亦發現教師一周無償超時工作13小時,為眾行業之冠!
香港教師薪酬起薪點大大高於大專畢業生中位數,只是錢幣的一面,另一面沉重的工時卻鮮為人留意。需知每天24小時,撇除睡眠、吃飯、工作8、9小時外,還餘多少?香港教師周一至周五的工時長達12小時,年輕的老師,還有社交時間嗎?有家庭的老師,還能抽空培養夫妻關係嗎?有子女的教師,還有餘裕教育自己的孩子嗎?答案若全然是否,教師高薪酬的「因」,導致教師快樂的「果」,只是子虛烏有,帶有誤導性的描述!
十項全能的香港教師
香港教師不單工作量重,工種更是行外人所難以理解。教師的本業是教學,專業是處理課程、協助學生學習、輔助學生成長。唯隨着社會變化,大大小小教育變革的要求,教師的角色已從單一的教學,演變為一個十項全能,身懷種種絕技的教育工作者。教師在大學教育系、師資培訓課程所學到的,基本上完全應付不了學校、乃至社會對教師種種的要求。
教師入職前,可能從沒想過,放學後,要到街上巡邏;被編入訓輔組的老師,可能亦未想過一天所有的空堂,包括午膳時間都用作訓斥、輔導學生;不是讀經濟、會計學的教師,縱使從沒接觸「複式記賬」(Double Entry Accounting)卻要為各項申請書撰寫財務報告……總之,香港教師非課堂教學的工作種類繁多。是否有必須?不能一刀切,因教育始終要看實際環境,在香港非教學工作特殊之處是每校不同,但總的來說,對教師的要求只是有增無減。工時長、工種繁多,縱使有相對高的入職起薪點,亦不會是快樂的源泉;亦難吸引有才幹的年輕人入行。以往教學行業是青年理想的工作,現在取而代之是技術、科學、專業活動、政府部門等工種。如何把教師的地位提升?重新吸引有理想、在志氣的年輕人入行,是教改成敗的關鍵!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