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一世紀,經濟、社會和政治環境瞬息萬變,全球化的影響不斷深化,國際競爭愈趨激烈,年輕一代將要面對日益複雜的挑戰。大眾普遍認同,教育是在社會演進的過程中,讓我們有能力對社會和工作貢獻己力,叫我們得以運用、發展個人才能、實踐公民責任,以及傳承我們的文化和價值觀。為要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盡展潛能,為新一代成為未來的工作者和公民做好準備,具備能力迎接時代所給予他們的挑戰,培育和維持充滿幹勁、表現卓越的教師和學校領導團隊,至為重要。
教育是文化與價值的薪火相傳,是一代影響一代的工作。因此,教師「以品格造就品格、以素質培養素質、以心靈塑造心靈」,肩負培育年輕一代成長和發展的重任,對學生影響深遠;社會對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包括專業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尤其對師德的期望甚高。莘莘學子由幼兒教育到中學教育,在校時間長達最少15年之久,教師以身作則,能起潛移默化之用。無論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還是從促進教師自身發展的角度而言,師德建設永遠都是學校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命題,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
我們既參考外國社會的經驗,並把中華文化的「師道」精神融匯其中;作為一個中西文化交流的國際都市,我們不僅參考外國標準,更要珍視悠久的中華文化價值與觀念。要提高教師師德水平,須把握及豐富師德的內涵,謹以「HHLPS」(本校校名英文縮寫)代表師德的願景,期盼同工眾志成城,發展學生的潛能,協助學生探索生命的意義、尊重與珍惜生命,並與各持份者緊密協作,共同營造理想的學習氛圍,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一、由心出發‧育人為本(Heart)
信念是一個人的動力系統,堅定的教育信念和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是教師工作幸福感的根源。一個真正具有教育信念的教師,才會懂得教育本身的意義,才會發出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學生的關愛,激發出教育的熱情。教育是什麼?教育家陶行知說:「人生為一大事來。」愛是自然流溢出來的奉獻。有了愛,教師才能視學校為家庭,視學生為子女,才能有信念、責任、激情;才能把教育事業視作人生大事,全心全意,堅定不移投入教育工作,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篤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做最好的老師。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職責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導者。教師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教師以對學生的愛為核心,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以心靈塑造心靈,以人格造就人格,成就學生的成長。教師只有樹立遠大理想,以德修身,熱愛教育事業,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潛心治學,克己修身,不斷學習、反思和改進,豐富和提升個人的品行和素養,才能完成教育任務,實踐教育目標。
二、身心強健‧育人得力(Health)
隨着教育要求愈來愈高,教師面對壓力愈來愈大。教師的工作繁重,需要處理不同的突發事件,容易累積負能量,影響工作表現及身心健康。校園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地方,教師要維持心理、精神和身體健康的均衡生活,工作效率才會事半功倍。
「健全的心靈,寓於健全的身體」,良好的身體是一切事業的基礎,教師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將自己的專業、愛心及能力淋漓盡致地發揮在教育上,讓下一代接受優質的教育。定時和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和適量的運動,都有助於確保教師的身體健康。
同時,教師的心理素質及情緒調節能力,大大影響教師在處理疑難和棘手問題上的表現。教師懂得靈活運用智商(IQ)、情緒智商(EQ)和逆商(AQ),自然能更有效地管理校園的困難處境。IQ讓我們有能力去解決問題;EQ能協助我們控制及調節情緒,達致良好的人際關係;AQ使我們在逆境中能夠好好地掌握形勢,轉危為機。此外,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體驗滿足感,獲得快樂,建立樂觀的態度,積極地面對生活和工作,才能走在尋找幸福的路上。
三、終身學習‧教學相長(Learn)
「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陶行知,中國教育家)。教師如何學習?如何讓自己掌握及運用學習內容?如何面對學習?教師必須以自己學習的態度、策略和習慣來負起教學的責任。
從提升專業素質的角度,教師除了授業,也是學習的促進者和成長的夥伴,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達至全人發展,終身學習。相對於教學,教師更需專注於學習;與時俱進,教師需掌握各項教育及課程發展項目,如自主學習、電子學習、STEM教育和照顧學生的多樣性等。學習使教師有更多資訊、能融會新知識,而且從學與教的觀點,可使他們更有力量協助學生成為成功的學習者。
具經驗的教師知道優質的教育需要透過有系統的、持續的反省教學實務和學校實務而獲得,他們廣博的知識基礎和對教學的深入了解,都是從仔細檢視和反思自身的教學工作而得來的。故此,教師除按個人進度安排持續專業發展外,更應透過專業學習和分享交流活動,如共同備課、同儕觀課、行動研究和分享經驗等,進行互動交流、協作及反思,提升教學質素,為學生帶來學習上的裨益。
四、激發熱情‧敬業樂業(Passion)
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創始人安妮塔‧羅迪克說:「若問我驅動人生的原動力是什麼?我總會回答:『熱情。』我深信,工作可以是有趣的,能以愛與善的強大力量來執行。」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增強自己敬業樂業的精神,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在教育崗位盡心盡力,逐步走上專業的道路,不甘平凡、不斷學習及追求卓越。只有教師堅持教育理想的和敬業樂業,勇於面對挑戰,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知識的需求,努力發展學生的潛能。
一位有熱情的教師,應該對於他們的教學有一些不同形式的探究,嘗試保持教學與學習的專業對話,而教師對於自己的教學實務加以持續探究,將使教師成為終身學習者。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教師對自己任教的科目,應具有強烈的興趣和深厚的根柢,憑真才實學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學生看到教師熱愛所任教的科目,於是他們也會產生學習的興趣。
五、無私奉獻‧僕人領導(Servant)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教師熱愛學生比喻為「教育的奧秘」,他的座右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教師的工作就是奉獻,奉獻和愛兩者之間有密切的關係。這種「獻身精神」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需要,盡力去滿足他們需求的熱情。
教育就是領導,教師把學生從不成熟、無意識中引導出來,為他們建立一套正確的價值觀,使他們的生命得以改變,一生受用。美國管理學者格林里夫在1977年提出「僕人領導」這個名詞,提出具有僕人式服務心態才可以作為領導的見解。因為僕人領導者有傾聽、說服、無為、接納、自我認識、助人等六項特色。若教師能透過以僕人的方式領導和教育學生,全面徹底地去服務校園中的學生,讓他們潛在的領導力及潛能得以充分發揮,最終亦能成就「僕人」的本分,成為「勤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及樂於助人」的新一代,貢獻社會。
「教師是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個活的環節。它的事業,從表面來看雖然平凡,卻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事業之一」(烏申斯基‧俄國教育家),教師由自己開始培養師德內涵,正確地認識自己,善於發現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經常反省和改進自己教學和行為上的問題,確立前進的方向,堅持教育信念,才能在教育專業上持續發展和成長。教師的責任是啟發學生的學習,幫助他們發展長處和潛能,從而全面健康成長。教師鼓勵和接納學生,主動與學生接觸和溝通,重視課堂教學,並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來配合學生的需要及延展學生的學習,從中教師能夠體驗到教育工作的滿足和快樂,能夠感受到個人價值和理想實現的幸福,並願意不辭辛苦地為教育獻身。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