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上海館子用膳,可以來一份「客飯」。這是一種頗實惠的套餐選擇:內中包括一碟小菜、兩碗白飯、一碗湯。小菜的份量不大,僅足以吃完兩碗飯,但不少是即叫即做的;換言之,熱騰騰甚至頗有鑊氣;價廉物美。至於那碗湯,不免是從預先做好一大鍋中舀出來的,印象中,很多時是肉骨湯,其中放了大量黃豆。
上海人喝湯肯定不及廣東人講究。廣東人尊稱湯為「湯水」,有道是「呢排成日出街食嘢,完全冇啲湯水,熱氣到不得了」;湯可補健。此湯每每是「老火湯」,乃是用特殊材料、互相配合,加以相當火候、慢慢地熬出來的。廣東菜其實亦有以快打慢做出來的即食湯,但那叫「滾湯」,以別「煲湯」;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外國人吃東西時加以飲料,每每說是利用後者將食物washdown,也就是「沖下去」之意。我的理解是,上海人喝湯,其用意可能也是為「將食物沖下去」居多,因為與廣東人的處理方法不一樣。廣東人大多數先喝湯後吃飯;上海人則是相反,吃完飯才喝湯。再者,上海人的湯別有一格。雖然不至於像「皮蛋魚片芫荽湯」或「鹹蛋肉片湯」般一滾而成,但亦不須長時間侍候,而且用料十分普通。現在頗懷念的是小時候媽媽經常煮的「番茄豆腐大豆芽湯」、「鹹菜豆瓣湯」、「紫菜豆腐花湯」、「干貝蛋花湯」等;單是看這些名字,已可體會其「家常」之處。
在西苑吃飯,可先來一個「爵士湯」。聽說這是鄧肇堅爵士當年最愛喝的湯;西苑主人於是冠以其名,再加以專利註冊,與該店源自成龍最愛吃的「大哥叉燒」互相輝映。不過,這個湯的味道實在太好了,於是忍不住再來一碗。兩碗湯下肚,佔了不少胃納容量;再看滿桌子美食佳餚,可能真會有「再也吃不下」之慨嘆。
現在物資豐富,尤其是在香港這種大都市,要吃什麼,差不多都是唾手可得;加上一般烹調手法都有相當水準,於是「吃得是福」,體胖的人不少。很多人都說要減肥,但對着美食,又忍不住不吃。有人於是想到,既然喝湯可次快速地把胃填個半滿,之後吃得不多,那麼,何不利用「飲湯」以抑制食慾,從而減肥?
真有人這樣做了。有一個測試,參與者共10,598人,男女都有,年齡由19至64歲。測試目的是看進食前喝湯與不喝湯,對體重有沒有不同的影響。
進食前喝湯 令體重減低
理論上,少吃一點,自可令體重減低。問題是,怎樣才能在「不十分難受」的情況下少吃一點?我們試仔細看一看身體中各種催動及抑制食慾的機制。
吃進身體的食物中,有頗大份量被轉而成為葡萄糖,以供應給細胞作為能源;再而有部分被化作脂肪儲存下來。脂肪的囤積直接令身體發胖。體內有一個針對葡萄糖的機制,其操作乃是靠一個叫「瘦蛋白」(Leptin)的蛋白質荷爾蒙,我一向稱之為「滿足素」。被小腸吸收了的葡萄糖,會刺激脂肪細胞,令後者分泌滿足素;滿足素被運送到腦,會促使下丘腦分泌甲型黑色素細胞促進賀爾蒙(Alpha-MSH,Alpha 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令食慾消失。滿足素又會抵銷下丘腦用以催動食慾的「神經肽-Y」(Neuropeptide Y,NPY)。
有見及此,美國的安進藥廠(Amgen)曾投下大量資金在滿足素的研究上,為的是希望能把它包裝成為一個減肥藥。但臨床測試的結果,差強人意。原來,肥胖者的脂肪細胞(Adipocyte)會分泌一個叫TNF-alpha的蛋白質,令下丘腦的神經細胞、將其表面的滿足素接受體抖落(Endocrinology, Vol.153, pp.5821-5833),引出一個叫「滿足素抗拒」(Leptin Resistance)的現象。
本來,當胃空空如也之時,處於胃底部(Fundus)一種叫P/D1的細胞會分泌胃飢素(Ghrelin),後者刺激下丘腦分泌上述這個神經肽-Y(Endocrinology,Vol.153,pp.1194-1205)。如果吃了肥膩食物,脂肪會刺激十二指腸分泌縮膽囊素(Cholecystokinin)。縮膽囊素一方面刺激膽囊分泌膽酸;同時抑制胃的蠕動,減低胃清倉(Gastric Emptying)的速度;而滯留在胃的食物會抑制P/D1細胞分泌胃饑素。但我們當然不會藉進食肥膩食物,為的是降低食慾,從而達致減肥的效果;這樣做,無異飲鴆止渴。
不用肥膩食物,先吃一大盤蔬菜沙律(不加肥膩的沙律醬)又如何?理論是:當胃裝滿了蔬菜,胃壁被蔬菜「頂住」,P/D1細胞便不會分泌胃饑素。有人按此原理做了一個測試,用的卻是飲湯的方法。結果發覺若長期在進食前喝湯,真的可以令體重減低。不過,不應採用營養高的老火湯,也謹記要少鹽。再者,由於湯很快會離開胃而進入小腸,為了拖延胃饑素的到來,飲湯的同時可吃一些「能量密度低」的食物,例如米通。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