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之日,正值立法會補選,筆者以為,當日報章會以補選為頭條,萬料不到,一份擁有頗多讀者的報章,卻以標題「玷污辭世教授,迎新營荒唐 塗鴉弔唁冊 港大生冇品格」(註1)於頭版整整一版報道相關事件。報道的內容是「港大利希慎堂兩名宿生據報在去年八月的迎新營活動中,指示一名新生在港大悼念去年八月過世、對港大醫學院及本港醫學界貢獻良多的『眾人之師』達安輝教授弔唁冊上塗鴉。」(註2)達安輝教授德高望重,投身醫學教育40多年,桃李滿門,有「香港醫學界之父」稱譽。對於身為香港頂級大學的學生,玷污教授的行為,筆者也有該報「大學校園烏煙瘴氣,大學生道德淪喪,正是本港教育失敗、社會禮崩樂壞的縮影。」(註3)的感慨。
大學排名 與學生品德無關
筆者心想,這所在位列世界排名榜上游的大學,為什麼會有學生在校內張貼粗口辱罵大學校長的標語,連先人也不放過,大逆不道地蔑視「死者為大」的中華傳統,冒犯的德高望重的先賢呢?港大的在學學生,對大學的排名,有什麼奉獻?筆者透過網頁,得悉大學排名的準則是「學術互評(40%)、師生比(20%)、教職員引文量(20%)、僱主評價(10%)、國際生比例(5%)及國際職員比例(5%)」(註4)。在排名的準則中,沒有以在學學生的行為操守與學習態度的表現作為評核項目,亦即是在學的學生,對學校的排名全無關係。從評分指標顯示,排名的主要責任落在大學老師的身上,因應排名的準則,大學對老師的要求是撰寫學術論文,不用關顧學生的品德培養,校方對「侮辱先賢」、「辱罵師長」與「視校園紀律如無物」的學生,也「一味仁慈」、「姑息縱容」,是故他們有「不辨是非的衣冠禽獸」的行為,一點也不出奇。作為大學「金主」的教育局,錢是花了,結果卻是這樣,不知有何感受。
從大學的排名,筆者想起,香港也有機構對香港的中小學進行年度排名。其排名的準則是學術(40%)、體育(15%)、音樂(15%)、師資(15%)、校舍(15%)(註5)。為何有關機構在設定學校排名準則,時以學術、體育、音樂、師資和校舍作為評核準則呢?這大抵和本港教育局的中小學教育目標有關,香港教育局的中小學教育目標,合共七項,計為:
- 透過公營學校為所有兒童提供九年免費普及小學及初中教育。
- 提供五育並重及多元化的學校教育,以配合本港學生的不同需要,使學生吸收更多知識,確立價值觀和掌握技能,為日後升學或就業打穩基礎,以及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排名標準項目:體育、音樂)
- 提高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排名標準項目:學術)
- 提高教學素質和學習成效;(排名標準項目:師資)
- 改善教學與學習環境;(排名標準項目:校舍)
- 協助從內地新來港定居的兒童及青少年盡快適應本港的學校制度;及
- 提高學校行政工作的素質素和靈活性,並加強問責性。(註6)
學校排名準則以教育局的教育目標作為參照,完全正確。可現行的教育目標,沒有對學生「品德態度」作為目標,也沒有對學生「學習態度」作為目標,相關目標只散附於課程指引,真正的基礎教育目標淪為附屬,實教人唏噓!
排名準則應加入品德態度
假設在中小學的排名準則中,加入學生態度表現一項,並以孝順、敬師、以及自學態度等作為評核項目,筆者相信,大學應不會出現「不辨是非的衣冠禽獸」。其實,在基礎教育中,除了學科知識外,態度的培養實屬首要。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孩子拿到100分,努力教可以嗎?要他們學可以嗎?我們試把英文字從a到z按次序給分:
當我們把教(teaching)和學(learning)的英文字化成分數時,你會發現:
但若你把態度(attitude)的英文字化成分數時,你會發現:
這雖然是一個沒有數據支持的理論,但筆者相信,培養態度是基礎教育的主要成分,這包括了行為品德的態度、學習的態度、對民族血緣的態度和家國的態度,若教育局的中小學教育目標能明顯清晰的把「態度」列為第八項,讓有關團體在設定學校排名標準時,以學生的態度表現作為排名標準之一,也許不會出現今天禮崩樂壞、道德淪亡的情況,因為學校校長或不重視學校的排名,卻不會不按教育局的教育目標辦學。
註1,引自2018年3月11日《東方日報》A1 版要聞。
註2,同上
註3,引自2018年3月11日《東方日報》〈正論〉
註4,參見https://zh.wikipedia.org/wiki/QS世界大學排名。
註6,參見http://www.edb.gov.hk/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primary/overview/index.html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