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作為家長,或為人師表,或當政府決策層成員,有時往往會因太累太忙而迷了雙眼,迷失於無邊際的「教育迷宮」之內,同時,亦往往忘卻了教育的真締與學習的奧妙!
回顧「教育Education」的字源
在中國,「教育」一詞最早出現於《孟子》〈盡心篇〉,文中提到「君子有三樂」,其中一樂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據《說文解字》的解釋,「所謂教,乃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可見,「教育」意指在上位者須以身作則當榜樣,隨時隨地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讓在下位者觀察模仿,使其可發揮良善人性,表現良善行為,並成為才德兼備、具真善美智的全人。
進一步來說,小至從家庭至學校,大至整個社會文化全球,我們必須建立一個適合下一代發展良好人格的成長環境。然而,橫看各國的教育環境,不難發現同樣也出現了許多嚴重的青少年問題,如校園欺凌及槍擊事件、沉迷黃賭毒網、滿嘴粗言穢語、欠責任感而甘願當廢青等,凡此種種,令人看得心傷兼氣憤。所以,我們這群教育有心人又豈能坐視不理?我認為現在正是時侯去重新審視香港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文化教育!究竟我們當代的教育有何缺失?究竟我們未來的教育應該如何發展才算合理達標?才算良善卓越?
在西方,「教育」的英文和法文皆為Education,這單詞是蘇格拉底發明出來的,是三個詞根的拼寫,前面那個「E」是「向外」之意,「duce」是動詞,指「引導」,「tion」是名詞。可見,Education就是把「一個人的真正自我」坦誠真正地引導出來。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所以「因材施教」至為重要。父母、師長要細心了解孩子的人格特質,把他們獨特的、良好的潛在特質(性情、意志、九型人格、才能)循序漸進地引導出來。簡單來說,教育並非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喚醒人的主體意識,裝備人具有可持續自主發展的能力,以求讓人可充分發展其潛能和優勢,不斷成長,不斷挑戰自我,成為更美好更充實的人,並能享受其獨一無二、自在自足的幸福人生。
然而,理想終歸理想,當我們反觀現今香港的教育現場時,看到的境況又是怎樣?香港人壓力指數高,幸福指數低!
何謂「學習」?何謂「學會學習」?
「學」是指人的認知活動,「習」則是指人的實踐活動,要把兩者統一起來才可構成完整的學習概念。學習是一個未成熟的人認識複雜事物的一種活動,而這種活動必須與日常的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在反覆溫習和練習中才會有好的學習成果。可見,「學」是「習」的基礎和前提,「習」是「學」的鞏固、深化、內化和運用。
在哲學理論中,對於學習有兩派的說法:一是以經驗主義為基礎的行為學派,認為學習是外顯行為改變的歷程,因此強調外在環境對學習的影響,主張應訂定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目標來做為教學活動的指引,主張學習的發生是透過訓練、指導與練習的過程所習得,並鼓勵使用獎勵與懲罰來改變行為,以促進學習效果。
另一學習理論是以理性主義為基礎的認知學派,主要探討教學刺激與學習者反應的內在認知結構,認為學習其實是人經過由注意、記憶、認識、辨別、理解、思考而獲得知識的歷程,着重學習時的內在心理變化。代表理論有皮亞傑的認知結構學習論,以及布魯納的訊息處理學習論。
至於「學會學習」的定義,則主要看作為動詞的「學會」一詞,它不僅包含學習的意思,而且亦包含對學習程度的要求,即不僅學習,而且要學到領會、掌握、融會貫通的程度。「學會」具體所指的是:學生能正確而有效地觀察、思考、記憶、想像、解決問題;學會有效率地掌握知識、建構知識和創造知識。
什麼是「學習的核心機制」?
自2012年,美國史丹福大學開設了一門名為「學習的核心機制(The Core Mechanics of Learning)」的課程,教導人們如何在生活中應用A-Z共26個學習理論。那個課程非常成功,吸引了全國許多老師,以及無數想要開發學習科技的人,如博士班學生、工程師、律師和商人等。
「核心機制」這名詞源自「遊戲」,意思是遊戲核心部分的預設規則,人們要符合那些規則後,遊戲才能繼續進行。同樣,不同的學習也有其各自必須注意的規則,只有當人能有效配合和運用那些規則時,學習才能夠順利進行。
我們是怎樣學習的?
現就「學習的核心機制」課程作個簡介吧!在A-Z當中,我謹為大家選出最常用而非常有效的八個學習機制:GET CROPS
(為方便記憶,自創這組暗示:只要活用「GET CROPS」八大學習機制,定必取得豐碩的學習成果)
GET CROPS 八大學習機制的定義和具體內容
G 生成效應 Generation
「生成效應」是一種記憶策略,記憶愈常用,記性就愈好,其作用不是記憶新知識,而是加強提取舊有資訊的能力。例如,上課學習知識是儲存資訊,寫作業是練習提取資訊,因為學生要不斷想起老師教過的內容,才有辦法去完成作業。又如雙向練習記憶字卡,字卡的正面是提示,背面是要記憶的內容:看見單字,練習想起定義;看見定義,練習想起單字。一句話,熟能生巧!
E 精緻化策略 Elaboration
「精緻化策略」是一種賦予記憶意義的學習策略,是將新資訊有效地連結先前知識,藉以増強記憶。精緻化在學習過程中把多個資訊連在一起,方便之後提取記憶時有路可尋。例如要想起「好的問題解決者之處事方法」時,可以從「好」聯想到「理想」,從「理想」聯想到「IDEAL」,再聯想起「解決問題流程」中的五個步驟:Identify problems, Define goals, Explore strategies, Anticipate outcomes, Look back to learn。又如此部分的GET CROPS暗示,目的是方便大家記起「八大學習機制」。
T 教學相長 Teaching
「教學相長」是指教導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先仔細學習內容,須對內容有更深徹的認識才能去教,故教導者不僅是去教導他人,他本身也有學習。實際例子如讓學長教學弟,讓已完成代數堂課的學生去教導後進的同學學習代數。又如運用合作學習中的「拼圖合作法」去分組學習,組員間彼此教導大家有關自己已了解的學習內容。
C 對比案例 Contrasting Cases
「對比案例」是把幾個相似的事物並列,藉此讓學生作對照觀察,嘗試找出當中不易發現的資訊。其好處是讓人在對比中嘗試找出事物的特徵和異同,從而提高認知的精確度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例如把蜘蛛、螞蟻、蜜蜂作對比案例,問孩子「蜘蛛是不是昆蟲」,通過對照觀察,孩子運用有關昆蟲特徵的知識,分析出蜘蛛只有「頭胸」和「腹」兩個部分,並有四對足,此等即不符合昆蟲特徵,故能得出「蜘蛛不是昆蟲」這個結論。
R 酬賞制度 Reward
不論是外在酬賞還是內在酬賞,「酬賞制度」都能使人重複那個獲得酬賞的目標行為,從而習得良好行為。酬賞能使人投入參與他們不感興趣的活動,如孩子寫字潦草馬虎,父母只須要求他根據父母為他示範的端正字體,來作一次或數次的單字改正便可,每當字體改善了一點後,父母便在旁繪上一個簡單的可愛笑臉,在幾次反覆提醒、改正、酬賞後,孩子的字體必將有明顯改善。
O 觀察學習 Observation
「觀察學習」是指人們透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和態度而有的學習。它隨時隨地發生,沒有明顯的指導過程,即人們觀察周遭他人的或好或壞的言行,進而模仿。故可想及它有的兩個風險:一、沒有學會值得學的東西;二、學會了不該學的東西。這樣,我們也應同時提醒自己或孩子:要同時觀察他人行為所帶來的結果,這能讓我們判斷得到那種行為才值得模仿,那些則應避免模仿。
P 參與學習 Participation
「參與學習」即指學習者投身參與某個文化活動,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習。在足夠的支援下,初學者得以參與他們自己無法參與的活動。當他們逐漸熟悉活動後,便能獨立進行活動。例如,老師把班級變成研究團隊,促進全體學生合力解決難題。又如孩子跟媽媽一起動手製作糯米糍,當孩子熟練技巧後,讓孩子負責更多,這有利孩子走上持續學習的教育成長路。
S 自我解釋 Self-Explanation
「自我解釋」是一種自我教學的方法,在閱讀資訊時,透過自我對話來處理文字、數據或圖像,以求能夠流暢、完整、準確地理解內容,大大提高理解力。如在中英文科的閱讀理解日常訓練中,採用多元化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解釋;在數學科中,教完一道數學題目的解答步驟後,要求學生解釋該步驟的意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若大家想在這無邊際的「學習禾場」中取得豐碩纍纍的收成,我非常鼓勵大家要時常反思及活用「GET CROPS」這八大學習機制啊!大家加油!大家努力啊!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