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18年6月8日,財新傳媒主辦的財新峰會在香港舉辦專場會議,主題為「開放新格局 共享新機遇」。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香港交易及結算所主席史美倫等嘉賓出席峰會並發表演講。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演講全文:
2018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今天峰會的主題是「在開放中共享發展機遇」,確實是來得非常有時代意義。我今天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在環球經濟出現新格局,以及國家經濟進入新時代的時候,香港金融市場可以和大家共享的發展機遇。
國家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驕人成就,不需要我多作介紹。今天國家是全球舉足輕重的第二大經濟體,經濟規模佔全球GDP15%,而過去五年內地對環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一直超過30%,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推動器。
在這40年不平凡的旅程中,香港和國家的命運一直緊緊扣在一起,香港在國家不同發展階段一直發揮重要角色,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外投資者還在猶豫的時候,香港已經為國家引進資金、技術、知識、經驗、專業人才和國際聯繫。到現在,香港仍然是內地最大的外來直接投資來源地和首選國際上市平台。隨着內地快速發展,衍生出對貿易、物流、金融、會計等專業服務的龐大需求,香港把握契機轉型成為高增值服務業樞紐,奠下今天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地位。
助力國家金融改革開放,加速人民幣國際化
國家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愈來愈多内地企業進入國際市場,香港成功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為全國各地企業提供籌融資和「走出去」的服務。
從1993年青島啤酒作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起,內地企業利用香港資本市場融資上市的不計其數。到了現在,在港上市的企業中,超過五成是內地企業,它們佔港股市值超過66%,並佔成交額超過70%,足見香港成為了內地和國際融資的首選平台。
通過到香港上市,促進了國企改革,改善了公司治理,利便了人才引進,提高了企業透明度,推進了內地會計制度和國際的接軌。
香港擁有穩健、高效、成熟的金融市場基建,作為一道防火牆和試驗田,讓國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助力國家推動金融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香港先行開拓人民幣業務,造就我們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服務樞紐。近年先後推出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基金互認等安排,這些互聯互通措施,進一步推動內地金融領域改革開放,進一步鞏固了香港獨有的國際聯繫和門戶功能,並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國家進入新時代,香港橋樑角色關鍵
各位朋友,我希望指出國家不斷加大開放、加強跟國際接軌,但香港關鍵的角色並沒有被淡化。隨着國家進入發展新時代,繼續深化改革,由高速增長轉型到更着重高質量發展,並且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擴大與各國之間的雙向投資和貿易往來,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我認為在以下七方面,香港的金融發展可以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再接再勵、再創高峰。
首先是「一帶一路」倡議。基建聯通和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五通之中的兩通,是兩個重要目標,香港擁有豐富經驗和明顯優勢,成為「一帶一路」基建項目的融資中心。我們的資本市場可以為投資者提供不同的金融工具和產品,緩解基建投資的風險,讓「一帶一路」項目更能吸引市場的資金和投入。
金融管理局成立了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提供一個平台促進各界對基建投融資方面的互相協作,讓香港發揮獨有的橋樑角色,引導資金投向具有回報價值的項目,填補基建項目的資金缺口。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支持下,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正在和部分央企探討合作,物色共同投資的機會。我們的證監會也在去年就基建工程項目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要求發布了指引。
大灣區及創科帶來機遇
第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香港金融服務業帶來巨大機遇。粵港澳大灣區人口6,800萬,這個總的GDP接近15,000億美元,是我們國家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加上亞太地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伴隨而來的財富為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帶來巨大機遇,尤其是在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方面。特區政府近年推出不少措施,包括消除法律上的一些限制、提供更有利的稅務環境,以及擴闊銷售網絡等,令香港的基金管理平台更多元化和更有競爭力。
第三是以創科帶動的新經濟。我們最近改革上市制度,容許擁有不同股權架構的高增長及創新產業公司和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申請在交易所主板上市。此外,大灣區匯聚內地多家龍頭創科企業以及先進製造業生產基地,香港可以為這些企業的壯大發展,提供全面的籌融資和財務管理服務。我相信往後陸陸續續會有更多大灣區的企業利用香港的資本市場,拓展全球業務。
深化互聯互通,完善配套支援「走出去」
第四,隨着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深入,香港作為國際和內地投資者獨有的雙向投資平台,在內地進一步推動金融領域的改革開放進程中會有所得益。
我們會繼續推動深化和擴闊跟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包括擴大滬港通、深港通的額度和內容,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譬如最近MSCI開始把約230隻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我們可以探討怎樣提供相關的衍生工具和產品作為風險管理工具,在服務市場需要的同時,開拓更多商機。
第五,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香港可以作為他們國際業務的總部和財資中心。我們已經修訂稅務條例,為財資中心的業務提供稅務優惠。我們也在積極做好其他配套的政策措施,比如爭取跟更多經濟體簽訂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這樣的話,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們作為國際業務總部的優勢。
發展綠色債券,吸引企業來港發債
第六是近年在債券市場快速冒起的綠色金融。在2015年底,全球各國簽訂《巴黎協議》,要履行減排承諾,改變以往高碳排放的經濟增長方式,並且要加大在環保項目方面的投資,逐步向綠色可持續的經濟模式轉型。國家承諾的減排目標是在2030年或以前把碳強度從2005年的水平降低60%-65%。隨着國家加大綠色建設,國家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發行國,過去兩年每年發行約230億美元的綠色債券。
為了推動香港綠色金融發展,我在財政預算案中宣布1,000億元的香港特區政府綠色債券發行計劃。香港品質保證局也在今年年初設立綠色金融認證計劃,為有意發行綠色金融工具的企業提供第三方認證。我在預算案也宣布推出綠色債券資助計劃,發債人如果在香港發行金額5億港元或以上的綠色債券,可全數獲得我們資助相關的認證評審費用。此外,為了提升香港債券市場的競爭力、發展香港的債券市場,我還在預算案中推出一系列其他措施,包括債券資助先導計劃,吸引海內外企業來港發債,我們補貼它發債的費用,每一個案子250萬元,每一個企業如果過去五年沒有在香港發債的話,可以最多申請兩次。我們同時也修訂稅務條例,向債券投資者提供稅務優惠。我相信這些措施有助吸引更多內地和海外企業來香港發債 。
籌備成立金融學院,加強應用研究協作
最後一點是人才。人才永遠是每一個產業成功與否的關鍵。特區政府和相關機構正籌備成立金融學院,透過跨界別專業知識交流和應用研究的協作,提升香港金融人才的力量,並為金融業培訓高質素人才。
各位朋友,香港作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服務樞紐和亞洲最大的資產管理中心,在「一國兩制」下,我們的金融市場擁有非常獨特的優勢,包括自由開放的市場、高效的監管體系和金融基建、普通法體系、優良的法治、簡單低稅制、豐富的金融產品、使用兩文三語的一流專業人才,國際聯繫、中西薈萃的生活方式等,這些優勢都不是其他地方可以在短時間內發展或複製的。
在國家40年改革開放歷程中,香港一直發揮積極和重要的作用,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並從中有更大的發展,茁壯成長起來。可以說,內地越是開放、越是跟國際接軌,香港聯繫國際的門戶和樞紐功能越見重要,我們在「一國兩制」下的優勢也更顯突出。我相信,只要我們繼續堅持「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策略方針、認準自己的定位、全力以赴,必定能更好的服務新時代國家的發展,繼續創造輝煌。
!doctype>本系列文章:
陳茂波:深化互聯互通,讓香港再創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