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博物館與英國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合辦的「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終於開幕了!這是香港首度舉行的英國國家美術館畫展。以前每到倫敦,肯定會到英國國家美術館朝拜,這次不用坐十多小時飛機即可與50多幅名畫近距離接觸,當然第一時間進場觀展啦!
畫展涵蓋文藝復興(Renaissance)、巴洛克(Baroque)、浪漫派(Romanticism),到大家最喜歡的印象派(Impressionism)與後印象派(Post Impressionism);從15到20世紀初,橫跨5個世紀。不獨有英國本土畫家,還有來自意大利、法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以至美國等50個畫家。看兩個小時名畫真跡,就上了一課濃縮版西方藝術史,端的是非常值得。
是姓?是家鄉!
進入宗教主題展館,一眼就被「祈禱的聖母」(圖1)吸引,細看展品介紹,發現此畫家的意大利名字很特別,只得一個字Sassoferrato. 通常單名這個‘榮譽’只留給無人不識的超級大師如達芬奇(Da Vinci),米高安哲羅 (Michelangelo),拉斐爾等人,但此畫家相對沒這麼高的地位,他的單名稱謂從何而來?
仔細追尋,發現此珍藏展中好幾位畫家的名字都只得一個字。好像神話故事「維納斯、墨丘利與丘比特」(圖3)的畫家,意大利文名字單名Correggio(柯勒喬)。而我最喜愛的畫家之一卡拉瓦喬(Caravaggio)也一樣。
原來這些名字都跟他們是「外鄉人」有關。這裏列舉幾位外鄉人畫家為例。
客從何處來?我來自芬奇
大家最認識的肯定是達芬奇(Da Vinci),他的出生名字是Leonardo di ser Piero(1452-1519),在佛羅倫斯成名,但在附近一個名為Vinci的小鎮出生長大。佛羅倫斯人問「客從何處來?」Leonardo就答「我來自芬奇」,當地人就稱他「來自芬奇的Leonardo」,意大利文Leonardo da Vinci。 唯大部分非意大利人都以為da Vinci是他的姓,乾脆稱他da Vinci,其實應該叫他Leonardo才對,藝術界也是這樣稱呼他(當然現在年輕人可能會誤為電影明星Leonardo DiCarpio)。
巴洛克大師卡拉瓦喬(Caravaggio),這次展出《被蜥蜴咬傷的男孩》(圖2),他本名Michelangelo Merisi (1575-1610),來自米蘭附近卡拉瓦喬鎮。在羅馬成名,當地人本稱他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但名字太長,因已有大師Michelangelo(米高安哲羅,畫西斯汀天花畫與雕大衛像那一位)在前,以免混淆,簡單點叫卡拉瓦喬算了。藝術界一直沿用Caravaggio稱呼他。今天卡拉瓦喬鎮還在,米蘭附近意大利第三大商用機場卡拉瓦喬機場,就是紀念這位巴洛克繪畫巨匠。
畫《祈禱的聖母》(圖1)的桑索菲萊托,本名Giovanni Battista Salvi(1609–1685),來自意大利中部距佛羅倫斯約兩小時車程的小鎮Sassoferrato,於佛羅倫斯成名,人稱Giovanni Battista Salvi da Sassoferrato,簡稱Sassoferrato。如今上互聯網輸入這個字,出來的是畫家而不是那個小鎮!
同樣,畫《維納斯、墨丘利與丘比特》(圖3)的柯勒喬(Correggio)本名Antonio Allegri,來自佛羅倫斯北面約兩小時車程的小鎮柯勒喬。大家都管他叫柯勒喬。
這次展出一幅歐洲北方畫派風格的畫《書房中的聖哲羅姆》(圖4),畫家本名Antonello di Giovanni di Antonio (1430-1479),來自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島第三大城市梅西納(Messina),因家鄉而人稱Antonello da Messina。
這個習俗原來不限於意大利。著名巴洛克時期法裔風景畫家Claude(1600-1682),這次展出一幅宗教歷史風景畫《聖烏蘇拉登船的海港》(圖5)。英國人習慣以單名稱呼他Claude,其實他原名Claude Gellée,出生於法國北部Duchy of Lorraine的Chamagne區(注意,不是香檳啊!),所以法國人叫他Le Lorrain,其他歐洲國家叫他Claude Lorrain。
小圓桶與染布仔
此外,從畫家的名字中,也可看出意大利人隨和的性格,喜歡以花名稱呼。這次掛頭牌的畫家波提切利,展出《聖芝諾比烏斯的三個奇蹟》(圖6)。他本名Alessandro di Mariano di Vanni Filipepi(c. 1445-1510)。哥哥可能有點胖,人稱「小圓桶」(意大利文:botticelli),慢慢的連畫家弟弟也被叫Botticelli,弟弟也不介意,雖然本人不胖,1470年時簽一份正式文件時就用了Botticelli這個名字。
而威尼斯畫派三巨頭之一的雅各布·丁托列托(Jacopo Tintoretto)這次展出一幅肖像畫(圖7)《文森佐·莫羅西尼的肖像》。畫家本名Jacopo Robusti,因父親從事染布工作,意大利文tintore,自小人稱Tintoretto,廣東話「染布仔」之謂也,長大成名後沿用這個花名,繼續以染布仔自稱。
韓昌黎與杜工部
細想意大利人的傳統,其實跟中國人有點相似。中國人由古至今,家鄉與地域觀念都很重,人出了名,希望光宗耀祖,給家鄉增光添彩,古時有將姓名與家鄉並用的習慣。如柳宗元稱「柳河東」,韓愈自稱「韓昌黎」。湯顯祖,江西臨川人,人稱「湯臨川」。康有為,廣東南海人,又稱「康南海」。
也有別號與居住地掛鈎的,如杜甫號「少陵野老」,蘇軾自號「東坡居士」,陶淵明號「五柳先生」。
也有以職業或官職稱呼,杜甫就叫「杜工部」。不過父輩這種名字不會傳到下一代。
你也找找看?
在「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中,除了上文提到的畫家,你還找到哪些畫家以單名行走天下的?或以父輩行 業為姓的?下星期揭曉!
有興趣多理解這幾位畫家的,歡迎參考本欄每位畫家的專輯: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系列 1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