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玄機與二流曆法

生成2015的三個素數中,13和31都是幸運素數和快樂素數,而5是好素數和安全素數。有這麼吉利的「基因」,2015不會是很壞的年份吧?

2015內含數學玄機?

 
數字2015是三個素數(又稱質數)5、13和31的乘積。其中31是2的5次方減1,在2進制表為11111;其餘兩個因數5和13相乘得65,是2的6次方加一,在2進制表為1000001。此兩數相乘而得的2015,在2進制裡就是11111011111,左右各五個1,中間夾一個0。這是一個「回文數」,即從左至右與從右至左讀出來都是一樣。
 
如果給這數加上2的5次方(即32),把中間的0也換成1,得出連續11個1組成的2進制數字,就是2的11次方減1,即10進制的2047。這提醒我們,32年之後,就到了《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所說「五十年不變」的最後一年。
 
兩個素數13和31互為「反數」,即把其中一個的數位左右反過來,就是另一個。這對數字冤家似乎對互反頗有一分堅持:兩數的平方分別為169和961,也是互為反數;兩數的立方雖然並非互反,但13的立方最後三個位是197,而31的立方最後三個位是791,兩個三位數也是互反的。不過應當看到,反數其實都是由相同的數字組成,只是數字排序不同而已;如果連組成的數字都不一樣,那就不能成為反數了。「同」是根本,「異」是表徵;沒有「同」的基礎,便無從談「異」。
 
一個素數如果像13那樣,反數是另一個素數,就叫做「反素數」。例如149是反素數,因為它的反數941也是素數。但11不算是反素數,因為它的反數仍是11,不是另一個素數。13是最小的反素數,31是第三個反素數。年份數字的因數中包含兩個互反的素數,相當罕見;上次是1612,下次已是2414。
 
數論學者給具有不同特性的素數取了一些有趣的名稱。其中有:
 
「幸運素數」—— 在自然數列(1,2,3……)中,一輪接一輪地把每隔若干個的數字篩掉,剩下來的就是幸運數,其中的素數即幸運素數;
「快樂素數」—— 把數字各數位的平方加起來,不斷重複這運算,結果得到1;
「好素數」—— 它的平方大於它前後兩個素數的乘積;
「安全素數」—— 減1後除以2,結果也是素數。
 
生成2015的三個素數中,13和31都是幸運素數和快樂素數,而5是好素數和安全素數。有這麼吉利的「基因」,2015不會是很壞的年份吧?
 
2017年的公曆改革會成真嗎?(灼見名家圖片)
2017年的公曆改革會成真嗎?(灼見名家圖片)
 

大眾不信改革 「二流」公曆難有改進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上周發表一篇文章,題為「我們為什麼仍在沿用400年前一個教皇硬推的二流曆法?」我們現在使用的公曆,由十六世紀教皇額我略十三世在1582年頒布,取代公元前一世紀凱撒時代開始使用的儒略曆。額我略曆的平年有365天,比52個星期多一天,閏年再多一天;某個日子是星期裏的那一天,每年不一樣,加上各月份天數不規則,要知道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幾,沒有簡單的計算方法。
 
額我略曆實行數百年來,多次有人嘗試改革,使曆法更有規律。法國大革命後,第一共和國採用一星期10天的曆法,維持了12年,拿破崙稱帝時取消了。上世紀五十年代,聯合國曾考慮推行364天(52星期)為一年的曆法,令每個日子在所有年份都落在星期裏的同一天,但計劃得不到足夠的支持而放棄了。
 
《國家郵報》的文章介紹了加拿大出生的天體物理學家理查德・亨利(Richard Henry)提出的曆法改革。亨利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天文學教授,2004提出曆法改革方案,跟聯合國考慮過的一樣,規定每年剛好52個星期;3月、6月、9月和12月各有31天,其餘月份各30天;每年的長度與地球公轉一周時間的差別,用「閏周」的辦法補回,每隔五或六年額外增加一個星期。2011年,霍普金斯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史提夫・漢奇(Steve Hanke)改良了亨利的建議,成為「漢奇-亨利固定曆法」。
 
「固定曆法」的賣點,是任何一個指定的日子,不論在那一年,一定是星期裏的同一天。例如每年元旦一定是星期日,三八婦女節是星期四,五一勞動節是星期二,固定不變。採用了這曆法,你和親人的生日等各個重要日子是星期幾,都固定了,不用每年翻查日曆;政府 、學校以至各公私營機構都不再需要每年編製新的行事曆。漢奇估計,這可以為全球每年節省大約一千三百億美元的開支。
 
漢奇和亨利希望他們的曆法可以在2017年開始實行。不過,習慣的力量無可抗拒:儘管現行公曆確是「二流」,新曆法可能優越得多,但沒有人相信改革會成功的。印刷業界絕對不用擔心失去每年印製新日曆的生意。
 

曾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