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香港正在擺脫還是邁向威權新自由主義?〉筆者提到經濟史學家波蘭尼(Karl Polanyi),除了由於其反對新自由主義的立場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在1944年出版的著作《大轉型》(The Great Transformation)中對政治經濟的分析與觀察,於21世紀一一應驗,而成為當代左翼思想的基石。
事實上,特別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左翼思想愈加受到重視,不少冷戰結束後出生的年輕人也支持左翼理念,追求社會平等正義。有見今天左翼思想大行其道,而一直以來中國也高舉社會主義的旗幟,與其在統治上長年訴諸經濟增長與民族主義,實際上應好好延續這理想,迎接21世紀左翼思想的春天,以尋找新的出路。
民主資本主義制度的幻夢
今天左翼思想之所以大行其道,很大程度是基於民主資本主義制度(democratic capitalism)的失效。事實上,歷史上民主與資本主義本來是長期對立的,只有到二戰後,資本主義和民主才總算對接起來:隨着經濟進步,工人階級開始接受自由市場和私有財產制度,這反過來又使民主自由似乎與市場自由和盈利變得密不可分。這種戰後民主制度的認受性,實際上是建基於國家有能力干預市場,並為了公眾利益來糾正市場結果這樣一個前提。
然而,自1970年代起,戰後的高經濟增長和不斷擴大的福利國家之間的短暫和諧,開始無以為繼,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亦從戰後的凱恩斯主義(Keynesianism)轉變成海耶克式的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 Hayakianism),完全倒轉了經濟發展成果再分配的政治公式,同時使得民主政治隔絕於市場運作,令大眾普遍認為政治與他們的生活已無關痛癢,無法帶來任何改變,自此資本主義與民主之間的和諧,已再難以維持或重建。
經濟社會學家施特雷克(Wolfgang Streeck)指出,此後,為了解決資本主義和民主的需要,儘管政府嘗試一個接一個地轉換策略,但每種策略實質上也是將問題暫時轉移到另一層面,根本沒有解決問題,而只是「苟延殘喘」(buying time):首先,擴張性貨幣政策克服了經濟衰退,卻導致通脹危機;通貨膨脹被減稅和增加公共支出的政策所克服,卻導致公共債務危機;公共債務只能乞靈於新自由主義改革及「金融創新」擴大家庭債務來抗衡,最終造成了2008年經濟大蕭條,可見民主資本主義制度已到了藥石無靈的地步,但仍未見一種新的政經管治模式可作替代。
中國已毋須重複西方老路
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至去年美國的亂象,我們看到民主資本主義制度正處於一個危機深重、內在矛盾無法解決的窘境之中。由此可以斷言,今天中國已毋須一定向西方看齊,重複資本主義的道路,可以開始走自己的路,演化出一個優越於現存資本主義的制度與社會。
正如波蘭尼的分析與觀察現已一一應驗,1992年鄧小平的「南方談話」中,也說到:「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目前世界無疑正進入這樣一個大轉折期和新歷史階段,而中共亦具備相應的理論、經驗與經濟思想以實現該理想。
馬克思主義的本質
相對於今天人們才發現新自由主義是一種教條化意識形態及企圖控制全球的托詞,中共有幸擁有馬克思主義這思想武器,它給予了中華民族一種「科學」的意識形態和理性的信仰——那是中國人自己難以產生的。與很多人的理解不一樣,馬克思主義並不是一種意識形態,鄧小平對此知之甚詳,他說:
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它要求人們根據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不斷結合變化着的實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從而也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熟悉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從而加強我們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只有這樣,我們黨才能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直達到我們的最後目的,實現共產主義。
憑着這種科學性的方法論,以及中國人固有的實用理性,中共才得以創造出將市場經濟融入社會主義以及一國兩制等構想,更難得的是由鄧小平自己道出:
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如果『一國兩制』的構想是一個對國際上有意義的想法的話,那要歸功於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用毛澤東主席的話來講就是實事求是。
這一切證明馬克思主義並非教條化意識形態,而是具有相當的創造性和預見性。目前西方之所以無法解讀中國這種新型、混合式、富競爭力,以及非新自由主義的政經模式,是由於西方的主流正統學派至今仍然過分執著於其教條和意識形態,令它難以自拔,無法接受非新自由主義思維所致。
倡社會主義則興 行封建專制則衰
從上文我們可以了解,社會主義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比起西方新自由主義的格局可高得多了,而目前能以這目標走出一條新路的,唯中國矣。正如哲學家李澤厚所言:
如何以效率為主、兼顧公平,盡量掌握好個體與群體、私有與國有、個人發展與共同富裕、保持國家主權與參與世界經濟的各種不同的適宜的『度』,以盡可能地避免今天資本主義世界的各種嚴重風險和弊病,便是極為重要的課題。在全世界,大概只有中國目前還有這種現實的可能性,其他國家如東歐、前蘇聯以及非洲等等大都已踏上『全盤西化』的不歸路了。如何把握住這個時機,走出一條對人類前途至關重要的新路,是非常值得珍視的。
面對目前國際間的大好形勢,中共應多加提倡社會主義和左翼理念,切忌「封建化」,回到以往儒法國家和中體西用的老路上,以封建專制主義為綱,在法、術、勢三者中只注重「術」和「勢」而漠視「法」。最好再多加些人文精神,這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