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錕離世後,我想起另一位大學校長

高錕爵士不久前離世,香港各界悲痛悼念。4年前,這位校長94歲高齡離世之時,香港社會亦沉浸一片哀傷氣氛。這位校長,就是早於70年代創辦香港樹仁大學的鍾期榮女士。

高錕爵士不久前離世,香港各界悲痛悼念,久違的放下紛爭,一致懷念。無論做學術抑或做人,高錕爵士均持赤子之心,開放真誠。這樣的人,現今愈發稀少了。聽到這個悲痛的消息時,沉痛中我亦想起一位或許在學術成就上沒有如此之高,但人格品行和對教育的堅持同樣令人極為敬仰的大學校長。4年前,這位校長94歲高齡離世之時,香港社會亦沉浸一片哀傷氣氛。

這位校長,就是早於70年代創辦香港樹仁大學的鍾期榮女士。

擇善固執的女校長

提起鍾期榮,不少香港人都還記得那一位個子嬌小、為人低調,但做事快速果敢的女校長。不過較少人知道的,是她的擇善固執。

1978年,樹仁創校7年之時,港英政府建議三所專上院校跟隨英國制度,改行「二二一」制(預科兩年、專上課程共3年)。校長鍾期榮認為3年不夠時間讓學生學習,堅持沿用四年制,最終,樹仁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升級為大學,只能稱為樹仁學院。對這段往事,媒體多有報道,不過少有講述當時校長面臨的壓力。不久前我到樹仁大學一趟,看到校園正播放一段回憶鍾期榮老校長的短片,其中樹仁前協理行政副校長張國平在短片中回憶道──

「政府說,第一這樣不能讓你頒學位,只能頒文憑,第二不能讓你升格做大學。這就是一種打壓,令你自己消滅。」張國平憶述,面對這種壓力,鍾期榮當時腰骨筆直,「她是擇善固執,她不會受任何外界勢力或壓力而改變。如何艱苦她都會做得到。」

擇善固執,說來容易,但當下似乎愈發罕見了。每日翻看新聞,無論政界抑或教育界,大風襲來之時,於風雨中堅持風骨和真理的,究竟還有多少?

鍾期榮上世紀20年代生於湖南長沙,自小學習優異,考上武漢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又在司法考試中表現出色,成為中國第一位女法官。40年代,她在給當時一批文官作培訓時,認識了後來的丈夫──大律師胡鴻烈。兩人結婚後一同遠赴法國巴黎攻讀法律博士,直至50年代。

正如上世紀許多知識分子夫婦一樣,兩人既有志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在紛亂動蕩的世界中,最終選擇落腳香港,繼而一輩子扎根香港。

夫妻創辦樹仁

胡鴻烈在香港擔任大律師,鍾期榮則在大專院校任教。1971年,這對夫婦眼看香港大專教育嚴重短缺,毅然放棄安穩生活,拿出積蓄,創辦私立學校樹仁,鍾期榮出任校長,而胡鴻烈則出任校監。有報道指,兩人共為樹仁投入積蓄超過5億港元。直至離世前數年,鍾期榮一直親力親為管理樹仁,不少傳媒報道過她許多軼事,例如在學校裏見到學生穿着拖鞋來上學,必嚴厲批評,着學生返家換鞋,又例如在學校親自巡邏班房,看學生缺席情況,甚至自己清掃校園。

有聲音認為,鍾期榮是家長式管理,不過其實鍾期榮錙銖必較的,是教育質量,而對於各界的各種聲音,則非常開放。在樹仁大學現今的校舍裏,至今保留着鍾期榮多年來沿用的辦公室,房間布置低調,據說她每天辦公時,辦公時大門都是開着的,老師、學生們有投訴、有埋怨,都是從這個大門走進來。

數十年愚公移山,這一對知識分子夫婦從無到有培育樹仁,樹仁最終在2006年獲政府批准更名。不過和患上腦退化症的高錕相似的是,喜悅未至之時,鍾期榮已於2001年在樹仁飯堂吃飯時突然中風,儘管此後仍每天由丈夫推輪椅到學校工作,但身體已大不如前。2014年3月2日,鍾期榮與世長辭,當時印象最深的報章標題是,這位校長「下課了」。

據說在今天的樹仁大學,鍾期榮的辦公室,仍然原封不動地保留,布置裝飾一如既往,簡樸、低調。擇善固執的人,在乎的從不是在世時的好處、名譽、權力,而是在自己離開之後,永遠留下的是什麼。這樣的人,在2018年的香港,到底還剩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