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討論美國大型上市公司的併購潮時,提到「投資性的營運支出」(Investment SG&A),指近20年上市公司花多了不少的資源在這方面,減少了正常的資本性支出,形成一些估值上和交易評級上的落差,這裏藉此做個「補白」。
無形資產好有「型」
以在美國的數據為例,傳統的資本性投資(或稱有形投資)在20世紀70年代大約是無形投資的兩倍,但這剛好與近年的情況相反,現在有研究指上市公司的市值之中,最高約有68%的價值,可算在於無形資本身上。 有形資產是指那些你可以觸摸到的資產,包括傳統的資本支出的結果和日常的營運資本。 無形資產是「你觸摸不到的」,包括軟件程式碼、建立品牌的行銷活動、客戶的獲取成本和員工培訓等,由是者背後所花費的成本開銷,就是有建立無形資產的投資,近年的科網巨擘,就是好比道者的代表。
要衡量內部產生的無形投資值並不容易,因為這些投資費用,與損益表上的「銷售、一般和管理費」(SG&A,也有稱「營運支出」)中的維護性開支攪在一起。而傳統上,有形和無形投資的會計處理方式不同,當研發的成本、尤其是像上述為建立無形資產的支出開銷,與未來的收入之間的關係不明確時,這等開支洗費就會被計入當期的費用而被報銷掉。
只是,現在有研究和分析指,如把上述建立無形資產的費用重新計算,以資產的形式入帳,那麼,這套較能反映無形投資的資產負債表,其實更可以解釋資產價格的變動,更有助投資者和企業作分析和決定。
有學術界和會計界正在研究將無形投資從傳統的損益表中,本來應該於當期報銷的營運費用裏,劃分出來,並以預期可使用年期的方法攤銷。其中一個方法是,假設所有的研發、以及用大拇指法則計入30%的SG&A, 把兩者的加總,視為無形投資而計入資產負債表,並在損益表中作攤銷處理。這當然是個約數,還有不少討論的空間。
回報率的重新計算
不過為了方便立論,研究指在這個視角下,以2021年的美國大型上市公司加總的數據為例,投資性的營運費用,金額是傳統的研發費用的1.3倍,而兩者合計的無形投資,總額達到1.8萬億美元,達該年度所有上市公司總營業額的10%,絕對不可小覷。
再進一步説,另一組研究指,不少的明星公司(即那些ROIC高於平均水平、大手投資於無形資產的公司),其資本的投入和產出比,往往高於競爭對手。而當研究員以計入無形資產後的資產負債表,從新計算投資回報率時,在從低於-20%至到大於正30%的回報率的12個檔次位順中,剔除頭尾兩位後,在10個位順的9個之中,那些經調整後的資產負債表,都顯示調整後的投資回報乃高於調整前的。
總而言之,這些前沿的研究指,美國大型上市公司如按無形資產投資資本化這個原則算賬的話,整體的投資回報率,應高於按傳統把支出當作費用在當期冲掉這種舊式做法。當然,這套計算尚有許多的簡約和折衷,要成為普遍被接受的原則,路途仍然遙遠。
以上參考Mauboussin(2022)、Haskel & Westlake(2018)。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