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默克爾時代的德國和如今的不堪

默克爾16年後倦勤,德國體制無法再培育出代替人選,出了朔爾兹,花名「輸二次」,欠缺了默克爾的「硬净」。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2005至2021的16年間,出訪俄國20次,中國12次,堅持和兩個東方大國對話,維持良好關係。在美國反對下,堅持「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的完成,成爲中國最大的歐洲經濟夥伴。相對和特朗普的4年冷眼相待,是令人最解氣的場面。

另一方面還造就了歐盟内的「德國經濟陣營」,以德國為中心,西歐翼有「荷蘭、瑞士、比利時、奧地利」,東歐翼有「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共10國,人口近2億,GDP 7.7萬億美元,是遠勝於日本的5萬億美元的經濟體,是美中以外的第三經濟體。這個經濟體和中俄形成的「歐亞大陸經濟陣營」,更是美國人心中的大患,亦是21世紀的發展中心。

很不幸,默克爾16年後倦勤,而德國體制無法再培育出代替人選,出了朔爾兹,花名「輸二次」,欠缺了默克爾的「硬净」:甘為美國的跟班,更至比當年英國更服從,不到8個月,德國大變,「制裁俄國,不要依賴中國」,成爲管治信念,默克爾之得,成爲朔爾兹之失。

2022年5月,德國就出現了貿易赤字,不可思議!七月CPI 7.5%,PPⅠ高達 37.2%,嚇死人。德國失職,歐元和美元平價,走向負值不可免,德國人已經憤怒了,大駡「人民的叛徒」、「騙子」之聲不絕。2021年12月當選時,有64%德國人認爲他合適,但到7月支持率只有25%,不支持率62%,他所屬的社民黨支持率僅有19%,遠低於勁敵基民盟的42%。

德國人的反俄派和親俄派也不是一面倒,希望默克爾復出的聲音集結,德國如何回歸正軌,「歐亞大陸經濟陣營」在波折中再起,在此一舉啊!

張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