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經濟形勢總體表現良好,供給側改革成果顯著。2018年又當如何?
雖然網絡效應幫助餘額寶發展到今天,但面對上述的挑戰與威脅,餘額寶的未來也不是高枕無憂的。截至2014年6月,餘額寶規模已達5,742億元,但其增長速度已明顯放緩,出現了市場飽和的初步跡象。
自去年6月餘額寶上線後,在短短1年時間,餘額寶的資金規模便達到5,742億元,佔同期貨幣基金市場規模的35%,基金市場的11%,相當於傳統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的近6%。在規模上遙遙領先於其他貨幣基金,獨佔鰲頭。
在今後數年中,必將有數家大的互聯網企業可以成功地涉足金融領域,甚至與那些傳統的大型金融機構平起平坐、並駕齊驅。與此同時,我們也會看到一輪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之間合縱連橫式的併購熱潮或合作浪潮,以及跟隨其後的一大批小型互聯網金融平台的倒閉潮。
如果銀行改變其傳統思維,充分利用這兩邊的客戶資源,通過建立 P2P 網貸平台或電商網絡平台來培育跨邊的網絡效應,那麼商業銀行就會成為這一兩邊網絡平台的擁有者。不過在傳統銀行看來,這可能屬於不務正業,所以這些資源長期都被浪費了,把機會拱手讓給了互聯網企業。
在存在網絡平台競爭的環境下,網絡效應既給網絡平台提供新產品、進入新領域提供了便利和優勢(因為它有海量的老客戶基礎),又迫使網絡平台必須毫不懈怠地開拓新市場、打入新領域,防止在「贏者通吃」的行業裏被對手超越、進而滿盤皆輸。正是這種內在的動力與外在的壓力共同驅使,導致了互聯網金融的誕生與迅猛發展……
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對互聯網金融的理論分析都是從信息經濟學(economics of information)的角度進行的。不同於上述研究方法,我們採取了網絡經濟學(network economics)的視角來分析互聯網金融。我們認為,目前絕大多數互聯網金融產品和商業模式所帶來的主要是技術層面的改善或創新。它們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卻無法明顯降低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因此應該達不到「去中介化」的效果,也就不可能「顛覆」傳統金融業。
中國政府當前所做的「穩增長」與「調結構」等一系列舉措,都是為了確保中國經濟在從「舊常態」向「新常態」轉換的過程中能有一個比較平穩的過渡,避免發生急劇的躍遷,從而減輕社會的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