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楊貫一師父構想出版一本由他全新創作的融和菜系書,雖是30年前一哥的構想,但如今再拿出來烹調奉客一點也不落伍。
手機看食這種食前文化已經在全世界流行,成為繼新冠後的一大病態,早已成為風土病,沒法清零,唯有認命!
跟唯靈老師認識已30年,他是「鮑魚大王」楊貫一師父的好友,常跟一哥談論天下美味,把酒言歡,我也從中領略食餚的要訣。
一般說生死戀菜式都是鹹魚蒸鮮魚,一生一死的意思,但今次來個鹹魚粒炒石斑球,試試不同做法,還加上翠綠爽口的韭菜花,視覺上美得多了。
薺菜是蘇浙名物,通常整棵的,今次用切碎的急冷包裝,放冰格可保存3個月,方便作涼拌或包餃子時用。
這菜式可以用烤焗方法,好處是熱度十足不會失味,而且香口,可以多做。
當炸春卷時,細看春卷皮一開始轉色便要急急撈出,不然很快便會焦燶過火。
近年中廚界開始認識歐洲和地中海飲食文化,知道他們喜愛用橄欖油烹調,以調製美味佳饌。橄欖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可助降低壞膽固醇、預防心臟病,能直接食用,也可烹調菜式(但不能高溫煎炸)。
傳統的蘇浙菜做法是以鮮鴨斬件伴上金華火腿烹製的,今次試試用雲南火腿及廣東臘鴨變格一下。
一般家庭都會用蓮藕炆豬腩肉作菜餚,今次加入天山雪蓮是以雪蓮的甜味作配,改改大家的胃口,不妨一試。
竹筍味道不是每個人都受落,所以多做一些前期煮水工夫,就可減少異味,竹筍在烹飪來說是「瘦物」,加配肥物同煮才配合得宜。
賴茅是茅台酒其中一種,有其獨特香味,醃製肉類也不錯。
放養雞吃的是草堆中的幼蟲、嫩葉,雞身毛彩亮麗,只要有超過100天放養期便是精品。
小時候家窮,夏季常以清炒白瓜做餸;白雲耳跟木耳有別,跟黑雲耳相似,如買不到可用小雲耳(鼠耳)替代。
不少中國人送禮給外國朋友,拿筷子作小禮物,收禮者受落;但韓國人用金屬筷子又幼又尖,真不方便。
自從餐飲業放寬至12人一桌,食肆好像打了強心針,客人每每訂大枱與親友共同開餐,氣氛熾熱,食堂充滿歡樂場面,令人鼓舞,希望疫情不再走回頭路。
以前我家住在天台木屋,試過一年10號颱風把整間木屋頂吹走,所以每當天文台發出風暴消息,便必須立即急急收拾行裝,逃到姨媽家避風頭,今日回想往事,比電影橋段來得緊湊呢!
蜂巢豆腐更易吸納食味,但不能用新式的滑豆腐,它不能(雪通)起蜂巢紋,傳統豆腐才成。
此素菜做法簡單,可配粥飯共膳,但鳳眼果不合時便減省去,或因應個人喜好另配其他。
懇請當官者到上述地點看看什麼是行人疏落,廣告燈牌昏暗,馬路車少人靜,空舖如麻,百業蕭條,這裏已不是東方明珠,只是個病態孤島,嗚呼!
鴕鳥肉我選擇南非產地的,以黑椒、尖椒配搭各鮮菇菌非常美味,可以一試。
希望現屆長官多想想是否收起垃圾桶,眼不見污穢就是一個清潔的香港!可能像卓副司長所說,19年來都沒有提高過亂拋垃圾的罰款,係時候做場大show來增加庫房收入,才是重中之重!
榛蘑產地於東北省大興安嶺山區,野生的菌味濃郁,但沾有泥沙,枝葉要小心清除,但不能以大量水分沖洗,否則浪費其香氣。可把浸洗的水份用隔布隔去髒物,留作煮乳鴿時加入是上佳做法。
今時今日食評專欄也是報章雜誌必備的內容,讀者不少從此處去找尋美食,所以食評家不止寫飲食推介,還可以在電子媒體發功,連同常光顧食肆的吃貨也學曉了在平台上發表一番,非常熱鬧。
之前用過蘋果片炒泡菜作餚,今天適逢盛夏試試配鮮菠蘿片炒煙燻鴨胸作嘗新,看看大家喜愛與否!
龍躉扣是大龍躉的胃部,煮食前要先用鹽粒擦洗過再汆水,把污物剪去,再用清水加薑4片煮1小時,放涼後撈出切件備用。
坊間菜館都以蠔油牛肉作為主打小菜,說明牛肉配蠔油是美味,現在再用蠔隻是更上一層樓的配搭。
蜆蚧是瓶裝醬料,是用細蜆肉、酒、陳皮絲醃製而成,一般在酒樓吃炸鯪魚球會跟上作配,味鹹鮮,廚師會灒入熱油辟除腥味才奉客。
鮮猴頭菇不用汆水,是素食館最受歡迎的菜餚之一,但做法不難,適合家中烹調。
此菜是京菜,名為「流(音柳)松花」,炸了的皮蛋,第一口吃似炸了的生蠔,很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