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對派要阻止政府議案通過,只能用抗爭手段阻撓議會運作,正如現在美國參議院裏佔少數的民主黨,要制止總統提名的大法官獲得任命,唯有衝擊議會的確認程序。
拜登在麥凱恩追悼會上發表的悼辭,是對美國當前政治文化的控訴:壁壘分明凌駕所有價值。特朗普是這種文化的表表者。我們當中,誰沒有一點特朗普主義?
在美國,原本用來防止濫用選舉經費的規定,卻可以用來為特朗普給兩個女郎提供掩口費的行為辯護,令他脫罪。
即使食環署完全採納了申訴專員的建議,落實了租務改革,街市的營運情況是否就可以得到改善呢?
如果掩口費是選舉開支,便必須申報;不申報即觸犯了選舉法例。科恩替特朗普向兩名女子提供掩口費,當然沒有申報;問題是,掩口費是不是選舉開支?
特朗普一貫蔑視法紀,而他所任用和信賴的人當中,早有多人被揭發是犯罪違法分子。前些時有分析說,特朗普顛覆了許多原有的制度規範和道德準則,看似胡作非為,其實他是順從了美國求變的民心,所以得到很多人支持。
人民安居則社會穩定,這是新加坡政府管治成功的經驗。香港有可能像新加坡那樣,做到「居者有其屋」嗎?
新加坡青年人結了婚,便可優先擁有資助房屋;這政策是不是很有效地鼓勵青年人早婚呢?
新加坡超過八成人口住在政府組屋,其中九成擁有他們居住的單位。近年落成的組屋,設計之豪華、售價之低廉,超乎港人可能想像,港人只能艷羨。
有些成語最近經常聽到,例如「送官究辦」和「蒙在鼓裏」;但引用成語的人要表達的意思,跟一般人的理解未必一樣。
香港外國記者會為陳浩天提供了講壇、召集了聽眾,正是讓他公開宣傳港獨的黃金機會。
建制派陣營希望在11月的補選中,成功為建制派贏得九龍西第四個議席,但到換屆時卻自動退下,放棄競選連任。也許有人認為,高醫生正是這第四者(或稱「阿四」)的最佳人選。
文翠珊、侯俊偉等這些中國化的譯名,都是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的傑作。給英國官員起個優雅的中國名字,是英國人管治香港時的習慣。
警方建議取締香港民族黨,令有關23條立法的議論又熱起來。對於23條立法,不是應該不應該、逼切不逼切的問題,而是可能不可能的問題:怎樣保證法案可以順利通過,而不致引起嚴重的社會衝突。
李鵬飛相信良好管治要靠政黨執政;他當年創辦自由黨,誓要成為執政黨。一眨眼,幾個政黨成立20多年了,不但沒有執政黨的影子,連參與管治聯盟也純屬空談。
特朗普在芬蘭會見普京後說:「我看不到任何理由是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回國後他認錯改口,聲稱他其實想說:「我看不到任何理由不是俄羅斯。」他解釋,他是用了雙重否定。
馮檢基看到政黨跟政府理論沒有作用,因此決定退出政黨,組織壓力團體。民協本來就是由壓力團體蛻變出來的;如果沒有民協,馮檢基可以馳騁政壇30年嗎?
民協通過長期的地區服務,贏得街坊的信任和支持。2003年的區選,民協繼續在深水埗大勝,變得不可一世,睥睨一切。從這一屆開始,民協逐漸失去地區的支持,實力一屆比一屆減弱。
選舉法律把「候選人」定義為包括「在提名期結束前任何時間曾公開宣布有意參選的人士」,不但無助於維護選舉公平,更會造成不公平的情況。
美國最高法院1973年就 Roe v. Wade案,裁定禁止婦女墮胎的法律違反憲法。這裁決維持了45年,現在很可能因為特朗普任命的新法官而被推翻。
終審法院法官的任命須徵得立法會同意,但為了維護司法獨立,立法會對司法人員的任命一直甘願做橡皮圖章。上月任命的兩名外籍法官對同性婚姻的立場,引起部分立法會議員的關注。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為人厚道,只是點出「刻意製造民意的行為」,沒有指斥刻意破壞諮詢活動的無賴行徑。
從聯合聲明和特朗普在記者會上說的話,說明他和金正恩的共識,超出了其他人的估計。
現在樓價太貴,民怨沸騰,政府不能不做點事。所以不管有用沒用,這空置稅是收定了。
1=4,2=8,3=24,4=? 這問題似乎最近在廣為流傳,吸引了不少人的興趣。有人得意地表示自己答對了;另有人則中了圈套,提出被出題者指為錯誤的答案。
特朗普在給金正恩的「取消會面書」裏說,金如果改變對會面的想法,可隨時打電話給他。倘若真的通電話,兩人會說些什麼呢?
試問少數人玩高球多一個場地重要,還是千萬個家庭改善居住環境重要?
韓先生患病的父親走了,家裏現在少了一個人,擠逼的居住環境或可稍見紓緩;難道這就是基層家庭改善居住條件的唯一辦法?
用粵語和現代漢語的差異,來貶低粵語的地位,只是不懂粵語的人的偏見。
北京語言學家宋欣橋認為普通話是「現代漢語標準語」,而粵語只是「漢語方言」。由此宋欣橋推論:對於香港學生,普通話教育才是最標準的「母語教育」。結果宋欣橋的推論引起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