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言

議員判監
作者:曾鈺成2019-04-23
立法會議員犯了罪被判監禁,不會馬上失去議席。但在監禁期間,議員是否可以履行職務,包括出席會議呢?
修例疑問
作者:曾鈺成2019-04-15
香港多年來與絕大多數地方的移交逃犯安排,都是「個案方式合作」;如果這種合作方式行之有效,為什麼還需要長期安排呢?香港和內地就長期安排進行的磋商曠日持久,有必要繼續下去嗎?
不印之間
作者:曾鈺成2019-04-11
不丹對印度的經濟依賴是不爭的事實。印度是向不丹提供最多經濟援助的國家。不丹沒有工業,幾乎所有工業製品,從塑膠水桶到電暖爐到廉價汽車,都從印度進口。什麼都要向印度購買,要花的印度盧比怎樣賺回來呢?
御賜民主
作者:曾鈺成2019-04-08
不丹的民主不是經過革命爭取到的,是國王「御賜」的。2008年通過了不丹憲法,國家政體從絕對君主制轉變為君主立憲制,同年舉行了第一次大選。「我們的民主來得太容易,人民不覺得很可貴」,反對黨領袖卑馬說。
喇嘛之國
作者:曾鈺成2019-04-04
熟悉喇嘛教的人,對「轉經筒」不會陌生。在不丹,大大小小的轉經筒到處可見。
真善美樂
作者:曾鈺成2019-04-01
跟不丹人打交道,會令你覺得很舒服:他們態度純真、言語和善、舉止優美、禀性樂天。當然,這只是作為遊客在那裏過了十天的觀察,難免是表面和片面的。但我說的是一種感覺;許多其他地方的人,不會給我這種感覺。
自然之旅
作者:曾鈺成2019-03-28
不丹有豐富多彩的自然環境。南部是亞熱帶氣候,中部是溫帶氣候,北部是寒帶氣候。地理和氣候差異造就了生態多樣性,加上保護自然生態是國家政策,讓不丹成為一本活的地理和生物教科書。
世外桃源
作者:曾鈺成2019-03-25
在這個季節來到不丹,到處都見到盛開的桃花。這個國家可以繼續成為現代的「世外桃源」嗎?
製造恐慌
作者:曾鈺成2019-03-21
誤導社會各界、引起公眾恐慌的,豈止林子健一人?高鐵開通了,一地兩檢實行了,林子健判刑了。
畀面派對
作者:曾鈺成2019-03-18
民主黨去年黨慶晚宴,林鄭率領特區政府高官出席,坐足全場,更即席捐助3萬元,全城矚目。今年此情不再,民主黨決定不邀請林鄭出席本星期的黨慶宴會了。
憲法實施
作者:曾鈺成2019-03-14
憲法到底在香港是否實施,怎麼實施,至今未見有一套權威的、嚴謹的、完整的說法。
隱瞞成績
作者:曾鈺成2019-03-11
特朗普通過科恩,警告他就讀過的中學和大學,不要公開他的學業成績。他為什麼害怕學業成績被人們知道呢?是出於自卑心理,還是選舉政治?
望文生義
作者:曾鈺成2019-03-07
如果《政府工作報告》不提「推進民主」就是不要民主了,那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促進和諧」,同樣沒有提,是不是通通都不要了呢?
投資未來
作者:曾鈺成2019-03-04
香港的教育開支長期偏低。林鄭月娥給教育經常開支增加50億元,仍未能改變香港在教育投資上的落後情況。財政司司長說要為香港投資;有什麼比大幅增加教育經費更值得呢?
派糖為上
作者:曾鈺成2019-02-28
從房屋儲備金回撥212億元後,本財政年度將有168億元盈餘。如果不計回撥,就有赤字。財政司司長對香港的經濟前景毫不擔心,預言未來每年將繼續有盈餘。政府的經營開支增加,遠遠超過了經濟增長率。
毋須落實
作者:曾鈺成2019-02-25
對於香港在大灣區發展中「被規劃」的說法,林鄭和聶德權有不同的回應。林鄭說,規劃綱要是全面接納了特區政府的意見寫成的。聶德權卻說,綱要提出的東西,香港不一定要落實。
支持香港
作者:曾鈺成2019-02-21
大灣區規劃綱要提出多個「支持香港」的項目。這些項目,有一部分並不需要內地採取特別的政策措施;另一部分則要依靠內地政策的支持。還有一些項目,需要的支持不是惠港政策,而是一套正確的辦事方針。
福山反特
作者:曾鈺成2019-02-18
福山寫《身份》這本書,是因為看到特朗普代表的右翼身份政治冒起。福山指出,去年美國中期選舉,特朗普身邊的人都叫他談經濟,他卻大談移民,把選舉議題從經濟轉移到身份問題,助長社會的兩極化。
身份政治
作者:曾鈺成2019-02-14
30年前提出「歷史終結論」的福山,最近提出了新的理論,把西方國家出現嚴重社會分化對立的問題,歸咎於政客們鼓動和利用各個群體的身份認同抗爭來贏取人心。福山認為,現在威脅着民主制度的就是這種「身份政治」。
謙卑精英
作者:曾鈺成2019-02-11
給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提供經費的大財團,長期以來都是全球化的倡導者和受益者。過去數十年,全球化為這些跨國企業創造了難以想像的財富,但同時擴大了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公平。
勿存錯覺
作者:曾鈺成2019-02-04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如果決策者願意正視問題,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當可避免重犯錯誤。可是,最大的問題,可能正是高官有「政府管治沒有問題」的錯覺。問題真的只出在政策的「執行細節」上嗎?
欲加之罪
作者:曾鈺成2019-01-31
加拿大原駐華大使麥家廉指出,孟晚舟有3個有力的理由反對美國引渡。麥家廉這番評論令加拿大政府十分尷尬;結果他要道歉、辭職。不過,這不等於他說的不是事實,或者沒有道理。
強逼工作
作者:曾鈺成2019-01-28
政府說,提高長者綜援申領年齡,是為了釋放勞動力,因為政府認為,長者綜援會減低年長人士繼續工作的意欲。如果是這樣,怎能說收緊政策不是強逼長者工作呢?
三流分隧
作者:曾鈺成2019-01-24
三隧分流變「三流分隧」,因為高官離地而自以為是。他們以為自己比所有人高明,知道什麼是維護市民利益的最佳辦法。
創意之作
作者:曾鈺成2019-01-21
「關愛共享計劃」、「就業支援補助金」──這些名堂可真是創意之作,不知是出於哪一個高人之手?
苦藥難服
作者:曾鈺成2019-01-17
政府提出的三隧分流方案,紅隧和東隧收費加幅高於多數人可以接受的水平。政府說這是「苦口良藥」,但沒有解釋為什麼加幅不可以較溫和。
被擺上枱
作者:曾鈺成2019-01-14
林鄭出席今年第一次立法會答問會,最惹火的議題竟是提高長者綜援的年齡門檻 。有議員叫政府撤回這政策,林鄭回應說,政策早寫在去年的財政預算案裏,是議員們批准的,這話引起了議員們的強烈反彈。
無可奈何
作者:曾鈺成2019-01-10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發表的報告,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抨擊,是意料中事;小組意想不到的,是報告發表的時間和方式,也備受非議。
盲婚啞嫁
作者:曾鈺成2019-01-08
印度導遊和太太的婚姻是雙方家長安排的:結婚之前,兩人互不認識。他們這一代還會接受盲婚啞嫁嗎?
恆河之水
作者:曾鈺成2019-01-03
百多年前,印度一個大君出國,不喝外國的水,要自攜恆河水飲用。今天,人們到印度旅遊,不能喝印度的水,要攜帶樽裝水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