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領袖同「恒」

梁智仁:不懼逆境挑戰 具先見與危機感
作者:何順文2016-03-13
梁智仁憶述以前在公立醫院工作,周一至周六都忙碌,後來在公大時只工作五天,經常見到面露笑容的同事,明白一天與兩天休息的分別,所以更珍惜周末時間作平衡。
梁振英:平衡人生三部分.事業、生活與社會
作者:何順文2016-03-04
梁先生認為人生有三部分,一是工作,二是生活,三是社會。
李宗德:打破陳規改革精進 公益服務變成事業
作者:何順文2016-02-28
對於時下的年輕人,李博士認為他們爭取社會的改變是好的,但務必開放思維,聆聽別人意見。
倪以理:年輕創業勿抱「必贏」態度
作者:何順文2016-02-21
他回憶年前往矽谷考察,當地有個「最佳失敗獎」,鼓勵失敗收場但創意無限的構思。
陳振彬:不怕吃虧重誠信 學會理性把握機遇
作者:何順文2016-02-14
本期的嘉賓是陳振彬博士。他是製衣集團的創辦人,亦為觀塘區議會主席。除此,陳主席最為人熟悉的公職是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及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成員,亦曾任公開大學的校董。
陳智思:調整角度改變人生 把握機遇成就理想
作者:何順文2016-01-31
陳議員寄語年輕人凡事不要怕吃虧,更不要沉迷於埋怨。他指出可能只有一成的人可達到理想,但其餘九成的人亦盡量把握其他機會,將事情做到最好,只有這樣才有更多的門為人生打開。
鍾志平:熱愛工作須專注,傳承須不忘創新
作者:何順文2016-01-24
鍾博士引用書中一句「Good is the enemy of great」,說明自滿是最大的敵人,並冀望大家可以不斷提升自己。
黃英琦:放下身段求同存異,共創經濟大勢
作者:何順文2016-01-17
本周與領袖同「恒」的嘉賓是黃英琦女士。黃女士不僅是家族律師樓的合夥人,也是文化倡議者兼評論人,並同時是位教育工作者……
林煥光:謙虛學習 與社會一同進步
作者:何順文2016-01-10
林議員考上大學前已認識自己真正的興趣,就是喜愛研究人類的行爲和歷史發展,所以選讀社會科學。
曾鈺成:不斷自主學習 讓生活價值融為一體
作者:何順文2016-01-03
曾主席直言自己的童年與其他基層出身的小孩沒有兩樣。父親是個文員,母親則是家庭主婦。雙親重視子女學業,每晚監督他們溫習,幸運地入讀了名校聖保羅書院。
張堅庭:不隨波逐流不怕吃虧,追來興趣理想
作者:何順文2015-12-20
本周的嘉賓是張堅庭導演。他不僅是出色的導演、監製和編劇,也是飲食集團的老闆,更是資深的領袖培訓導師,是位具多方面才能的領袖。張導演近年熱心於年輕人的創意教育,亦舉辦多個領袖工作坊。   感謝戲劇賜予的一切   問到張導演熱愛戲劇的原因,張導演笑言戲劇在自己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大學時寫劇本、讀文學,之後當導演,甚至做企業培訓、開餐廳,都離不開戲劇元素。他回憶電影業最艱難的時候,他用戲劇理論做企業培訓,足足做了十年,直至大陸開放電影市場。   張導演認為戲劇和電影不僅為苦悶的日常生活添上姿彩,更是他的良師益友。他記得起初開餐廳時經歷企業學中的「範式轉移」,需要克服從導演轉做服務員的心態,他利用了戲劇理論。無論生活、事業都離不開戲劇,所以他很感謝戲劇帶給他的一切。   不怕吃虧成功追夢   張導演出身自基層家庭,小時候不愛考試,讀書溫習時得過且過,足以升班即可。中學畢業後申請過一次工,就是匯豐銀行,但未被錄用,之後自己從來沒有想過在大企業工作。他愛看電影,所以申請升讀浸會傳理學院,但考不上,退而求其次選擇文學院中文系。文學院的功課較少,可以讓張導演做兼職和追求其他興趣。   張導演坦言年輕時並不知道自己的長短處,畢業時曾想當警察。但後來希望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沒有考督察,踏上演藝之路。唸大專時在電視台兼職賺錢,希望可在畢業時置業。   對於年輕時應否全力追求自己夢想的問題,張導演認為學習很重要,他本身就很喜歡閱讀。另外一項特質是不怕吃虧。他回憶自己在港台任職時,薪金很少,但工作量最大,做資料搜集時僅需一個飯盒,拍戲更是分毫不收。張導演曾跟隨不少名導演做資料搜集,如方育平和許鞍華等,在他們身上獲益良多。何校長十分贊同張導演的工作態度,自己開始工作時就抱有一個宗旨,就是做事要比期望高,上司吩咐十件事,就要做十二件,而且每件事都要做得妥當完備。   談到年輕時的思想啟蒙導師,張導演認為儘管只是透過文章認識,胡菊人先生和徐復觀先生對他啟發良多。徐復觀先生令張導演對電影、政治和社會產生濃厚興趣;胡菊人先生則擴闊了張導演對戲劇的視野,令故事添上幾分哲學的層次,影響深遠。   古今領袖看權力大不同   除了是導演外,張導演亦指導過不少社會領袖人物。他認為現時對領袖的要求與古時大不相同,古時領袖是一言堂,因為當時的人民像羊群般知識匱乏。現代領袖完全相反,因為現時資訊發達,人人有自己的觀點,由上至下的管理,難以服眾。張導演認為現代的領袖需要感染力,在艱難時刻走出來領導,解決事情就退場,切忌沉醉於光彩或被權力沖昏頭腦,就是所謂的「僕人領袖」。何校長認為「僕人領袖」的概念,就是令大家信服的並非職位權力,而是以德行、能力去服人。   至於領袖運用權力的問題,張導演坦言只可管理下一層的同事。他以自己投資的40多間茶餐廳為例,員工合共有2,400多人,不可能逐個管理。另由於總部設於廣州而自己身在香港,亦不可以權威管理,要用柔性管理,給員工鼓勵與支持,必要時甚至讓一些同事責罵自己以作發洩,因老闆不會離職。   何校長笑言自嘲仍是很多成功領導的重要手段,張導演同意這個說法,並指出自嘲和幽默感都是領袖必要的,因為角色很需要與群眾互動,所以美國的總統口袋裏總有一兩個笑話。   建立人脈重要 同時要謹慎   何校長指出交友廣闊未必是一項資產,出色領袖往往要謹慎建立自己的人際網絡。張導演亦認為這個說法講中了事實,並補充建立關係時需要誠信,如果沒有誠信,網絡再大亦很快會賸下自己一人。誠信很有價值,也會帶來事業機會和信任。張導演亦指宗教對他待人處事有不少的影響,信仰成為了內在的聲音,提點自己要誠實待人。   此外,張導演亦分享了一本題為《The Sociopath Next Door》的書,當中說明社會有4%的人天生沒有良心或憐憫心,所以遇到這種人要避開他,要不然一生人都會可能因此而受害。   應試文化不合時宜 應追求興趣理想   談到教育,張導演認為目前的制度太着重評核,只有少數人成為考試精英,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被犧牲了。從事教育的何校長亦有同感,因為頂尖名校學生因未來的成功道路已經鋪好,不懂欣賞「多元化」(diversity),思想也較狹窄。張導演亦指出未來最看中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造解決問題的方法,而現時的教育並未觸及這兩方面。大家都同意通識教育十分重要。   張導演認為自己是一個快樂指數極高的人,生活較簡樸,著重家庭生活。他認為生命最重要是留下更多痕跡,特別是文化作品。何校長亦分享類似的信念。   何校長認為目前的年輕人做事都跟隨單一模式,畢業後找到工作就安定下來,比較機械化。他認為張導演是個好例子,讓年輕人知道事業、家庭、學習、興趣和社會公益之間,可以互相配合,生活豐盛多彩。年輕人只要多反思,即可找到更有意義的人生目標,嘗試改變這個世界。張導演最後寄語年輕人不要走呆板的現實路,不要只顧賺錢,對喜歡的事物就要全力以赴,因為興趣說不定會成為財富。       本文為恒生管理學院與新城電台合作《校長與領袖同「恒」》節目內容,校長何順文教授每周邀請一位傑出領袖,與聽眾分享寶貴成長與成功領導經驗,提升年輕新一代的視野與價值觀。歡迎瀏覽www.hsmc.edu.hk重溫。   原刊於星島日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香港科技大學圖片)
謝家駒:好領袖需不怕批評 目光遠大不斷突破
作者:何順文2015-12-13
本周的嘉賓是謝家駒博士。謝博士退休前是香港出色的管理顧問,曾任職瑞安集團的高級管理層。50歲退休後熱心於社會企業,分別創立「香港社會企業論壇」及「仁人學社」,他可說是香港推動社會企業的先鋒人物。
曾俊華:領袖宜具人文通識 籲青年人實現自我
作者:何順文2015-12-06
曾司長表示領袖,包括政務官,具備專業知識當然有用,但通才至為關鍵,因此很認同文理兼備的通識教育。
曾俊華:領袖宜具人文通識 籲青年人實現自我
作者:何順文2015-12-06
曾司長表示領袖,包括政務官,具備專業知識當然有用,但通才至為關鍵,因此很認同文理兼備的通識教育。
鄭慕智:成功領袖必須有誠信
作者:何順文2015-11-29
「校長與領袖同『恒』」首集請來鄭慕智博士擔任嘉賓。鄭博士大談他童年時誤打誤撞成為律師的故事,更指出成為領袖的必要條件 ──「誠信」,鄭博士更分享了他發生在08年的一個難忘領導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