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07 2025 12:58:3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粵語古趣談

「昏昏忳忳」
作者:黃氏2019-10-03
「昏昏」與「忳忳」(「沌沌」)都見於《老子》。
粵語常用動詞——「震」、「只倚」
作者:黃氏2019-09-23
其實古人早就以「震」表「驚」。
我益你──從粵語看「益」字
作者:黃氏2019-09-16
若以為「益你」這個說法不文雅,那就錯了!粵語「益」的動詞用法可溯源至《周易》本經出現的年代。
「食」、「飲」
作者:黃氏2019-09-09
「飲」在古書上的用例,跟「食」一樣數之不盡。
有時、到時、舊時、當時
作者:黃氏2019-08-29
要說粵語的話,說「有時」、「到時」、「舊時」、「當時」(以及「嗰陣時」、「有陣時」、「舊陣時」)才是符合正常的粵語用詞習慣的,而且「有時」、「到時」、「舊時」、「當時」這幾個詞都是見於古文獻的詞。
今日、一日、日日、每日
作者:黃氏2019-08-22
見於甲骨文的「今日」,歷史比「今天」長約3000年!現在筆者已經證明了「今日」雅於「今天」了,真希望已改口說「今天」的朋友可以回復其故我,重新說真正的「雅言」,好讓粵語與古語長存!
正宗粵語用詞——「雹」、「行」、「行路」
作者:黃氏2019-08-16
只不過,究竟古漢語是說「行」,還是說「走」,說「行路」,還是說「走路」的呢?大概有留意這個問題的人就未必太多了。
粵語傳統用語——「憂」、「勿憂」、「好日」
作者:黃氏2019-08-09
現在說「勿憂」。無庸贅言,古書上的「勿憂」就是我們今日粵語的「咪憂」了。「勿憂」這個詞在古書上經常出現。
粵語古雅用字——「畀」、「樽」
作者:黃氏2019-07-31
為什麼我們有2000多年歷史,而且是出自儒家經典的「樽」字不用,卻要用普通話的「瓶」來取代它呢?
粵語字義承傳——「階磚」、「女」
作者:黃氏2019-07-23
《漢語大詞典》(網上版)尚未收錄「階磚」一詞。由此可見,尚存於方言中的古漢語詞,即使是大部頭的詞典也有失收的。
粵語用字韻致——「女」、「憎」
作者:黃氏2019-07-16
我們必須知道把「女」改成「女兒」只是現代中文的要求,並不代表粵語「俗」,更不代表普通話的「女兒」雅於粵語的「女」。
子(仔)、生仔、耳、丩
作者:黃氏2019-06-27
想不到我們大都以為很「俗」的「生仔」一詞,竟然早見於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所以不要以為要將「生仔」說成「生孩子」才文雅!甲骨文中根本沒有「孩」字——卻有「仔」字呢!
生、生人、生豬、生牛、生雞、生蝦……
作者:黃氏2019-06-17
粵語用「生」這個詞來表示「活的」這個習慣,早見於甲骨文。
我們究竟錯在哪裏?難道我們投錯胎了嗎?
作者:黃氏2019-06-06
難道上天早就規定某些語言群體有資格自豪地拿自己的母語來唱歌,有些語言群體(包括以粵語為母語的語言群體)就沒有這個資格了?要是這樣,那不就等於說,我們粵人全都投錯胎了?本來就應該投胎做北方人。
語氣詞漸被拋棄?
作者:黃氏2019-05-30
濫省語氣詞的風氣之所以出現,筆者相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受英語句法的影響所致,因為英語並沒有放在句子之末的語氣詞。
You call what name?
作者:黃氏2019-05-23
拋棄價值連城的,有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歷史的古董,一定會被謿諷為儍子。那麼拋棄有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歷史的語言呢?因為語言不賣錢,所以拋棄了也不可惜?真的應該這樣看嗎?
危機四伏——普通話教學危害粵語
作者:黃氏2019-05-17
將來有影響力的人或團體積極推動「普教中」的師資方面的大革新,情況又可能會令我們這些粵語保育分子擔憂的;所以我們實在不能掉以輕心,以為「普教中」這個做法以後都不會再危害粵語!
感激學弟幫忙 粵語古趣談網上版終於面世
作者:黃氏2019-05-06
去年年底,筆者的專欄終於與大眾見了,而由於筆者太忙,未能即時呈交文稿,又由一些學弟(包括黃永、盧永強、馬崑崙、李臻、馮偉正等)先發表他們的大作以饗讀者,好讓才乏兼人的筆者鬆弛一下。
Cantonese not?──從威爾斯語說起
作者:黃氏2019-02-11
十八世紀,威爾斯的學校強制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若有人説了威爾斯語,就被掛上一塊刻有Welsh Not的木牌。前幾天一間「普教中」的小學處罰在課堂上講廣東話的學生,Welsh Not的陰魂在香港復活了。
這些年的粵語讀音疑惑
作者:黃氏2019-01-31
小弟會疑惑,這些年來,不想「教壞細路」的同時,是否有令部分人對廣府話的發音更無所適從,甚至有時更是誤人子弟呢?
粵語「輸入方法」趣談
作者:黃氏2019-01-21
粵語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漢語。在不同背景和適用性之下由各漢語言學家開發出來的粵語拼音標準,點算起來不下十個。
記憶係一件好奇怪嘅事
作者:黃氏2019-01-14
朋友都鐘意問我,俾我揀一樣代表香港嘅Identity,你會揀啲乜?其實唔駛點諗,最能代表香港,最具香港特色嘅一定係粵語。
用危機管理角度睇粵語
作者:黃氏2018-12-27
依我淺薄嘅理解,粵語當前嘅危機正正係:易聽、難睇、更難寫。即使撇除所有政治上嘅猜度同陰謀,粵語都一定會受市場力量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