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認為我個人的經歷可代表整個香港,但我前前後後在香港生活超過40年,算是見證過不同年代的港人有何種心態,視野可能比年輕人寬一些。

香港可以從內地輸入人才,這雖無可避免,但並非最上策,因為這等於把家人的飯搶過來自己吃,內地也是殷切需要人才的。更好的方法是盯着歐美的人才,尤其是美國的華裔科學家或工程師。

為什麼這麼多運動員肯進行地獄式的訓練,以追求獎牌?除了被培養出有堅強意志外,有效的激勵機制不可或缺。這個機制有些考究,內含重要經濟學原理。

最能顯示香港對文化藝術的重視,莫過於西九文化區的博物館及戲曲中心等設施。西九十分重要,只要有素質,來參觀或開會的人士自會把香港的實況說出去,而文化藝術政治性較低,美國要阻礙這些交流恐怕也做不到。

美國民主黨內部人士普遍認為,當前拜登政府已基本註定失敗。為此,他們正在設法撤換拜登,讓副總統賀錦麗接任。然而,賀錦麗的形象給人一種政治素人的感覺,很難令人相信她能出色地應對當前美國面臨的內政。

特朗普在競選活動中被刺不死,大大有利於選情。除非出現特大意外事故,否則特朗普會成為下屆美國總統,已是路人皆可預測之事。他選了萬斯當競選拍檔,或得到高人指點。從共和黨利益的角度而言,萬斯確是不錯選擇。

美國總統選舉活動已經正式開鑼。然而,大多美國公民表示兩名候選人都投不落手。拜登常搞不清自己在幹什麼,腦退化病徵明顯,特朗普則一如既往,胡說八道、謊話連篇。就算民主黨有意換走拜登,臨陣換將難度也很高。

屋霸現象是近年才廣泛起來,原因之一可能是貧富懸殊,流浪者大增,這不正也是美國社會衰敗的現象之一嗎?

我們對香港的前景,不應盲目的樂觀,有外國勢力盯着你找機會抹黑攻擊,怎可不小心翼翼。但過分的悲觀也沒有好處,更積極的應對是創造條件,把壞事轉化為好事,消極因素變為積極因素。

澳門現時經濟如何?近日雜誌《Global Finance》把全球100個經濟體排了個次序,澳門全球排行第2,我們難免會問,小小的澳門是否真的那麼勁?

經濟全球化是促進競爭、人類生產力快速前進的重要因素。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生產力落後,也在害怕自己在國際競爭面前一敗塗地。

台灣一般人民根本沒有戰爭意志,誰會為了台獨政客及美國政客的利益去犧牲性命?烏克蘭的代理人模式不會出現,美國反而應害怕台灣軍人會把美方武器繳交到中國。中國要防的,反是如何保護外匯。

自兩年多以前開始,美元匯價一直升高,人民幣兌換美元便會貶值,港股也因此變得低迷。市場應該如何調節這樣的情況?

投資在可再生能源,達至「碳中和」本是對全球有益之事,但美國卻不這麼樂意自己付錢,貢獻世界。反而中國,每年投入遠超6,500億美元的代價去發展新能源,有此義舉,反被美國抹黑,這世界有時真是黑白顛倒。

這些人喜歡把《舊約聖經》也只作表面文字理解,而不作有哲理性解讀。例如把人類的歷史從亞當夏娃算起,只有五、六千年,完全違反科學也不以為意。若用字面上的解釋,他們把以色列人當作上帝的選民,不能得罪。

評價學生運動應有兩個準則,一是其目的是否正義,二是其手段是否符合道德,沒有侵損人民的生命財產與自由。兩個準則,缺一不可。

在文化融合方面,利瑪竇有強力的觀點。他認為儒家雖不重視超自然之事,但倫理觀點完全與天主教一致。他不反對中國的祭祖祭孔,認為這只是文化習俗,無傷大雅。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靠人才推動,而人才是否能出新意念,要靠他們的互相交流,思想激盪。中國是人口大國,在這方面佔有優勢,但若能繼續與世界頂尖人才交流,作用更大。

減息可紓緩問題,在大選年,美國政府尤其需要減息刺激經濟,但減息則使美元失去吸引力。大家都知美國欠債纍纍,又不時會把美元武器化打擊不合她心意的國家,持有美元風險甚高,若非高息吸引,何必持有太多美元?

中國的製造業在大多數人沒有注意的情況下,已經一躍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對,是超級大國,還是唯一的。為何製造業的地位這麼重要?美國人應是很懂的。

美國若要退場,是會有成本的,她也會喪失不少現時擁有的特權。當然,她也可選擇不太極端、較為倚重自己的自力更生,而不是全面脫鈎,否則美國民生用品的價格必會大升,美國人民的生活水準也會大跌。

80年代黃日華、翁美玲版的《射鵰》在內地播放時,街道上空無一人、人人回家看電視的深層記憶,還是烙印在不少內地人的記憶中。香港要吸引更多遊客,及在內地保持文化地位,金庸不可少!

在中共的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中,他們面對敵人時有句口號:「繳槍不殺」,而且是真能實踐到,就連國民黨的高級將領被俘後,也能保住性命,受到禮貌看待。這正合舒林之意,若對手讓步,可作信得過的承諾。

為何中國實質GDP增長一直高於美國,兩國GDP差距不縮窄反而擴大?說穿了一文不值,美國只是用急劇加息的方法從國外吸錢,人為地推高匯率,從而使它的GDP好看一點。

政府應銳意將「尖白流」打造成環深圳灣數碼科技人才的匯聚點,促進港深兩地互通互融,強化合作,彰顯「一小時生活圈」的大格局,為香港、為大灣區、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對中國的政策也會是特朗普的難題,貿易戰及科技戰等對中國的制裁始自特朗普年代,拜登不但沒有取消,還大幅擴大。現時美國對華政策仍處於一種兩敗俱傷的境界,特朗普會如何處理?

中國內地的反應才是值得留意。中央政府當然不會為此等小事正式表態,但因為成了幾乎全民皆怒的事件,民間及地方政府總會有此反應。比賽在香港舉行,內地為何有如此強烈反應?

有此態勢出現後,解救之道是治亂世用重典,亦即大力增加犯罪者犯罪的機會成本,把刑罰加重,並用更多資源調查及檢控黑暴分子,使他們知道,若有犯罪,其被罰的概率會大幅提高,罰則也會更重。

自稱為民主燈塔的美國及其主導的北約,到處打仗侵略,美國開國248年以來,打仗打了232年,堪稱歷史上最好戰的國家。西方民主體制選出的人如此違反和平這一價值觀,此為「新七宗罪」的第一罪,殆無異議。

在電視上哪一位不是七情上面?但到了上任後,卻往往原形畢露。特朗普狀若瘋子,世人已領教過。拜登老態龍鍾,但上台演講時卻總要扮青春死撐着小跑,政策及演辭又充滿虛偽與雙重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