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醫療

廿載師門情 將中醫經典帶向世界──《思考中醫》英文版面世
作者:中大出版社編輯部2019-06-17
《思考中醫》出版之後,劉力紅有一次和傅海吶提到希望將著作翻譯成英文,師弟就默默的將這個念頭付諸實行。
醫生荒雙城記──進取的新加坡VS故步自封的香港
作者:編輯精選2019-06-13
醫生短缺的問題嚴重窒礙了香港整體公私營醫療服務的平衡發展,若解決不了,醫生資源將會繼續向私營部分傾斜,不但公營醫療每況愈下,私營醫療的收費亦會愈來愈貴,只有富貴階層和有醫療保險的大企業僱員才可負擔。
科大副校長葉玉如:基礎研究新突破 腦退化症根治有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6-06
AD阿爾茨海默氏症是逐步惡化的疾病,首先是記憶的問題,漸漸就會失去活動的能力,思考與判斷都會產生障礙,需要在病發早期確診AD及進行正確的治療方法。
家長極度關注新型煙如無形殺手毒害學童
作者:編輯精選2019-05-31
我們要求立法會議員應站在普羅大眾中,聆聽一下我們的聲音,請你們立刻作出明智的決定,除了盡快立法全面禁止售賣,更加要為政府禁止市民吸食新型煙產品定下時間表。
關顧市民福祉 杜絶醫委壟斷
作者:編輯精選2019-05-15
作為一個向市民負責任的政府,香港政府不能再漠視人為的醫生短缺所造成的嚴重民生問題。
成立醫援署 縮減專科病人輪候時間
作者:編輯精選2019-05-09
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會長郭寶賢醫生向政府提議,考慮設立「醫援署」架構,引入公私營協作的機制,即時處理病人輪候的情況。
加熱了,沒毒嗎?
作者:編輯精選2019-05-03
各位家長、各位老師、各位社會工作者、各位熱愛香港的市民,難道我們認為有傳統卷煙還不夠,還需要引入多一種煙草產品以新潮品味和高科技包裝誘惑、毒害青少年?
從瑪麗醫院教授樓到中醫藥專科學院
作者:編輯精選2019-03-05
專科專病教授樓、護士學校、藥師學校、治療師學校,綜合起來便是「中醫藥專科學院」的根基。若這中醫院要肩負「醫教研」的重任,那麼這些硬件是必需的。
大學中醫藥學院合作升格 給財政司司長的信
作者:編輯精選2019-02-19
現在3所大學總中醫本科生FYFD數量少於90個,每所中醫藥學院的總教授編制較內地的中醫藥大學是少於十分一,沒有經濟規模,根本無法在每個專科領域聘請高端老師。
香港要建立一間旗艦中醫院
作者:編輯精選2019-02-12
香港要建立一間旗艦中醫院,務必要聘請最佳的中醫和最佳的西醫,打造成為一間國際知名的中西醫並重醫院。
中醫藥研發中心在香港的發展
作者:編輯精選2019-02-09
香港大學於2003年創辦「中藥全球化聯盟」(CGCM)旨在通過世界的學術、企業和管理機構的共同努力,促進中藥全球化和現代化。
譚廣亨獲歐洲小兒外科醫師協會卓越成就獎 首位亞洲學者獲得殊榮
作者:編輯精選2019-02-04
2005年設立的Rehbein Medal,以已故國際知名小兒外科教授Fritz Rehbein(1911至1991)命名。譚廣亨教授是亞洲首位獲此殊榮的小兒外科教授。
西醫學習中醫之成果
作者:編輯精選2019-01-22
若香港旗艦中醫院要優化中醫科研,我們不但要加強本科及專科的「西學中」必修課程,更需急切用5億元專項基金栽培中西結合科學家,邀請國內外專家為顧問,成立中醫藥研發中心。
成立中醫藥管理局 有助香港醫療發展
作者:編輯精選2019-01-18
筆者認為應該當機立斷,成立「中醫藥管理局」,讓中醫、中藥的發展可與醫院管理局分開統籌及管理。
科大成立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 助腦退化患者
作者:編輯精選2019-01-17
科大成立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將主要集中研究腦退化症﹕一種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是導致老年人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這種不治之症正影響全球近4700萬人口。
浸大推保健資助 長者免費睇中醫
作者:編輯精選2019-01-10
賽馬會「擁抱健康」中醫計劃──長者保健資助於今日(1月10日)正式啟動,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中醫健康諮詢、評估和調理資助。
香港成立中醫院的前瞻
作者:編輯精選2019-01-10
醫院管理局於2017年11月11日舉辦了中醫醫院專家分享研討會,以為將來成立的中醫院提供思路。會議上,來自不同地區及不同專業的與會專家、教授分享了各地區中醫院的經驗和各專業的憧憬。
從玻璃骨到鋼鐵俠 ──杜啟峻醫生的路與夢
作者:編輯精選2018-12-31
兒童骨科醫生杜啟峻和很多這個年紀的男人一樣,工作之餘陪陪太太孩子,看看電影是他最大的享受。而一旦披上醫生袍,杜醫生便成了罕見病患「瓷娃娃」們心中真正鋼鐵俠。
精神科醫生告訴患者:「你都可以。」
作者:編輯精選2018-12-25
王明爍自80年代步入精神科診室,30年來每日與複雜的大腦和奇妙的情緒打交道,陪伴病患無數,今天他愈發認為,診療和用藥固然重要,但康復的過程,需要的不僅僅是藥物,還有更多。
冬季防流感 中醫專家教你「治未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20
香港浸會大學的中醫專家分析人體9種不同體質,建議市民在先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情況下,根據不同體質服用合適的中藥來預防流感。
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制度難應付人口老化 須從根本改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01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題為《以人為本 縱橫整合》的香港醫療體系研究報告。報告開宗明義指出,傳統醫療制度着眼於以醫院為中心的急症護理,不足以應付人口老化為社會經濟狀況帶來的改變。
浸大研究石斛 發現可有效預防皮膚衰老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13
浸大研究團隊成功從中藥鐵皮石斛和金釵石斛中提取一系列天然芪類化合物,經過反覆實驗,證實該類化合物能顯著抑制細胞和實驗動物中的自由基和活性氧,具有強效的抗氧化作用,可預防皮膚衰老。
鄭萃雯:兒童生病不容忽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0-27
其實一次的病,你處理得不好,會令小孩成長出現困擾。鄭萃雯與醫生交流時,他們說小朋友的表現比數據更重要。若體溫37.5度的小孩子,表情呆滯,問題比體溫38.6度的小孩子更嚴重。
陳肇始:香港的醫療科學在未來將走得更高更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9-28
透過醫學界、學術界和社會有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以及政府全方位的配合和支持,香港的醫療科學在未來將走得更高更遠,進一步提升臨床服務及醫療相關研究的水平,為社會和市民作更大貢獻。
痔瘡出血別小覷 痔瘡與大腸癌可並存
作者:編輯精選2018-08-21
為守護市民的腸道健康,香港港安特意設立大腸健康中心,並於上月推出彈性極高的「腸癌防護三部曲套餐」,全面照顧大眾的腸臟健康。
著名中醫劉力紅:不用針是一種缺失!
作者:中大出版社編輯部2018-08-13
著有《思考中醫》一書的劉力紅近日推出新作《黃帝內針》,和廣大讀者分享該套針法的奧秘。
浸大成立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 推廣「治未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7-13
香港浸會大學──賽馬會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是本港首間以「未病防病,已病防變,病癒防復」為目標的健康服務機構。中心設有多元化中醫診療服務,部分先進儀器屬醫療市場罕見。
世界物理治療日 呼籲市民關注預防醫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6-23
香港的物理治療技術發展愈趨成熟,加上不少醫療機構引用先進的治療設備,幫助不少患者走上復康之路。然而,香港實行的醫生轉介制度卻被斥是耽誤了患者的黃金治療時間。
自信人生120年?
作者:編輯精選2018-06-02
近年各界鼓勵結合中西醫療法,取長補短。要推動這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加強中醫現代化及國際化。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亦攜手與國內及海外學府在這領域上共同研究。
大學科研產業化 紓看病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1-30
HPV是引致子宮頸癌的一個重要因素。凱普生物把香港大學的醫學科研成果產業化,十多年來碩果纍纍,香港企業是否可以從中得到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