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香港人的新冠病毒抗體陽性比率低於0.2%,與部分歐美城市甚高的抗體陽性比率相比,反映內地和香港在取得抗疫的初步勝利,但港人不能自滿。

鍾南山18日(周五)在全球科學與生命健康論壇上指出,控制傳染是今冬明春防控工作的一個關鍵,佩戴口罩和洗手很重要。今年冬天或明年春天疫情應該還會繼續存在,同時很可能發生局部地區的爆發。

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剛榮獲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的革命性貢獻,可及早診斷唐氏綜合症及多種遺傳病。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次證實,新冠肺炎患者即使沒有腸胃不適的症狀,其腸道及糞便都發現活躍的新冠病毒。中大醫學院將提供每日高達2000個樣本檢測。

全民檢測計劃至今在完成測試的128000個樣本中,發現6個對新型肺炎病毒呈陽性,當中2人為新個案。袁國勇說,目前似乎找到很少確診個案,但認為仍是值得做普及社區檢測。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認知障礙症研究團隊,率領國際專家共同制定一系列策略建議,以減輕疫情對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患者帶來的負面影響及威脅。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針對COVID-19和其他病毒感染的新型廣譜抗病毒策略。該團隊發現的一種廣譜抗病毒肽可對抗至少六種呼吸道病毒,其中包括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的研究團隊透過次世代高通量基因測序,證實了第一宗人類重複感染SARS-CoV-2的病例。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的研究人員基於一種廣泛存在於不同病毒蛋白的YxxØ氨基酸基序,發現了一種小分子化合物ACA可防止病毒利用宿主AP2M1蛋白進行細胞內運輸,從而減少病毒複製。

城大研究團隊開發嶄新檢測方法,能夠檢測活細胞內與非編碼RNA(核糖核酸)結合的蛋白質。這項新技術有望應用於癌症診斷與幹細胞研究,甚至有助找出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藥物靶點。

中大醫學院研究人員最近完成一項有關新冠肺炎與肝臟受損關連的研究,分析逾1000名本港新冠肺炎患者的數據後,發現其中約兩成人有肝臟受損問題。

慣性流產對希望生育的夫婦造成莫大困擾,有部分個案因醫學技術限制一直無法找到流產原因。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最近的研究,或者可以為這些夫婦帶來希望。

自疫情爆發以來,香港理工大學一直與不同科研團隊緊密合作,開展多項診斷及預防研究項目,早前理大亦與澳門科技大學(澳科大)以及多所國內院校攜手進行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並取得重大突破。

城大傳染病建模小組發現,第三波疫情的爆發,與獲豁免強制隔離的入境感染者有關,而香港在6月19日後放寬了社交距離措施,加劇情況惡化。

內地應特區政府請求,組成核酸檢測及方艙醫院兩支支援隊,協助香港抗疫工作。

鍾南山表示,香港處於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要堅決打擊那些故意出來搗亂、搞聚集集會的人,因為這涉及到香港上千萬的生命安全問題。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團隊和多間美國研究所最新研究顯發現,在現時治療愛滋病及糖尿病等的藥物中,發現有13種化合物可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複製。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立醫療特區,有助推動粵港澳三地醫療人才及資源互通、緩解香港醫療壓力,以致保障香港人享受優質醫療的權利以外,也可彌補祖國醫療制度不夠國際化的問題,增強祖國與國際專家溝通交流的渠道。

香港醫療服務體系為保證全港的醫療健康水平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國際範圍內享有較高的聲譽。因此,香港醫療服務體系的設計具有某些方面的優勢經驗值得內地的醫療改革借鑒。

醫療服務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議題之一,對於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促進民生福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香港具有優質的醫療資源以及專業的醫療管理制度,其經驗對於內地的醫療發展具有借鑑意義。

筆者摯友溘然而逝,又是什麼一回事呢?這裏不妨先還原基本步,談一下「鑑別診斷」。

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談到烏魯木齊和香港的疫情。香港早前採取的策略是「應症就診」,並沒像北京一樣迅速擴大檢測,開展大排查和普篩。

香港大學(港大)機械工程系研究發現,室内空氣流通不好、通風不足,是病毒在室内傳播的關鍵因素。

伊利沙伯醫院同一病房有3人確診新冠肺炎。袁國勇相信,今次爆發是無明顯病症的病人入院無及早發現導致。他認為空氣、共用儀器的傳染機會很微。

香港科技大學研究團隊近日追蹤內地早前為遏止新型冠狀肺炎病毒傳播而採取封閉式管理措施的環境效益,發現封城顯著提高了區域空氣質量。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香港現時才開始真正的持續新型冠狀病毒本地爆發。他提到,現時沙田及九龍東屬兩個較高風險的地理群組,情況令人擔憂。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助理教授馬進恒博士及其團隊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為自噬研究的指引及正在進行的自噬及血液學研究帶來啟迪,研究人員或需重新審視與現有癌症治療藥物相關的研究。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本港新型肺炎疫情已回歸至3月時的嚴峻情況。他希望政府當機立斷,馬上推出嚴厲措施中斷疫情,令其不至發展下去。包括「限聚令」要回到3月時的情況。

中大醫學院最近利用先進的統計學方法,分析可能造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結果顯示,糖尿病有機會是感染新冠肺炎的高危因素,此病症透過改變ACE2受體的表達程度,令患者更易感染新冠病毒。

為助力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研發,科大數據學家Matthew McKay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設立了首個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大數據平台“COVID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