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發現,糖尿病晚期腎病患者停止服用RASi類藥物,可以增加出現心腎併發症的風險。
中大醫學院領導的跨國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個人工智能系統,只需透過分析「眼底相」便能夠偵測阿茲海默症,準確度逾80%。有關系統不但容易應用、非入侵性,且成本效益高。
果蠅是神經科學家研究記憶的一種常用模型。是次由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團隊進行的研究,便在果蠅蘑菇體內發現一種嶄新的神經結構,可以有效驅動記憶形成。
胸腔主動脈瘤常見於高血壓患者,是香港最常見的死因之一。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心胸外科團隊最近成功運用新型混合人造血管支架,完成亞洲首個一站式多部位胸腔主動脈手術,至今已完成25例,並取得滿意成效。
中大醫學院大型臨床雙盲研究,證實其研發的微生態配方能夠減低長者及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一族在接種疫苗後出現的常見不良反應,也減少了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風險(包括發燒、皮膚炎、敗血病和新冠肺炎等)。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發現一種名為「巨噬細胞向神經元樣細胞轉化」(MNT)的新現象,會在肺癌微環境中產生痛覺神經元,導致癌痛出現,意味MNT或可成為原發性癌痛的精準治療靶點。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 使用其中任何一款新冠口服藥的住院病人, 較沒有使用口服藥的病人死亡風險降低76%;門診病人經急症室入院次數亦減少88%。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盧煜明教授周四(9月29日)獲頒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這是全球最享負盛名的生物醫學研究獎之一,至今有95位拉斯克獎得主獲頒諾貝爾獎。
中大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最近成功建立一個結合基因、藥物和臨床數據的高維度病人資料庫,並研發了一套測試方法,為難治型血癌患者提供精準的個人化治療。
由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與灼見名家傳媒合辦的「中西醫如何配合改善新冠肺炎後遺症」研討會,9月25日(周日)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9樓繼昌堂演講廳舉行,行政會議成員高永文醫生蒞臨主禮。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中醫藥學院聯同多方研究發現,中藥雞血藤的提取物對多種病毒具有廣泛的抗病毒活性,有潛質開發成為預防新冠病毒的藥物。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研發一種讓牙髓組織再生的方法,利用低氧環境激發用作移植的牙髓幹細胞的保護性反應─氧化應激反應,用以增強幹細胞移植到牙根管後的適應能力,重新生長成活組織令牙齒回復健康。
中大醫學院研究突顯良好糖尿病管治的重要性,定期監測以避免血糖水平的波動和肥胖,以及早期使用器官保護藥物,如RASi,以降低包括癌症在內的致命風險。這對於年輕、面臨長期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尤其重要。
香港科技大學由葉玉如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在阿爾茲海默症(AD)發病機制中起關鍵作用的血液蛋白,有助設計創新治療策略,降低AD發病風險和改善患者病況。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莫樹錦教授與國際肺癌專家團隊早前針對帶有「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變異」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進行臨床試驗發現,第三代ALK抑制劑「Lorlatinib」具潛力成為一線治療方案。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8月16日宣布現任港大深圳醫院骨科及創傷學系主任、骨科醫學中心主任張文智教授為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接替已出任衛生局局長的盧寵茂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牽頭的一項多中心臨床研究與海外醫療機構合作發現,若將選擇性體內放射治療(SIRT)與標準化療結合,可有效治療不適合經手術切除的肝內膽管癌。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研究人員發現冠狀病毒如沙士病毒、中東呼吸綜合症等,皆可反利用人體抗病毒免疫屏障促進自身複製。
在中國內地提供高端私營醫療服務的新風天域集團,旗下的希愈醫療周三 ( 13日)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希望藉着雙方的優勢產協同效應,能夠為香港市民提供更全面的私營醫療服務。
中大醫學院開展全港首個大型長新冠患者研究,希望透過大數據協助政府制定策略及調撥資源,策劃更全面的長新冠醫療服務,以減低長新冠患者對本港醫療系統及經濟復甦的壓力。
第5波疫情所及,本港累計染疫人數已達百萬之高。從前大家會設法避免「中招」,如今普羅大眾更關注的可能是染疫後怎辦。強調固本培元的中醫食療理念, 此刻更是值得大家留意。
近年來,亞洲地區的霍奇金淋巴癌發病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 其中香港男性的發病率上升幅度更是全球之冠。中大研究人員建議, 應針對高危人口採取危險因素控制及早期癌症檢測措施, 以控制上升趨勢。
第三階段「疫苗通行證」昨天實施,本港仍有60萬人在寬限期滿後仍未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結果顯示,加強劑對長者及低免疫力人士預防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十分重要。
應對肥胖最有效的方法自然是減少進食,但肥胖人士往往失去飽腹感,因而難以調節飲食習慣。浸大研究識別了一種蛋白水解酶,它在人類大腦發出飽腹感訊號的機制中,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
新冠疫情仍未完全離我們而去,理大兩研究團隊分別研發了超靈敏便攜式新冠病毒抗體檢測儀,供市民以方便、低成本方式檢測抗體水平,以及發現1/10港人現創傷後遺症徵狀,呼籲正視市民精神健康,與社會同步復常。
內地善用中成藥抗疫行之有效,但什麼病情才適合服用盛傳有效的連花清瘟膠囊、金花清感顆粒?銀翹散、藿香正氣散、小柴胡湯、柴葛解肌湯也可以預防新冠病毒嗎?有何需注意之處?
隨確診新冠肺炎的數目海嘯式上升,一些能對抗病毒的中成藥亦搶購一空,其中連花清瘟膠囊可謂其中的表表者。到底這些中成藥裏面,有哪些成分真正發揮功效,令患病者漸漸康復?且聽免疫學專家顧小培博士的分析。
針對香港新冠疫情持續及擴大趨勢,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宣布,獲港府食物及衛生局撥款研發配方,增強免疫力及減少疫苗不良副作用。
港大研究結果顯示,新冠病毒感染可能會造成未接種疫苗男性的性腺機能減退和生育能力下降。 患者康復後依然受到影響。
繼香港大學設立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將於2月23日提供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外,香港中文大學亦由即日起為市民提供核酸檢測服務,並協助醫管局熱線接聽市民的求助及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