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醫療

龍振邦、趙晞揚、孔繁毅、袁國勇:復常備疫如戰時 瘟君再臨如平時
作者:編輯精選2023-12-13
及早偵察,於新發傳染病萌芽之際、成疫之前,撲滅於源頭之處,防微杜漸,尤為重要。大疫爆發之源,能發生於任何一個地區或國家。本港防疫抗疫戰略計劃,應盡量以不封城、不停市、不停工、不停學為目標。
盧煜明教授獲頒首屆騰衝科學大獎
作者:編輯精選2023-12-02
盧煜明教授是國際公認的液體活檢領域全球奠基者、開拓者及領導者,尤其是無創產前檢測領域的先驅。全球每年大約1000萬名孕婦受惠,盧教授也被稱為「無創產檢之父」。
中大盧煜明教授獲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未來將集中研究癌症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23
有「無創產前檢測之父」之稱的盧煜明教授表示,十分榮幸獲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未來這幾年會集中研究癌症,希望能透過早期檢測技術,將癌症的死亡率降低。
港人膺全球長壽之冠10年 中大:唯老年殘疾問題嚴重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14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顯示,香港存在地區層面的社會經濟不平等狀況,意味目前的行動和努力尚未足以有效、公平地改善影響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總括而言,香港迫切需要採取全面的政策措施,以促進健康老齡化。
陳德章教授獲歐洲腫瘤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作者:編輯精選2023-10-23
陳德章教授獲歐洲腫瘤學會頒發2023年「終身成就獎」,表彰其對全球鼻咽癌研究的領導地位及重大貢獻,是該獎項設立以來,榜上僅有的三名亞洲學者之一。
中大:本港每4宗成人死亡個案 一宗與敗血症相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17
敗血症在本港不但是愈來愈常見的死亡原因,患者病後的痊癒情況在過去十年也沒有太大改善。及時治療是對抗敗血症的關鍵,因此公眾應多加留意敗血症的病徵,發燒、咳嗽帶痰、排尿灼痛、寒顫神志不清、嚴重呼吸短促等。
林偉樑:醫生與精油
作者:編輯精選2023-10-10
醫生是要弄好病人的健康。病人食那麼多的化學品,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對他們是否真的健康?除了當仁醫,亦要做有良心的「心醫」。
中大賀獲諾貝爾醫學獎科學家 讚揚拓技術助開發新冠疫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03
兩位科學家榮獲諾貝爾醫學獎,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卡塔琳考里科教授。中大新聞稿形容,對於教授獲2023年諾貝爾醫學獎感到非常興奮。
三地專家倡訂精準腫瘤醫學框架 推動次世代癌症基因檢測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25
由30位大灣區內腫瘤專家組成的精準腫瘤醫學工作小組,經過近兩年研討後,發表「大灣區精準腫瘤醫學共識文件」,就精準腫瘤學未來發展以及建立標準提出倡議。
中大研究:細胞因子能促進血管生長 有助治療缺血引致組織受損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30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永德教授領導的團隊,在研究新血管如何在人體受損組織中生長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在黑暗裏踽踽獨行終見曙光──記mRNA疫苗創始人Karikó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10
香港中文大學為輝瑞─復必泰疫苗的研發者Katalin Karikó教授舉辦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由署理校長陳金樑教授頒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以表揚Karikó教授在生物醫學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中大威院研究證新冠藥適用於嚴重腎病患者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04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研究團隊最近發現,按患者腎功能調整新冠口服藥物劑量,94%的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可以成功完成Paxlovid治療。
全球聯手應對新發傳染病 袁國勇與何大一合作成立大流行病研究聯盟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14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病毒學家何大一教授與香港大學(港大)微生物學家袁國勇教授將聯手成立全球聯盟,共同開展新發傳染病研究。
中大研究:新冠疫苗激活T細胞反應 助減重症及死亡風險
作者:編輯精選2023-06-27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接種新冠mRNA疫苗(復必泰)和滅活疫苗(科興疫苗「克爾來福」)對病毒變異株Omicron均可引發有效的免疫T細胞反應。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成立100周年 李家超:向抗疫英雄致謝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16
今年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成立100周年誌慶,為隆重其事,內科學系於5月13日(周六)舉行百周年慶祝活動啟動禮。
新冠確診宗數反彈 孔繁毅:免疫屏障已建立 大型爆發機會微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06
孔繁毅醫生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解除公共衛生緊急狀態,時間恰當,但他強調現時不代表疫情完結,需要繼續監察會否再有新變種病毒出現。
中大醫學院亞洲最大型長新冠研究 推算生殖系統徵狀困擾逾40萬港人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21
中大醫學院進行的長新冠研究發現,超過一成長新冠患者出現生殖系統徵狀,包括月經失調、下體疼痛及性功能障礙等,當中80%為女性。
中大研新技評估 愛滋病患心臟病風險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25
中大醫學院團隊以新型風險預測模型評估HIV感染者,患上2種主要冠狀心臟病的風險,靈敏度及特異性均超過90%。研究結果已於國際醫學期刊上發表。
《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3
《生死相醫──香港急症科醫學院25周年》一書帶讀者進急症室的世界,看急症科醫生如何爭分奪秒,在生死邊緣拯救生命。4位參與撰寫本書的作者現身說法,從歷史和經驗的角度,分享香港急症科醫生的故事。
中大研發全新無創治療 防止胃酸倒流無線供電支架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23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張立教授、醫學院趙偉仁教授及陳啟楓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研發了一種無線供電的電子支架,可利用電刺激預防及治療胃酸倒流。
中大研究:提升胰島素調節免疫功能令人健康長壽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21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周熙文教授團隊與海南醫學院合作發現,維持胰島素敏感性從而提高先天免疫系統功能,是多種族極端長壽和百歲老人的共通點。
中大全球首證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可預防兒童近視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13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次證實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可以預防近視。團隊發現在4至9歲沒有近視的兒童中,與安慰劑相比,每晚使用低濃度0.05%阿托品眼藥水,兩年間可使近視發生率相對減少46.4%。
港大化學生物學家為開發相關抗癌新藥帶來曙光
作者:編輯精選2023-02-18
港大團隊發現開發相關抗癌新藥的關鍵因素,在生物學領域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灣區醫療專業考察團與深圳和睦家醫院 協同推進大灣區高品質醫療融合發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2-17
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專業考察團與深圳和睦家醫院2月16日簽署《粵港澳大灣區、大健康、大融合同盟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共同推進大灣區高品質醫療發展和深化醫療交流開展深入合作。
中大學者研新方法 為肺癌研究帶來新突破
作者:編輯精選2023-02-08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廷峰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RNA計算方法,有助科學界了解肺癌形成、轉移和進展的潛在機制。
醫專主席梁嘉傑:研究中醫使用西醫體檢 中醫醫院作試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2-05
醫專主席梁嘉傑教授表示,認同中醫藥近年的發展及其在香港整體醫療體系中的重要性,相關建議需配合培訓和能力認證,建議將來成立的中醫醫院可作試點,讓中醫師轉介病人進行診斷成像檢測及化驗檢查。
港大微生物學系首證新冠病毒人傳人 論文獲選《刺針》200年來醫學發現里程碑
作者:編輯精選2023-01-26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團隊有關新冠病毒的一篇論文被權威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選為曾在該刊發表、醫學史200年來具里程碑地位的論文。
中大舉行長新冠講座 主講中醫建議調理肺胃陰虛、肺脾氣虛
作者:編輯精選2023-01-10
日前,中大舉行「中西醫結合治理長新冠」講座,探討透過結合中醫和西醫,針對長新冠患者體質及症狀,提供緩解方法、判斷病因兼對症治療。席上有中醫師建議重視調理肺胃陰虛和肺脾氣虛。
中大發現年輕男性腦癌發病率上升 高收入國家升幅顯著
作者:編輯精選2023-01-07
原發性腦癌在高收入國家或地區發病率普遍較高,中大研究人員建議應針對高危人口採取疾病風險因素控制及早期癌症檢測措施。
中大研免疫治療藥物 增加肺癌患者存活率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22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莫樹錦教授與國際肺癌專家合作,測試免疫治療結合化療對治療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成效,發現可顯著提升患者整體存活率,可望成為新的一線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