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每一個香港人而言,無論你屬於何種政治光譜,都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只有取得中國的信任,香港才有可能制勝;對內地而言,只有讓世界認可香港獨特的國際地位,香港才有可能繼續幫助中國成功。

香港人被逼走到這一步,黃色經濟圈作為一種合法又和平的表達方式,是港人在鳥籠政治底下的無奈選擇,杯葛即使不是有效的經濟手段,也是一種民意的表達。

嶺大「工作壓力對香港社會和經濟的影響」研究發現,僱員的工作壓力對香港社會和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總體經濟損失約等於53億至148.9億港元。

房協希望藉着多元的項目及活動,協助青年人擴闊視野、促進專業發展,並透過服務社群,創造自我價值。

假如科技就是我們的未來,香港經濟國進民退其實早有先兆。近年科技園公司見報原因之一,正是與一單與民爭利的司法覆核案件有關。

外界有不少人認為測量測量業界鮮有女性,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成員陳烈鴻特別回應這個誤解,指該會的香港會員有兩成多為女性,而學會亦一直鼓勵女性入行。

儘管香港成人人口的平均財富較去年倒退0.6%,至382萬元,但香港仍繼續成為全球第二成人平均財富最多的經濟體,僅次於瑞士,明顯高於全球平均的55萬元。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無論中美貿易戰進展如何,香港須充分利用基本法賦予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地區的制度優勢。

亞洲國際法研究院主席梁定邦資深大律師預計,中國在未來形勢仍然樂觀,關鍵是中國要堅持多邊主義。未來美國仍走單邊主義,會變孤軍作戰。

團結香港基金今天發布最新房屋政策建議,提出「港人組屋」計劃,提出建公屋可租可買、租金津貼、鎖定補價、首次置業免息貸款等十項政策措施,實踐全民安居願景。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認為,香港人有責任建立認識現實的文化,西方給予的獨立關稅區地位不是免費午餐,愛國必須是建設一國兩制的前提。

中共中央、國務院昨(18日)表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並提出涵蓋經濟、法治、文化、民生、環境等領域的19項具體要求。

董建華在「中美經貿關係:現狀與前景」國際論壇上表示,良好的中美關係不但有利於美國、有利於中國,也有利於整個世界。

福田康夫表示,今天中國面臨的問題與過去日本上世紀與美國發生的貿易摩擦非常相似。

美國政壇上下對中國進行大力抨擊,這有可能將貿易戰變成一場曠日持久、具備破壞性的經濟冷戰。現在這個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逼切地需要政治智慧,以及一種極度缺乏的、領導者應當具備的膽量。

對於本會前賢獲國家表揚,本會會長蔡冠深感到與有榮焉。他指出,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的100位表彰對象中,港澳地區有5人,而本會前會長佔其中三席,比重相當高,可見國家對本會工作非常肯定。

盛匯商舖基金管理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李根興認為,從創業者的角度看,我覺得只是滿足顧客的需要已經不夠,人客未有需要哪一刻,若你已想到人家未來的需要,才能發揮重要的角色。

謝國樑認為,未來香港的機遇主要留意兩方面,一是創科,他預期,特區政府一定會在這方面追加投資;二是服務業,他相信,金融服務業的機遇與目前相比,不會有太大差別。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聯同歐洲經濟及社會中的精神價值研究學院,以「佛教價值觀與經濟學:投資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為主題,於2019年4月13至14日假香港大學舉行一連兩天的佛教經濟學國際會議。

洪為民表示,前海管理局未來將與內地有關部門研究放寬各種政策,包括探討放寬QDIE額度、降低跨境人民幣資金池申請門檻及港人稅務優惠政策等,以促進前海的發展。

陳智思認為,過往香港政府比較保守,其實香港平台是透明的,很好的,但我們的競爭對手會主動吸引合作對象,所以我們也需要主動出擊。

樓市在2019年會因此向下,但相信跌幅將會較小,不會像一些較悲觀的評論員般,認為會如十年前的調整浪般錄得三成跌幅。

中美貿易戰未有止息跡象,環球經濟前景未明,山雨欲來之時,工商界對前景未敢樂觀。踏入2019年,正是時候回顧及前瞻,為未來及早準備。

今年適值改革開放40周年,被形容為另一次改革開放的粵港澳大灣區,其規劃亦即將出台。有經濟專家及著名學者均認同,這次發展機遇千載難逢。本港各界應作好準備迎接箇中商機,與國家共同邁向經濟高峰。

我們未來的發展肯定是金融必須服務實體經濟,金融穩定,以人為本,你盡量去發展,可是現在大家也看到,中美關係是全球穩定發展的基礎。

今天的中美關係對大家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中美關係這盤棋局裏面,我們實際出牌的是美國人,那我們要一步一步看它怎麼出。

如果製造業不能維持榮景,我們只有發展服務業,但服務業在台灣的規模不大,因此要強調輸出,才能克服製造業輸出可能受到的限制。

美國民主黨對中國貿易等各方面更加不滿,言辭上、策略上更難對付,中美鬥爭是長期鬥爭,我們要有心理準備。

近年台灣經濟增長趨緩,人們對經濟發展有一定程度的焦慮,許多台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人,他們最擔心的是自己的收入,薪資增長的停滯,這是台灣人的其中一個焦慮。

南豐集團行政總裁梁錦松在灼見名家四周年論壇上表示,即使美國總統特朗普離任,亦未必可以紓緩中美貿易糾紛,因民主黨對中國貿易更加不滿,言辭上更難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