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07 2025 12:58:38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灼見經濟

李浩然:香港構建產業能力弱 未能善用既有優勢 政府跟不上世界發展模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31
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首席戰略官李浩然博士認為,商業模式已經改變,政府功能趕不上。例如發展都會區,放什麼產業進去?構建產業能力值得特區政府和市民去思考。
羅文華:香港應走高產值型經濟的道路
作者:編輯精選2021-12-22
香港是一個開放型的城市,與全球各方面都有緊密的聯繫,這是其最大的長處。香港可與各方面加強合作,形成高產值活動的價值鏈,以保持香港持續的競爭力及經濟增長。
凱普生物科技總裁管喬中:香港畸型經濟走到盡頭 房地產政策扭曲須撥亂反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2
灼見名家7周年以「香港下一個5年」為題,廣邀政商學名人,共聚一堂為香港未來把脈。凱普生物科技總裁管喬中認為,香港經濟發展畸型,已經走到盡頭。至於房地產政策扭曲,須撥亂反正。
王緝憲教授:港深進一步融合 香港還有什麼優勢?北部都會區將來如何吸引人才從事創科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0
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緝憲教授認為,港深將進一步融合,但彼此需要保持獨特優勢,才能互補。而北部都會區要成功吸引人才,必須先有機遇。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華懋蔡宏興:大增土地供應 對香港長線發展更有信心 近岸填海加快造地 解燃眉之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4
灼見名家7周年廣邀政商學名人,為香港未來把脈。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蔡宏興表示,北部都會區長遠大增香港的土地供應,對香港長線發展更有信心,樓市會繼續上升。但短期土地短缺問題,必須依賴近岸填海。
梁兆基:香港要與大灣區經濟融合 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補足勞動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9
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周一(11月29日)出席「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他建議,香港可以泛城化,即整個香港城市化,才能將經濟能力覆蓋大灣區,促進港深以至大灣區產業合作。
建議政府廣納建言,群策群力建立宜居宜業都會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9
「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周一(11月29日)舉行,第二場論壇以「宜居宜業的都會區」為題。一眾嘉賓不約而同提出要建設有人氣與活力的都會區,符合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理念。
凌嘉勤:掌握維港及北部都會區區域優勢 建構港深一小時通勤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9
規劃署前署長、港深合作策略規劃顧問凌嘉勤周一(11月29日)出席「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指出北部都會區獨特的景觀將是城鄉高度融合,將構建港深一小時通勤圈,香港將形成「雙都會」發展架構。
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舉行 鍾偉強博士:創科要成為香港經濟增長新引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9
「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11月29日(周一)假中環四季酒店舉行,署理創新及科技局局長鍾偉強博士在致辭時表示有政府三個重點落實科研、融資、生產,使創科成為香港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一帶一路香港專業服務工作坊:白羅斯、吉布堤的發展與投資機遇
作者:編輯精選2021-10-28
CSHK總監李芝蘭教授表示:「白羅斯與吉布堤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希望通過工作坊瞭解海外工業園區的發展情况以及香港專業人士可能起到的積極作用。」
【經濟新動力】開放都會新思維,港深聯手擁抱經濟新世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25
灼見名家七周年第三場論壇探討香港經濟未來的新動力,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認為,推動人才、創科之餘,吸引國內外人才參與同樣重要。
安達臣道規劃「大腦」楊詠珊:宜居社區需多元共融
作者:編輯精選2021-10-15
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是九龍巿區碩果僅存的大型土地,可塑性高。
完善選舉制度 政經人才參政翻兩翻
作者:編輯精選2021-10-08
在完善選舉制度之後,議政風氣有望撥亂反正。終於迎來一個客觀、科學、就事論事的環境,可以理性地辯論政策措施的優劣好壞,藉此吸引政商界人士加入議會甚至管治團隊。
房協安達臣道住宅擁三大特色 楊嘉康:位處巿區核心外圍 屬難得發展機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04
房協策劃安達臣項目的過程中,曾接觸不同的持份者,了解他們的意見。
中國開放三孩政策,誰會想生第三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01
2015年,中國結束獨生子女政策,宣布允許所有已婚夫婦生育兩個孩子,以扭轉勞動力快速老齡化的趨勢。出生率一度上升但隨即下降,2020年國內出生人數僅為1200萬,為1961年以來最低。
陳茂波:將推出「跨境理財通」 加快大灣區融合
作者:編輯精選2021-05-10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本社第三屆財經峰會,指出「十四五規劃」強化香港對內地的傳統功能,加入新的內容,與大灣區合作互補。他強調,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深圳、澳門等政府會緊密合作,發揮一國兩制優勢。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揮一國兩制優勢 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5-07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重要的國家發展策略,有關規劃綱要公布兩年後,世界經歷了大變局,經濟重心已自西向東移。
陳志武教授:政府印鈔「救市」 金融資產飆升 收入鴻溝難縮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3-24
歷史上的大規模瘟疫,幾乎都會將收入差距拉平,但這次(新冠病毒疫情)不一樣,富人不僅沒有變窮,反而愈來愈富了!
陳茂波:港府將為綠色項目發債集資 非為填補赤字
作者:編輯精選2021-02-03
今次我們的綠色債券超額認購達7倍,且半數由歐美投資機構承接,足以反映環球的機構投資者對本港的長遠信貸狀況及經濟基調充滿信心,對香港的長遠前景取態樂觀。
本港最新失業率升至6.6% 逾24萬人失業 16年新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19
本港最新失業率升至6.6%,為16年來的高位,就業不足率則維持3.4%的水平。
梁穎準:香港宜盡早加入RCEP
作者:編輯精選2021-01-18
香港作為亞太地區的國際金融、貿易和物流樞紐,儘管暫未加入RCEP夥伴關係,單從RCEP更深入的經濟一體化和GDP增長中,已可略獲利益。
黃友嘉:強積金制度邁向革新與轉型
作者:編輯精選2021-01-11
踏入新一年,積金易平台項目會進入重要的構建階段,積金局將繼續本着一貫的專業態度,穩步朝着締造強積金數碼新生態的目標推進。
前瞻今年香港經濟 專家:下半年有望明顯改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07
香港總商會周四(7日)舉辦網上研討會,前瞻2021年香港經濟。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以及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應邀出席,各抒己見。
潘聞韶:新冠催化新科技與業務融合 疫後生產力躍升可期
作者:編輯精選2021-01-04
新冠疫情加速了各行各業在業務中落實使用新科技,更先進的生產及經營模式將大大提升生產力。
馮國經:呼籲香港加快腳步,早日成為RCEP成員
作者:編輯精選2020-12-11
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博士應邀出席團結香港基金舉辦的團結卓爾論壇,分享了對香港該如何適應全球經濟環境變化,繼續發揮推動中國和亞洲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重要角色。
元朗山水盈加推34伙 周六揀樓
作者:編輯精選2020-12-01
由路勁地產悉心打造、位於元朗錦田北全新低密度住宅及洋房豪宅項目––「山水盈 CRESCENT GREEN」現樓正式登場。
許正宇:香港發展的「一幣兩面」
作者:編輯精選2020-11-30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保持國際化優勢是香港發展的「一幣兩面」,兩者互相緊扣而且相輔相成。
華懋集團慶60周年重塑品牌形象 公布集團新標誌 推出全新企業網站
作者:編輯精選2020-11-25
華懋集團今年60周年誌慶,推出全新的集團標誌,透過Places with Heart的概念,傳達出集團是一家透過核心業務及創造共享價值,為市民、社區及環境帶來正面影響的發展商。
陳茂波:發展綠色金融事在必行
作者:編輯精選2020-11-23
氣候變化威脅迫在眉睫,全球各國已相繼承諾減少碳排放,發展綠色金融事在必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低碳轉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施永青、徐家健、謝祖墀:中國不會因內循環而封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0
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先生、高風諮詢行政總裁謝祖墀博士、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一同討論中美熱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