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03 2025 07:37:5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灼見經濟

2023財經峰會|16家企業、團體榮獲ESG大獎 G20綠色金融推手馬駿膺年度翹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2
灼見名家第五屆財經峰會暨第二屆ESG大獎頒獎典禮周一(6月12日)於君悅酒店盛大舉行,今年共有16家公司及團體獲頒企業大獎,年度翹楚大獎則由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兼會長馬駿博士奪得。
2023財經峰會|任景信、鄧智傑、何志文、陳綺華、鄭子云:如何通過綠色金融提升香港國際中心的競爭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2
灼見名家第五屆財經峰會暨第二屆ESG大獎頒獎典禮周一(6月12日)於君悅酒店盛大舉行,四位行業翹楚任景信、鄧智傑、何志文、陳綺華參與專題討論,由鄭子云博士主持。
2023財經峰會|李律仁:香港不單要做橋樑,也要做好sourcing角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2
灼見名家第五屆財經峰會暨第二屆ESG大獎頒獎典禮周一(6月12日)於君悅酒店盛大舉行,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資深大律師出席並發表主題演講。
2023財經峰會|姚嘉仁:ESG成投資者主流 港交所助綠色初創企業在港上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2
灼見名家第五屆財經峰會暨第二屆ESG大獎頒獎典禮周一(6月12日)於君悅酒店盛大舉行,香港交易所聯席營運總監及股本證券主管姚嘉仁出席並發表主題演講。
灼見名家第五屆財經峰會盛大舉行 黃偉綸:致力做好橋樑角色,把握灣區龐大綠色機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2
灼見名家第五屆財經峰會暨第二屆ESG大獎頒獎典禮周一(6月12日)於君悅酒店盛大舉行,活動吸引逾200名專家學者及企業領袖出席,共同探討香港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前景。
李家超出席財新峰會:香港聯通國際 助力穩推人民幣國際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09
截至今年3月,香港人民幣存款約有9500億元人民幣。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出席財新夏季峰會時表示,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有充分條件和能力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發揮所長。
雷鼎鳴:白宮把美元武器化怎樣害人害己? 全球多國去美元化將有什麼災難後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16
全球多國掀起「去美元化」趨勢。到底美元可以維持主導地位多久?這個現象因什麼引起的?一起聽聽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的分析。
2023數字經濟峰會開幕 李家超:確保投資前景蓬勃是重要任務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14
由香港政府及數碼港聯合舉辦的2023數字經濟峰會,4月13日(周四)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揭開序幕。峰會為期兩天,以網上及實體形式同步進行,雲集全球科技、商業、學術和政府界別具影響力的領導人物。
港大經管學院首辦中國經濟名家講座 以學術分析提供嶄新視角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05
港大經管學院4月1日舉辦首場中國經濟名家講座,邀請到馬建堂博士、陳東升博士及毛振華教授3位重量級嘉賓,針對重要的經濟問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香港近八成半批發零售商缺人 業界促政府加快輸入勞動力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04
隨着通關,社會經濟進入復常,旅客和工作量逐漸恢復,但多個業界卻面臨招聘困難和人手不足問題,出現「有生意無人手做」的情況。立法會議員邵家輝早前進行了調查,昨日發布相關數據。
摩通朱海斌:今年中國GDP增長可達5.6%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16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朱海斌博士認為,在中國經濟好轉的大前提下,站在全球的角度看,朱海斌指出,GDP增長5%的速度可算「難能可貴」。因為今年市場對歐美經濟可能衰退的擔心並未消退。
邱達根:港拓科技促經濟 發明創造不是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15
立法會議員邱達根認為,特區政府除了要做好實體基建外,還要做好數碼基建(digital infrastructure),因為發展數碼經濟,數據高速接入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1+1>2:推動香港成為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09
「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發展定位,以及推動香港成為綠色金融樞紐,外界一直視上述兩者為不同目標,但港府是次把以上目標結合,強調綠色科技對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至關重要,確令人眼前一亮。
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把握發展機遇 口岸經濟引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1-03
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今年12月20日出席灼見名家投資論壇時發表題為「把握發展機遇 口岸經濟引擎」的演講。他說,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料需時約20年,目前已在開發中。
灼見名家投資論壇今舉行 探討來年運程及投資大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20
灼見名家投資論壇12月20日(周二)假灣仔君悅酒店大禮堂舉行,匯聚各方專家展望明年投資大勢,大談地產市場、大數據、金融科技最新趨勢,以及兔年怎樣趨吉避凶。
第23屆香港論壇實體舉行 百位環球商界領袖到港參與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03
第23屆「香港論壇」11月30日圓滿閉幕。兩天活動共吸引逾180名商界代表現場出席,當中包括100位環球商界領袖。
近四成企業有意在港投資 業界促培育Bio+多元人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25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與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周三(11月23日)發表「香港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研究」數據,結果顯示,近四成港企及大灣區企業有意在港投資,唯香港缺乏多元人才,推動生命健康產業將科技成果商品化。
李浩然:後疫情時代香港新機遇──以大灣區視角說起
作者:編輯精選2022-11-17
作者從粵港澳大灣區的視角分析香港的新機遇,指出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和東京灣區都有自己獨步全球的戰略性行業作為支柱行業,香港也需要思考如何打造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行業。
【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主題演講】陳志武教授:2022年哪三件大事改變了世界?面對政經局勢動盪 如何投資才能自保?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09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教授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表示,2022有三件大事改變了世界局勢,令中國經濟過去40年增長所依賴的條件改變,「只談生意、只談賺錢」的國際規則已成為歷史。
金融科技人才缺口大 港大建議增加培訓課程
作者:編輯精選2022-11-02
研究發現電子支付與數碼貨幣,以及網絡安全與數據私隱是香港最熱門的金融科技趨勢,而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AI)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改變金融服務業的關鍵技術。
第四季中小企營商指數回落 營商信心轉趨保守
作者:編輯精選2022-10-28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表示,指數經歷上季大幅上升後,本季轉為回落,反映本地中小企仍受環球經濟及疫情演變的外在因素影響,導致於來季的營商氣氛轉趨保守。
嶺大:六成香港青年超時工作沒補薪 學者促政府全面檢討工時政策
作者:編輯精選2022-10-15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系主任兼講座教授潘毅教授表示,調查反映出本港青年工作非常不穩定、沒有僱員合約、 工時超長以及工資偏低等問題,促請政府應全面檢討工時政策及相關勞工政策。
張建雄:歐洲金融動盪 有機會出現黑天鵝嗎?美國經濟挑戰重重 投資者可安身避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14
歐洲金融動盪,資深銀行家、專欄作家張建雄分析,今年內有沒有機會出現黑天鵝事件,以及有沒有利好消息、投資者可否安身避險。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陳茂波:今年經濟或負增長 港須重思政府市場關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9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港大論壇上表示,雖然香港嚴重依賴與內地和國際世界的聯繫,但由於通道尚未恢復正常、外部環境不斷惡化,今年的負增長似乎不可避免,但「按照我們的工作方向及成果,我們對前景仍然相當樂觀。」
雷鼎鳴:中國有沒有能力挑戰美元霸權?數字人民幣可否衝擊美元交易習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10
美元是目前全球主要交易貨幣,但美元武器化遭他國質疑安全性。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美元霸權非恆久性,中國若要挑戰美元霸權,人民幣須提升便利性。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美國加息 全球「埋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2
美國因通脹問題引致加息壓力大增,豈料本年初發生俄羅斯與烏克蘭發生衝突,導致世界石油及天然氣價格爆升,全球通脹更上一層樓。
中總論壇探討區域合作機遇 李家超強調發揮聯繫人角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18
「香港高峰論壇2022」周三(8月17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時指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中西融合,讓香港在區域合作發揮非常獨特的聯繫人角色。
立法會通過取消強積金對沖 林鄭月娥:完善退休保障里程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09
立法會周四(9日)三讀通過取消強積金對沖。政府會「劃線」指明取消對沖安排的生效日期,將不設追溯期,而政府將為僱主提供25年、共332億元補貼,預計2025年實施。
參考上海做法 創造生物柴油循環經濟
作者:編輯精選2022-05-17
目前香港依賴進口柴油,卻同時出口大部分本地生產的生物柴油。政府應推行多項政策以推動大眾轉用生物柴油,促進其生產和技術發展,並為生物柴油創造循環經濟。
馮邦彦:創興銀行──橫跨港穗,深耕大灣區
作者:編輯精選2022-01-26
根據英國《銀行家》雜誌的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創興銀行從2013年的722位升至2020年的381位。創興銀行發展已成為聯繫港穗兩地金融、經濟的重要紐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