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03 2025 07:37:5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灼見經濟

復市首日 中央出台財政政策加強版 助燃A股牛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7
分析人士預期,中國政府將擴大公共支出,以達到刺激經濟的目標,相信可為A股瘋牛市況火上添油。
譚新強:美國為何是強勁對手 中美角力或長達過百年? 美俄核條約快到期 核軍備競賽將重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2
投資公司總監譚新強認為不論中國人或美國人,都不應過度沉迷於中美競賽中,最後誰勝誰負的結果,主要原因有3個,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中央放大招救經濟 人行效法美聯儲印鈔撐股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25
莊太量教授表示,中央銀行是最後風險的承受者,不能不承擔風險,就像美國的銀行出現債務違約,美聯儲也必須釋出流動性支持的道理一樣。
譚新強:加拿大經濟為何一落千丈? 三藩市為何失去昔日風采? 美國商界CEO屬意誰當選總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25
投資公司總監譚新強上周三出席美國一場CEO峰會,大部分CEO認為美國經濟雖在放緩,但仍非常健康和將做到「軟着陸」,而80%認為賀錦麗將贏出!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美聯儲減息預示寬鬆周期開始 陳茂波:港美減息步伐未必一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9
美國聯儲局4年多以來首次減息,18日宣布公開巿場委員會(FOMC)以11比1的大比數投票決定減息0.5厘,兩位總統候選人大唱反調,賀錦麗讚好,特朗普唱衰。
內地宣布延遲退休年齡 學者稱有助減政府開支及鼓勵消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6
莊太量教授認為,隨着社會加快步入老齡及生育率下降,勞動人口將逐步萎縮,延遲退休年齡可以讓大家多工作幾年,本身有客觀需要。
中國8月通脹疲軟 莊太量指單靠減息難刺激消費 需祭出大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9
莊太量表示,這是消費信心不足的問題,需要設法提振消費信心,例如像美國直接向居民派送現金,或者出台一些更有力的政策。
美經濟數據差惹衰退擔憂 莊太量指9月減息半厘機會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4
莊太量認為,經濟疲弱不足以支持美股現價水平,若然股市跌勢加劇,或是8月非農就業報告中失業率急升至4.5%,美聯儲9月有可能減息半厘,而且會加快減息速度。
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找新機遇和新活力?這場論壇給出答案!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04
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4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員、行業領袖和財經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澳門回歸25周年、全球經濟變局、中國企業出海、資本市場破局等多個主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譚新強:新加坡外交家馬凱碩怎樣建議中國應對美國不停的攻擊? 最擔心亞太地區哪些矛盾與衝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3
新加坡外交家馬凱碩教授到訪香港大學與李成教授對話。譚新強以觀眾身份參與,他認為聽馬凱碩一席話,「勝讀十年西方偏頗宣傳」。一起聽聽他怎樣理解馬凱碩的觀點。
陳啟宗:港人不能再依賴政府照顧 要發揚創業精神? 香港競爭力不再 須放棄高地價政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3
恒隆集團及恒隆地產榮譽董事長陳啟宗,回顧過往半世紀香港繁榮的兩大因素,表示回歸後港人不再拚搏,轉而對政府要求多多,是時候放棄高地價政策,擁抱創業精神。
國家統計局:1至7月住宅銷售跌近26% 葉秀亮直斷房價續跌 莊太量:人口回升,樓市便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15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透露出房地產市場景氣未恢復的信息,新聞發言人劉愛華也在發布會上表示,內地7月部分房地產相關指標降幅繼續收窄,但多數房地產指標仍處於下降之中,房地產市場仍處於調整中。
譚新強:美國正加速分裂 對全球經濟如何影響深遠? 民主黨臨危換馬 有哪些不確定隱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05
譚新強指出,整個美國正加速分裂,政治充滿暗湧,甚至社會出現動亂的風險也正在上升。此發展對美國固然不利,不幸對全球經濟和安全也絕非好事,可有極大和深遠影響。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譚新強:特朗普副手萬斯為何被相中做接班人? 賀錦麗支持度回升 奧巴馬妻子為何不參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26
中環資產投資基金創辦人譚新強認為,槍擊案成為特朗普最有效的宣傳廣告,選擇萬斯為副手更是神來之筆。至於民主黨是否輸定,又有什麼對策?聽聽譚新強的分析。
譚新強:美國股市不斷創新高 是超級泡沫破裂前兆?中國經濟不斷增長但股市一蹶不振 制度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08
美國財政赤字攀升至GDP的7%,政策走向極端化,財政策略是否不可持續?美國股市、債市和美元匯價,都是隨時爆破的超級泡沫?中美經濟競爭激烈,中國名義GDP增長迅速,是否表明中國經濟實力正在快速超越美國?
鄧希煒:人口老化致儲蓄率高? 林毅夫:中國消費年增長冠全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03
中國能否保持6%或7%的增長率呢?鄧希煒也同意林毅夫的觀點,認為中國有經濟增長潛力,但現在變得非常困難。
林毅夫:憑三大優勢 中國2049年人均GDP將達美國50% 強國目標可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02
林毅夫認為,1978年以前,中國錯過了引進、吸收和改進技術的可能性,無形中放棄了「後發優勢」的潛力,而當時中國是一個貧窮的農業經濟體,優先發展的產業沒有競爭優勢。
譚新強:莫迪政府失去大多數國會議席反而是好事? 印度應怎樣向中國取經 下一步發展高端製造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8
印度總理莫迪第三度連任,但人民黨失去絕對大多數議席,很多人對今次結果有不同的解讀。譚新強認為,印度下一步應該加速發展製造業,不止低端,連高端的電動車也應招商到來。
莊太量x盧金榮:港股低迷 現在是否入市良機? 成本高企、地緣政治複雜 香港中小企如何逆境求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6
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博士,討論香港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前景。
盧金榮:美國息口走勢未明 給香港帶來什麼挑戰? 地緣政治緊張 香港在夾縫中更易有新機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4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博士認為,今年國際政經局勢的三大關注點,即中美關係的走向、地緣政治風險、環球經濟走向。國際局勢分別給香港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呢?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莊太量教授:香港經濟排名不跌反升 仍能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訪港旅客人數增加 為何零售業仍未復甦?(HKMA工商管理研究社周年論壇系列3)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06
怎樣判斷香港目前的經濟狀況?我們仍能保住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嗎?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的分析。
王于漸教授:香港房屋需求大 制度為何一成不變?人口老化怎樣成為香港發展最大障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04
香港經濟有什麼制度優勢,又有什麼問題?一起聽聽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黃乾亨黃英豪基金教授(政治經濟學)王于漸博士的分析。
中國旅遊研究院:澳門膺內地旅客滿意度首位 香港屈居第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9
直屬國家文旅部的中國旅遊研究院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披露2024年首季,澳門在內地出境旅客滿意得分是83.49分,躍升至第一位,首次被內地出境旅客評為最滿意目的地。
ICSD創立CEPAR® 五步方法 獲國際期刊認可 設瑞士日內瓦分部 認可ESG策劃師課程拓展至大灣區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2
國際可持續發展協進會(ICSD)推出全港首個認可ESG策劃師CEP®課程,ICSD創會主席葉榮鏗指出,市場上的ESG課程欠缺一套實用而簡明的方法去解決實務的問題,CEPAR®正好填補這一個空缺。
ICSD創立CEPAR® 五步方法 獲國際期刊認可 設瑞士日內瓦分部 認可ESG策劃師課程拓展至大灣區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2
國際可持續發展協進會(ICSD)推出全港首個認可ESG策劃師CEP®課程,ICSD創會主席葉榮鏗指出,市場上的ESG課程欠缺一套實用而簡明的方法去解決實務的問題,CEPAR®正好填補這一個空缺。
郭國全:面對二戰以來最大變局 香港應堅持長線投資、發展新金融市場 ?怎樣追上國家經濟發展 同時應對氣候與人口挑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1
面對二戰以來最大變局 香港應堅持長線投資、發展新金融市場 ?怎樣追上國家經濟發展 同時應對氣候與人口挑戰? 一起聽聽前政府經濟顧問郭國全的分析。
陳茂波:經濟形勢向好 續推盛事活動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0
從維港夜空由無人機組成的長洲包山,到親身到長洲看搶包山比賽,我們致力讓市民和旅客對節慶有更立體的認識和體驗,也為香港的旅遊資源和文化名片賦予了新的內涵。
莊太量教授:金融中心優勢多 本港經濟可看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3
莊太量坦承,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下跌,唯近期已回升,反映社會穩定。
盧金榮博士:中美關係、地緣政治及高利率環境 挑戰廠商經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2
廠商會會長盧金榮博士指出,俄烏戰爭已持續兩年多,以巴衝突引起的「外溢」效應,令紅海局勢進一步升溫,影響本港的航運業,特別是供應鏈、金融市場和國際貿易。
羅祥國:為何政府經濟預測常常出錯? 香港有否恢復財政平衡機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22
根據《基本法》第107條,「政府的財政預算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但近年政府支出增長率一直都高於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至今並未見到回轉的跡象,可作何理解?應如何協調?一起聽聽羅祥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