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05:41:5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21
講李白的故事,無法迴避的是大唐首都長安,《長安三萬里》不是地理上的距離,實是詩人理想與現實的距離。電影對李白的「長安情意結」也有細緻的刻劃。
以彭修文方式演奏彭修文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21
今次音樂會的原版樂譜、好些彭修文親筆撰寫的樂曲介紹、部分曲目的小樂團編制,無不是以彭修文方式演奏彭修文的音樂為要旨。
中大與故宮博物院合辦碑帖展 中大鎮館之寶首次在文華殿亮相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18
中大與故宮博物院合辦「宋拓魅力──碑帖珍本特展」,展覽由2023年9月16日起至2023年11月5日於故宮博物院文華殿舉行。
李白的劍與高適的槍──乘風三萬里,夢回盛唐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15
最近,中國電影史上最賣座動畫第二位的《長安三萬里》,挾15億票房紀錄的聲勢在港公映。電影中的主人公李白和高適,年輕時同樣不能按「正常」的科舉途徑入仕,結果飽嚐人間冷暖,最後各有不同的人生際遇。
千秋功罪論曹操──從歷史文獻還原曹操的本來面目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09
筆者認為,曹操不是奸雄,而是英雄。雖然曹操也有不少缺點,也有不少受人非議的地方。
金筆獎比賽完滿舉行 逾3萬同學參賽 發揚中國書法文化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07
金筆獎2023年全港中小學中文硬筆書法比賽(忠義篇)8月31日於香港中華文化書畫藝術中心舉行頒獎典禮,鼓勵同學一同享受學習華夏傳統文化的樂趣。
杜若鴻:情繫西子湖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05
處此人間天堂,欲辯已忘言!難怪盛唐以後,文人墨客,幾乎都和這一泓碧水繫上了不解之緣,其豐富的審美意蘊,彷彿承載着數千年中國山水文化的記憶。
梁朝偉獲頒終身成就金獅獎 威尼斯影展華人演員首獲殊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03
香港影星梁朝偉獲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金獅獎,是首位獲得這個獎項的華人演員。他主演的多部電影,均曾奪得不同的電影獎項。
陳寅恪研究楊貴妃入宮時是不是處女有何深意?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02
值得注意的是,陳寅恪決非無聊下流之輩,也不是什麼「考據癖」、也沒有什麼「處女情結」,他研究楊玉環的處女問題,是為了論證唐朝的婚禮制度、李唐皇室的血統家風諸問題。
百年一脈此中尋 ──訪甲骨學傳人何彥均博士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29
殷人尚鬼神,每事皆卜問,商王室不管征戰、風雨、疾厄等,都要祈求神明指示。而這些刻在甲骨上的卜辭,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文字。到底它如何見證漢字的演變?又如何反映三千年前上至天文,下至農耕、曆法、醫學等等?
踐行「鄉·港連心計劃」冀魯旅港同鄉會攜多團體舉辦弘揚中華文化宣講活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28
為響應香港民政事務署的「鄉·港連心計劃」,冀魯旅港同鄉會於8月20日下午舉辦了一場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通過線下與線上結合的方式,並邀請國內知名國學經典老師文運先生擔任主講嘉賓。
宋人沒有花生吃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26
花生乃是外來物種,迄至明朝方從美洲傳入中國。開封有一種馳名小吃叫「花生糕」,有的商家為廣招徠,遂在包裝盒上印了「大宋宮廷御膳」六個大字。毫無疑問,這是違背史實的。
香港天籟敦煌樂團 大灣區巡演好評載譽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25
香港天籟敦煌樂團於大灣區內舉行音樂巡演,是次音樂會的所有曲目均屬香港本地原創,以敦煌洞窟的壁畫和塑像、故宮的文物和建築,和其他中華傳統文化元素或故事為靈感創作而成。
停不了的創作火焰──訪建築達人許允恆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22
建築,總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置身於繁華熱鬧的香港地,從公共房屋、歷史建築,到環保建築、公共空間,再到近年大熱的西九文化區,你是否也曾了解過這些建築物背後的故事?
評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19
此書最大的貢獻,在於打破傳統史家以人物和斷代為中心的研究方法,首倡以「大歷史」的宏觀視角觀察歷史,但其缺點是過分重視技術層面的因素,在摒棄意識形態之餘,將道德和人情都拋棄了。
文相濡:八運將進入九運 世界會出現什麼大變局?九紫火運戰火與資源爭奪不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17
2024年開始由八運進入九紫火運,世界的格局會出現什麼變化?中國的發展會如何,俄烏戰爭會是什麼趨勢?聽文相濡先生的分析。
唐玄宗與圍棋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13
唐朝有不少皇帝酷愛圍棋,最負盛名者,乃是唐玄宗李隆基。玄宗深通棋理,亦曾用圍棋作試題,盡顯才智。
文相濡:2023上半年世界運程總結 西方政經局勢為何危機重重? 面對列強爭奪 下半年中國運勢如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09
2023年上半年已過去,下半年世界局勢將有什麼變化?香港移民潮會否持續?俄烏戰爭會有變化嗎?一起聽聽術數名家文相濡分析。
歐陽修《朋黨論》冤枉了哪兩個皇帝?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05
歐陽修乃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寫的《朋黨論》更是一篇文采不凡,流傳千古的名篇。不過,此文雖然立論精闢,但所舉的例子卻似是而非,並不準確。
莊子喪妻 為何鼓盆而歌?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29
莊子認為萬物是變化的,世間萬事萬物無時不變,事物是相互轉化的。正因其承認生死的轉化,所以他才提倡「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觀點,在他妻子死時採取了鼓盆而歌的樂觀態度。
孔子怎樣對待盲人?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22
孔子好學不倦,專心認真。他極為尊崇「禮」,並身體力行,以恢復禮治的理想社會。從什麼事們可以得知?
香港智能電子書庫出爐 將參與法蘭克福書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20
「出版3.0──香港智能電子書庫」計劃下的電子書庫於7月19日正式推出,通過電子化、有聲化,讓香港出版接觸世界各地更多讀者。
字形差異有什麼影響?讀者如何更好掌握和運用漢字?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20
我們通過逐字對比不同地區的漢字字形,把箇中差異明明白白描述出來之後,可以分析這些差異的來源、規律,整體歸納出地區間的字形同異現狀,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掌握漢字今後發展可能出現的趨勢。
香港故宮開幕一年訪客近130萬 逾半來自內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03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慶祝開幕一周年。館長吳志華表示,博物館截至7月2日(周日)有近126萬名訪客參觀,7月1日回歸日亦錄得有7600多名訪客參觀,破創館以來新高。
讀歷史沒有用?取決於學習心態和方式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01
在一個崇尚即食麵文化的時代,人們沒有耐性靜下心來多讀書,尤其多讀不同觀點,不同立場的書,往往習慣跳過用自己旳頭腦分析和思考的過程,直接得到答案。讀歷史的好處就是讓我們懂得換位思考。
天籟敦煌樂團5周年音樂會 主題取材故宮景物和敦煌壁畫
作者:編輯精選2023-06-27
為達至視聽兼備,樂團花盡心思為音樂會注入新元素,採用藝術科技,將敦煌洞窟內的壁畫帶到舞台,令觀眾猶如置身現場,感受敦煌與故宮文化的震撼人心。
第四屆香港出版雙年獎公布得獎名單 作品水準卓越獲兩岸三地評審讚揚
作者:編輯精選2023-06-21
今屆雙年獎進入第四屆,大會6月20日於天際100發布得獎名單,包括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動物嘉年華:西西的動物詩》(中英雙語版本)獲出版大獎兼文學及小說類最佳出版獎。
《帝女花》2023──曲高和眾之作
作者:陳家偉2023-06-13
今次《帝女花》是紀念公演65周年,把上世紀50年代的《帝女花》現代化、專業化、藝術化⋯⋯我覺得新的《帝女花》恰到好處,適合更多年齡層的人士欣賞,做到雅俗共賞、「曲高和眾」的境界。
中大舉辦60周年校友藝術展 展出饒宗頤、丁衍庸大師之作
作者:編輯精選2023-06-10
適逢香港中文大學創校60周年,校方於6月23至25日一連三日,在西九文化區舉辦「咫尺之圓・甲子有藝」香港中文大學60周年校友藝術展。殿堂級大師饒宗頤教授及丁衍庸教授兩位名家,均在展覽之列。
中國戲曲節6月開鑼 9台好戲聚南北風韻
作者:編輯精選2023-06-08
從古到今,戲曲是讓人們相聚和娛樂的活動,讓我們一起踏入戲曲世界,遨遊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