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Mar 29 2025 19:58:4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灼見文化

全新古魏博物館9.24開放公眾參觀 逾千件藏品見證中國瓷器工藝演變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19
古魏博物館──南區首間私人博物館珍藏了逾千件中外不同時期和地域的各種珍貴文物,它將於9月24日開放公眾參觀。適逢龍年,開幕特展以「龍鳳獻吉祥」為題,介紹相關的文物。
《香江神探》揚威日本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17
《香江神探》是19世紀末英國著名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故事的仿作,將故事搬到晚清的香港,把虛構的案件與真實的正史人物、香港街道掌故、社會習俗穿插在一起,以小見大還原了香港在晚清時期中西交流的獨特地位。
香港歷史的另一種可能 評70年代的石中英與托派論戰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11
70年代是香港風起雲湧的年代,也被稱為學生運動的「火紅年代」,香港當時處在一個什麼都有可能發生的十字路口。那麼問題是,托派有機會發展壯大嗎?答案是很有可能。
托派對「通貨展」的拙劣表演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10
托派分子是最不喜歡被人罵的,但他們却有一個老毛病,就是罵人,罵反對他們的人是「官僚」。中國的托派分子罵中國共産黨是「官僚」,香港的托派分子更「青出於藍」,連學生也罵是「官僚」。
藝遊日本,探秘貝聿銘的桃花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6
貝聿銘先生巧妙地將自然景觀與美秀博物館融為一體,使每個窗外的景色都像是一幅精心構圖的畫作,不僅增強了訪客的視覺體驗,還讓人感受到藝術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無處不體現着他的建築哲學。
阮兆輝巧用聲影科技 南音演繹香港百年掌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6
粵劇名伶阮兆輝傳承南音極為用心,最近便推陳出新,以南音唱出香港百年掌故,更結合電腦繪圖(CG)和人工智能(AI),務求南音《百年掌故》成為一場史詩式的聲影盛宴,為傳統表演藝術注入新的生命。
周永新教授:漫遊高松、奈良、小豆島──唐玄奘舍利竟在奈良?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30
此次瀨戶內海周邊城市之旅,只去了姫路和高松兩個城市,中途去了小豆島,又在奈良留了幾天,參觀的博物館和美術館不下10間(有幾間沒有記述),到過的寺院也在10間之上,所以今次日本之行,實為文化藝術之旅。
周永新教授:探索姫路與高松市──中日和平共處 互相裨益應為上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29
今次旅程參觀了幾間寺院,都有幾百年、甚至過千年的歷史,而其創立和發展與中國的宗教和文化傳統有着密切的關係,可見中日兩國若能和平共處、互相學習,大家都有裨益。
祈辛──由神童成功轉型為頂尖成熟藝術家的典範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20
祈辛深入思考他要演奏的音樂。有時他的詮釋跟觀眾聽慣的截然不同,但由於他的堅韌信念和專注形成一股宰制性說服力,結果是觀眾欣然接受他的藝術決定。
阿倫狄龍豈止飾演「殺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19
獲獎無數的阿倫狄龍,他童年不幸,新聞說他晚年身體也不好,中風兩次,尋求安樂死,令人感到欷歔不已。
蔣匡文:2024年上半年日蝕 應驗美國總統下台? 下半年國際政經局勢高危 香港經濟面臨重大挑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16
2024年已過半了,術數名家蔣匡文博士再次為我們剖析世局。他表示,今年年尾政經局勢高危,尤其是香港經濟面臨大局轉變。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現實主義工業題材舞劇的全新探索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14
我認為《東方大港》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舞劇,它對現實主義工業題材的表達打破了固有思維,拓展同類舞劇創排思路,為中國舞劇發展開啟了新的探索。
也談金庸紀念館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09
在「我與金庸」全球性徵文獎中,我整合了海內外30多個文學社團和傳媒作為合辦機構,調動了全球的華文作家協會及華文傳媒聯合推廣宣傳,於2016年7月23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演講廳舉辦頒獎禮。
香港電台喜獲亞太廣播聯盟媒體獎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09
香港電台報捷,第五台節目環節《是日快樂》在亞太廣播聯盟舉辦的Together for Planet, People, Peace Media Awards中榮獲和平組別(電台)大獎。
潮流東莞·火柴盒音樂節開幕 尋找熱愛音樂的「2億分之一」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05
音樂無界,心靈相通。希望每一位音樂愛好者都能在本屆火柴盒音樂節,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感動與共鳴,讓流行音符點亮生活。
已故書畫家徐達之與書畫愛好者 共逾百幅作品大會堂展出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02
香港友誼書畫會成立迄今44年,將於8月9日至12日舉辦第11屆作品展覽,以「藝海同游」為主題,展現不同的藝術面貌。
金庸與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研討會 倡建金庸永久紀念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02
今年是武俠小說泰斗兼《明報》創辦人查良鏞(金庸)誕辰100周年,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新聞聯)7月26日舉辦了「金庸與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研討會,與會嘉賓包括金庸的家人和朋友、金庸小說研究者和學者等。
《中周》、《青樂》讀者群星光熠熠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26
不少人會以曾出現過多少優秀的編者作者讀者,來衡量一份刊物的成功。比起《中國學生周報》,《青年樂園》的編者不是什麼盛世名人,但兩份周刊的讀者一樣出色。沒有這兩份刊物的出版,今天的香港肯定會是另一個面貌。
後《青年樂園》時期的《學生叢書》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25
《青年樂園》周報被勒令停刊,但港英政府曾給予它在一定條件下復刊的機會,結果當然是負責人不肯妥協。由於出版社執照並沒有被吊銷,半年後出版了《學生叢書》,繼續春風化雨,直至結業。
第21屆十本好讀書單出爐 教師、中學生奪本地原創大奬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25
書本是人類智慧的寶庫,閱讀是開啟知識之門的鑰匙。寫作能促進知識的傳遞,為嘉許本地作者,本屆十本好讀選舉特意新增本地原創大奬,表揚本地作者的創作才華,為他們提供更多曝光和發展機會。
銀幕上的法國百年時尚──從電影看服飾演變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25
「法國百年時尚──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服飾與珠寶珍藏」展覽將服飾史活生生地呈現在觀眾眼前,帶領大家穿越1770至1910年法國的服飾演變歷程,一窺貴族、知識分子與普羅大眾的時尚軌跡。
官校女生集體校園被捕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24
《青年樂園》在六七暴動的尾聲才被港英政府頒令停刊,筆者認為《青年樂園》的真正「死因」是報道和允許「官校學生」的「造反」。港英政府中學是殖民教育至為重要的一環,因此港英才需要禁止《青年樂園》出版。
《青年樂園》「死」在六七暴動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23
當然我也作了最壞打算,萬一港英逮捕了我、控告我,我怎麼辦呢?我是作好了心理準備,也作好了上法庭準備,我準備了9000字的辯護辭,甚至也作好了坐牢準備;但是港英一直沒有對我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李廣明陳序臻治下的《樂園》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22
隨着吳康民(家族)在創刊兩年後的「淡出」,李廣明社長、督印人兼總編輯陳序臻接手了《青年樂園》。他們仝人辦報,艱苦經營,更找來了起碼幾千位作者為《青年樂園》撰稿,提升了《青年樂園》的銷量。
「派報員」眼中的《樂園》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21
《青年樂園》是一份綜合性刊物,既有學生寫的文章,也有老師和社會人士寫的心得和作品,而更大量的則是各種各樣的知識。筆者最深刻的是「課本出讓站」,《青年樂園》提供了一個互惠的平台,讓讀者交易二手教科書。
誰的內容更政治化?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20
港英政府因煽動罪而控告《青年樂園》,逼令他們停刊。然而,煽動罪所涉及的文章,全部都不是在《青年樂園》刊登,而是在副刊《新青年》刊登的。李廣明社長和陳序臻總編輯認為,多講政治的反而是《中國學生周報》。
吳康民與《青年樂園》的「生」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19
《青年樂園》於1967年11月23日被香港英國當局勒令「停刊」,因出版了名《新青年》的副刊,讓讀者反映自己的心聲和對「反英抗暴」事件的訴求而被當局控以「煽動罪」。《青年樂園》周報亦正式畫上了句點。
香港書展、運動消閒博覽及零食世界今日揭幕 吸引760家展商參與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18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34屆香港書展、第7屆運動消閒博覽及第4屆零食世界今日起一連七日(7月17日至23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
誰來理大講《青年樂園》?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18
1956年4月14日,為滿足新一批文藝青年,《青年樂園》被創立,以抗衡《中國學生周報》。《青年樂園》被標籤為左派刊物,而《青年樂園》的講座主題亦跟政治運動有關,因此願意主持的人不多,只能筆者自己主講。
我們認識的《青年樂園》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17
盧教授和熊講師,正策劃編着一本專書,是關於《中國學生周報》和《青年樂園》的,現在她們再次面對面與半個世紀前《青年樂園》的社長、督印人、總編輯、編輯、作者、讀者甚至「派報員」進行接觸、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