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文化

懷念譚炳文──集歌影視播配於一身的天皇巨星
作者:陳家偉2020-09-22
譚炳文在歌、影、視、播、配都為香港市民帶來無限的娛樂,他的身影、他的聲音無處不在,就如同朋友親人一様。
薛覺先與唐雪卿的「好日子」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20
薛覺先與唐雪卿結婚,自此內助得人。時至今日,只要提起「梨園四大老婆」,戲迷或研究者都一定講得出唐雪卿的名字;但若問薛唐結婚的日子,則算是「梨園冷知識」,知道的人恐怕不多。
陳木勝離世 觀眾的損失
作者:陳家偉2020-08-25
近日香港的著名導演陳木勝因鼻咽癌不幸英年逝世,享年58歲,他以拍攝警匪槍戰和動作片聞名於世,所以曾與多位巨星合作,如劉德華、甄子丹、謝霆鋒、古天樂、郭富城等。
聯合出版舉辦全港最大型網上書展 逾20萬種圖書8折優惠益市民
作者:編輯精選2020-07-13
書展延期舉行。為了更好滿足香港市民的文化閱讀需求,聯合出版集團將從即日起至7月底,將舉辦香港最大型網上書展。
新界族譜現代用途 劉智鵬:作為丁權身份明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10
族譜的淵源最早可遠溯至商朝,至西周時代開始盛行,並逐漸成為宗法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其中一個元素。劉智鵬教授指出,宗法制度並非只是歷史,在現代社會同樣亦可尋得其蹤跡,新界族譜便是宗法制度的「現代版本」。
回顧學史五十載 梁元生:香港是學歷史的寶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07
回顧逾50年學史的歷程,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梁元生教授認為,儘管最初是出於機緣巧合,然而後來卻是對歷史的熱愛使自己堅持下來。
「塘西舊侶」為薛覺先立傳
作者:編輯精選2020-07-01
羅澧銘在《星島晚報》上連載了近20萬字的評傳,是了解或研究薛覺先的重要材料。上世紀初中葉不少梨園往事,賴此也得以保存。
探索香港 海底世界
作者:編輯精選2020-07-01
或許許多欲親身一探海底世界奧妙的朋友,腦海首先浮現便是沖繩、馬爾代夫等潛水勝地。但香港潛水總會主席黃立基指出,原來潛水活動在香港相當流行,境內潛點同樣擁有優美的水下風光,有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王賡武獲唐獎漢學獎 南洋華人研究成經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6-26
王賡武教授是南洋華人研究先驅,與傳統東西方歷史學研究觀點相比,出生於印尼的王賡武是從自身的生活經歷出發,以獨特的視角理解中國歷史,許多著作都已成為經典。
招祥麒:疫境留痕
作者:編輯精選2020-06-25
今者新冠狀病毒自己亥歲杪蔓延數月,余於所遇,或因聽聞而有所感,發而為詩,效古詩之體而得十九首,乃名曰《新古詩十九首》云已。
書展7月15日開幕 今年主題心靈勵志
作者:編輯精選2020-06-23
第31屆香港書展將於7月15至21日舉行。今年書展以「心靈勵志」為年度主題,並以「從香港閱讀世界—洗滌心靈 鼓舞人生」作點題。
線上有新意 藝術無疆界
作者:編輯精選2020-06-14
若要數2020年的關鍵詞,「遙距」想必是其中一個熱門之選。疫情之下,辦公、學習,以至聆訊、看病,統統在線上處理。在藝術界,遙距力量同樣發揮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馬鼎盛:憂國憂民的馬師曾精神
作者:編輯精選2020-06-11
1941年香港總督向日寇投降,日本逼馬師曾登台演出,為日寇佔領香港作賀。馬師曾斷然拒絕,帶領全家冒險偷渡澳門,輾轉投奔抗戰大後方,繼續投身抗日演出活動。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近80年來不斷被人們傳誦。
許冠傑燈塔情歌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20
許冠傑的〈雙星情歌〉取景鶴咀燈塔。在音樂短片中,情侶在破敗大屋裏對坐,抬頭仰望,但見燈塔巍然,許便牽着情人走進燈塔,登上螺旋型窄窄的石板樓梯,一轉再轉三轉,登臨塔頂。
響應國際博物館日 多間博物館增設網上平台供市民觀賞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15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建構平等的博物館:多元與共融」,旨在引起大家對議題的關注,鼓勵社區與博物館擁抱不同的視點,並於展示與詮釋議題方面推動多元與共融。
慈善基金會可如何在逆市為港人雪中送炭
作者:屈家妍2020-05-04
慈善基金會可以考慮支持非政府組織和社區中心通過電話熱線服務或網上諮詢服務提供心理支援。通過傾聽談話內容,為兒童和年輕人在抗疫的苦悶中打氣。
樂韻悠揚大灣區
作者:編輯精選2020-04-01
提到粵港澳大灣區,相信一般人只會想到政治經濟領域。可有想過,區內音樂發展其實已在萌芽?
【風水大對決】 施永青:我一向不信風水 蔣匡文:你試在五黃位動土 明年還順利的話再挑戰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4-01
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直言不信風水,曾用自己做實驗,將家裏貼滿風水忌諱的句子,看能否令他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生意失敗。他更挑戰風水師教他運滯之法。術數名家蔣匡文接受挑戰。
此世願為寫經生:觀饒宗頤教授書畫有感
作者:編輯精選2020-03-28
觀饒公書畫,絕對是一次學藝之旅。他既有理論,又多創作,結合出土文獻,多所創獲。一個時代,孕育出饒公這位被譽為「業精六學,才備九能」的通才。今之展覽,讓後來學人借鏡取經,誠屬難得。
《花木蘭》不敵新冠病毒 劉亦菲更難抵玻璃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3-26
《木蘭辭》若是「北朝民歌」,木蘭的形象也極可能是「鮮卑胡人」。筆者大膽推測,劉亦菲「代入角色」,按照西方人對「胡人」的認知,自稱為廣義的「亞洲人」亦不奇怪。
西點軍校:忠誠、創造力和團隊精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3-16
西點相信,並不是少數人天生具有領袖的特質,而是每個人都有成為領袖的潛質。
奸雄曹操的另一面:憂國傷時的大文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3-15
一般人對曹操的印象,大抵都是從《三國演義》那個「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奸雄形象中得來,不過,與此同時,歷代文學評論家對曹操詩歌卻多有正評。
春暖花開時,又見木棉紅
作者:編輯精選2020-03-14
在新冠病毒肆虐下,周末帶着家裏大小,驅車前往元朗石崗軍營觀賞木棉花,感受春暖花開,倒也是一件賞心樂事。
馬克思:新聞自由也是一種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3-14
一般人認為馬克思是「共產主義導師」,「共產主義」又令人聯想起前蘇聯的新聞審查,不過,馬克思當年在德國,曾任《萊茵報》主編, 其實十分關心新聞自由。
行素堂空燕子歸──談沈燕謀日記及相關材料
作者:編輯精選2020-03-12
沈燕謀先生(1891-1971)學貫中西,生前曾任新亞書院校董暨圖書館館長。《沈燕謀日記節鈔及其他》一書以豐富的圖文材料,細意為這位重要的前輩描下可供後人瞻仰的身影。
探春的英雄夢必然無法實現
作者:彥山2020-03-08
探春的精明與才幹,決然無法為自己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儘管我們可以有保留地讚賞她這個想做男人的封建末世的女人的夢、英雄的夢。
歷史欠賈探春一個舞台
作者:彥山2020-03-07
探春從她家族的種種矛盾和危機中感到時代的停滯、沉重和腐朽。她想振奮起來,「才自精明志自高」!
周恩來不同意收回香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3-05
今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122周年的冥誕。有傳1967年香港暴動期間,廣州軍區司令員黃永勝曾打算派解放軍開入香港,但周恩來獲悉後迅速制止,才不致在香港出現「中英大戰」。
懷念曹驥雲──「老大公」又少一人
作者:編輯精選2020-03-03
老曹一生都奉獻給了《大公報》,一張旗幟鮮明的愛國報紙。他一生磊落光明、待人誠懇,不斷追求知識,克盡報人責任,樂於提攜後輩,大公人不會忘記他。
永遠的懷念──悼曹驥雲
作者:編輯精選2020-03-02
老曹等前輩經常教導我們,處理新聞,要有自己見解和看法,如果人云亦云,那是很難有競爭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