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5本書籍,成功入選2021年美國大學出版社協會書籍設計展,是首次有香港出版機構同時以多本書籍獲此榮譽。其中有4本屬於「香港文學英譯系列」。

詠翔(香港) 舉辦「香港傑出活齡女性選舉」,表揚致力為建設和維護香港作出貢獻的60歲以上女性。選舉正接受提名,將於8月進行評審,10月公布結果,並於11月27日舉行頒獎典禮。

由法住機構主辦的「悅賞天地」和「樂藝廊」正式開幕,上周六(15日)舉行開幕典禮。法住機構會長盧瑞珊博士致辭時強調,法住一向提倡「文化回歸生命,讀書長養性情」,決心為經歷動盪的香港社會建立讀書人的天堂。

培養下一代擁有良好的品德和正面價值觀,是整個社會的共同目標和責任。希望為我們的下一代營造富關懷和具正向氛圍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進實踐良好的品德。

我向生活抗議,雲是自由的鳥,柔軟的翅膀輕輕拂過青青的草地,黑紅的皮膚,撫摸鬆軟的黃土和硬石頭的心。

我們有責任向孩子們,向年輕一代講故事、講文化、講歷史。我們對漂流世界的民主浪子情感很深,埋怨也不少;期待他們精神回歸民族和家園。

調查發現在過去一年,市民閱讀習慣較疫情前總體上升,七成半受訪者有紙本閱讀習慣,高於上年,閱讀時間亦較疫情前上升近一成。

威士忌品嚐漸見流行,術語滿腔的愛好者忽爾穿梭四周。知道閣下出國旅行,朋友可能不求手信,只求閣下代購好酒!見證威士忌旋風颳起,業界行尊自然感受殊深。

近日,一套名為《好好拍電影》的紀錄片在香港各大戲院火熱上映中,而紀錄片的主角正是香港揚名國際的電影導演許鞍華,其多套電影如《天水圍的日與夜》深入民心。港大為此舉辦了一場對談會,大談她們的理想。

有多少人了解當今香港的專門圖書館及圖書館員的發展和工作狀況呢?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保護地方文獻遺產:與香港專門圖書館員和檔案館員對話錄》,由衷感到耳目一新,親切耐讀,特此加以推薦。

由新市鎮文化教育協會主辦的全港學界對聯創作比賽今年邁進第25屆,首次增設國際對聯創作比賽。該會主席許俊輝表示,此舉是希望打造一個交流平台,讓全球愛好對聯創作的學生及朋友「以對聯會友」。

經過作者這個匠心獨運的安排,上下聯的對仗就顯得十分工整。這副九龍寨城衙前對聯內容與技巧俱佳,而書法體勢開揚、端莊雄偉,很值得我們細心欣賞。

九龍寨城衙門建於1847年,是九龍司巡檢辦公地方,為三進四廂式的青磚建築,在清拆寨城時,衙門是唯一倖存並獲全面修復的古建築。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再過幾天就是中國人最重視的農曆新年了,《通勝》編纂者、蔡真步堂第四代傳人蔡興華女士為我們說說辛丑年新春及歲晚各事吉時、月令分析。

宇宙物象,雖包羅萬有,然畫家情思,變化無端,故千萬物象亦不能完全象徵畫家的變化莫測的情思,所以每一物象都可能象徵幾種事物。

西元2021年歲次辛丑,為十二生肖中的牛年。中大文學館「辛丑說牛」展覽精選文物館藏12件與牛相關的文物,包括書畫及陶瓷等,展示古代牛的文化。

文人畫家追求雅逸是到了狂熱的態度的,他們最怕是陷入俗氣、市井氣,因為如果一旦不幸如此,繪畫的生命就從此完結。

畫家愛畫高人逸士,隱居生活大可能是受了儒家的「安貧樂道」,「富貴如浮雲」的潛移默化。也因為有這一面,才可以與道家、佛家接頭,互相並行不悖,三者彼此混和,合為一體,左右着中國歷代的畫風。

水務署多年來,多次因為很多人不理解其工作的複雜性和上下員工的努力,受到無理指責;亦有個案因涉及「水」的問題,被誤中副車責難,啞子食黃連。

我在2018年,把積聚了數十年和蒐集了的最新資料,寫了一系列15篇水務署文章,目的包括增加市民對政府運作及公務員辛勞和貢獻的知識、提高水務署以至整體公務員的形象及披露一件數十年沒有人留意的不公義事情。

《之江新語》、《習近平談「一帶一路」》、《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三部習近平主席著作繁體版出版發行,深入介紹習近平主席治國理政的實踐和成就,充分展現習近平主席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香港城市大學翻譯及語言學系公布LIVAC泛華語地區2020年中文新詞榜。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諸多與疫情有關的新詞出現。香港政府因應疫情頒布「限聚令」、「口罩令」,以限制病毒傳播。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踏入72周年,《世紀長征》系列活動籌委會將以中央電視台攝製的大型紀錄片集《百年中國》為基礎,重新輯錄成100集的節目《世紀長征》,藉此加深香港青少年對近代中國歷史的認識。

香港城市大學榮休校長張信剛教授出席團結香港基金舉辦的團結卓爾論壇,他表示和諧共處、國際合作、文明互補是人類在地球上創造美好新世界的必要條件。

太極是一種運動,也是一種哲學,又是一種文化。在2020年12月,太極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陳式太極嫡系傳承人的冷先鋒師傅,也覺得相當自豪。

第11屆的聖誕頌歌節2020活動於去年 12月7日至本月5日舉行。今次頌歌節因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取消了公開頌歌表演,變陣以網上形式舉行。活動共籌得超過170萬元善款。

《二十世紀香港中樂史稿》是有關上世紀香港中樂史不可多得的佳作,不過筆者認為美中不足的是,此書對部分樂團專家的評論、文字的校對等,則有待改進。

《二十世紀香港中樂史稿》是資深樂評人吳贛伯先生整理與總結的香港20世紀的中國音樂史。作者以客觀、專業的目光審視這部佳作,對該書的結構、內容及現實意義提供了獨特的看法。

學者田飛龍認為,錢穆的中國文化精神的傳承,特別是法治觀中的「人盡其才」與賢能治理思想,對於矯正當下的法治形式主義,包括香港管治當局的法理弱點是有幫助的。

2019年成立的香港地方志中心,去年9正式開始編修首冊《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是整套《香港志》的第一冊,記述自新石器時代至2017年7月1日香港回歸20周年間7000年的香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