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樂團以「喝采.天仙配」為題,並以環保二胡和革胡演出經典雙胡協奏曲,為舊日經典增添新意境與氣象。樂團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指出,盼望能為現在遭疫情困擾的社會打氣。
「香港風致三十年 1940──1970年代歷史照片展」即日起於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麥禮賢夫人藝術館展出。此次攝影展共展出三位攝影師橫跨了30年歷史時空的80多幅攝影作品。
樂樂國樂團率先宣布,明年元旦日(2022年1月1日)晚上8時,將於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月兒印象.山地風雲》音樂會,為2022年的美好開始送上祝福。
團結香港基金與廣東省地方志辦公室等團體舉辦港穗雙城圖片展覽,由12月13日起至明年1月8日,於香港交易廣場及廣州市地方志館同時展出300多張珍貴圖片及展品,呈現兩地2000多年的淵源。
著名鋼琴家郎朗的妻子、德韓混血青年鋼琴家Gina Alice本月宣布推出首張個人獨奏專輯,並由郎朗擔任製作人,可謂是兩夫婦的愛情結晶。
王良和教授認為,由成長的大陸,來到香港,再去台灣,切斷了與母體的聯繫,成了余光中一直以來的心結,從此,懷念故土,抒寫鄉愁,成了他詩作一大主題。
王良和博士以幽默風趣的口吻為一眾莘莘學子介紹已故著名詩人余光中教授在香港時期的新詩,深入淺出說明他對香港的山水情感,揭開2021-2023學年「攝・寫・文人」系列活動的序幕。
金先生的書法線條飄逸,結字優美,富於變化之美;天行先生的繪畫則色彩絢麗,光影交織,美倫美奐。他們將於集古齋畫廊舉辦書畫作品聯展,12月11日起開放公眾參觀至同月18日。
古代「找對象」結婚要有「三書六禮」,有些禮俗流傳海外,被一些亞洲國家保留。例如古代婚禮,男方獻雁給女方作為見面禮,稱為「奠雁」。韓國的傳統婚禮就保留了這種禮。
著名舞台導演、演員及藝術家毛俊輝認為,香港具備培養藝術創意及戲劇創作的條件,可是未有充分利用。粵劇方面,他提倡在傳統基礎上研究創新,將粵劇精神流傳下去。
國史教育中心「名家講座」邀請李美賢老師主講「中華文化的探本溯源」,從日常生活的用語,用最深入淺出的方式,追溯文化源流;藉器物解釋歷史,令過去的時代彷彿一下子「活」了起來!
智行基金會以「愛 ̇改變生命」為主題,即日起至12月31日推出慈善線上畫展,希望透過藝術與不同界別和地域人士作交流,呼籲各界關懷受愛滋病影響的兒童及其他受貧窮、疾病或歧視影響的學生。
加籍華裔鋼琴家、24歲的劉曉禹(Bruce Liu)相隔21年,繼李雲迪後再有華裔於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奪冠。他形容,蕭邦與他的個性相近,十分活潑跳脫,對於能在華沙演奏蕭邦的樂曲是件美好的事。
原訂2020年舉行的第4屆唐獎頒獎典禮因新冠疫情影響,11月20日透過網上舉行,「漢學獎」得主91歲的王賡武教授以「文史相成的中國之道」為題進行演講,揭開第4屆唐獎頒獎典禮序幕。
中國古典家具乍聽是個枯燥的學術領域,但其實它有非常現代的一面,就連丹麥的現代主義風格家具都從明代家具中汲取靈感。兩依藏博物館是一家體會中國古典家具的好地方。
在上世紀80年代的「美學熱」中,李澤厚的著作成為不少大學生的讀物。在李氏91歲高齡「走」了之後,鋪天蓋地的悼念文字中,敏感的傳媒「嗅」到了「集體緬懷80年代」的氣息。
1987年重修成三棟屋博物館,經過去年底更新展覽後,今日(11月3日)正式開放予公眾參觀,同時邀請了30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與展覽製作。
當「中」與「西」置入旗袍的概念之中, 彷彿不再簡單地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更是指涉「舊」與「新」。 舊,未必過時,可是傳統;新,未必脫軌,可是進步。
自2018年起開始在本港推動「停一停 心呼吸」系列活動的常霖法師,今年邀請「十大傑出青年」之一的劍擊運動員江旻憓出任「心呼吸大使」,並出版免費結緣小書《談笑用心──停一停 心呼吸2》。
香港中樂團將於10月9日演出「向大師致敬系列」首場音樂會,以11首中樂曲目向中國現代民族管弦樂奠基人之一的彭修文大師致敬。
10月25日寰宇交響樂團即將在大會堂舉行疫情後首場演出,指揮家及作曲家亦是樂團音樂總監的麥家樂說,「人心苦悶的時候,更應該用音樂讓人振奮、令人開心,我就想起貝多芬。愈艱難的時候,愈應該積極面對。」
沈墨寧收藏的瑞士古典音樂盒,百多年前的工藝珍品,至今依然精確運轉,完美演奏出一闕闕優雅樂章,瑞士的工匠之魂,委實令人驚歎。
香港藝術館周五(9月24日)至明年2月16日期間,將分階段展出50多件虛白齋藏山水畫精品,讓觀眾探索中國山水畫獨特的魅力。
《素葉文學》沒有放大文學的地位,沒有偉大的使命,也沒有誇下海口的創刊辭,悄悄地來,當有其他媒體能代替、不再被需要時,便悄悄地離開。如王家琪博士所說,每本《素葉》都是「打開文學就是文學的本身」。
《消失中的香港──探索廢棄文物建築﹕楊必興攝影展》現正於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展出。從多方面看,我們所認識的香港正在消失。香港優雅的歷史建築正在被推平,並重新發展成更多的購物中心和高層豪宅。
呂壽琨在藝術教育及推動現代水墨藝術發展的貢獻甚多,香港藝術館由即日起至2022年4月10日展出多幀香港水墨大師呂壽琨及其子弟的館藏作品,反映他的創作歷程。
「第一屆香港國際半音階口琴大賽」將於2022年舉行,這場史上最高規格的半音階口琴大賽,將奠定香港於國際口琴音樂及表演藝術界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周四(12/8)同時公布進入半準決賽的26位參賽者。
綜觀《何者魯迅》舞台劇和魯迅生平,筆者認為魯迅「改變中國人精神」的初心始終未改,他堅持獨立思考,因此與同時代考慮政治多於考慮思想的文人顯得格格不入。
負笈東瀛的魯迅,有一次觀看日俄戰爭幻燈片,見到中國人麻木地圍觀即將被處決的同胞,遂認為要救中國,首先必須改變中國人的精神,因此決定「棄醫從文」,這是魯迅在《吶喊》自序記述的往事。
2019年是「五四運動」發生100周年,國史教育中心投票推選出魯迅為年度歷史人物。2021年7月9日起一連三天,由學生聯同專業演員共同演出《何者魯迅》舞台劇,紀念魯迅先生及這個意義非凡的愛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