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21世紀,隨着經濟全球全球化,急劇的市場競爭、資本的快速流動、緊絀的公共財政、互聯網社交媒體興起,香港面臨哪些城市治理問題?

將社會責任納入規劃中,企業就可以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對企業及社會來説是一個雙贏局面。

尹錫悅當選韓國總統,日後將直接受到中國與美國競爭影響。競爭愈烈,韓國將更靠攏美國;關係放緩,或未能擺脫對中國的出口貿易依賴,韓國則有機會重回文在寅時期的平衡外交。

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曖昧態度,突顯現今的尷尬處境。中國一方面與烏克蘭保持友好,堅守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一方面對俄羅斯的擔憂表現理解,指責美國和北約東擴的威脅,並有可能為俄羅斯提供經濟支援。

戰時狀態組織能力、領導指揮能力最重要,不能各自為陣!內地團隊願意與香港組成專班,分享內地抗擊這一波疫情的做法和經驗,針對香港防控疫情的實際困難,制定共同抗擊疫情的策略和措施。

終歸人類才是我們重視的目標,捕殺野豬不是物種歧視,而是要對更有自我意識的物種賦予更大權重,即更重視人類的權益。

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立法會,有利於社會不同階層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改善政府服務,也和國家提倡的「共同富裕」目標一致。

新加坡政府提出要與疫情並存的策略,不無道理,也是經過深入的考量才公布的,絕對不是「放棄清零」這麼簡單。

通過辯論與辯證,傳遞有價值的信息,化解偏執,凝聚共識,為解決香港房屋難題,辨明真正的解決之道,這是媒體的力量,更是媒體的責任。

我們期望政府、慈善基金及醫療社福同業,藉着疫情這個契機,試驗及發展更以人為本的智齡科技,並開發及推廣更多回應社區居家長者及護老者需要的產品及服務,攜手協力讓本港長者們度過真正福壽雙全的美滿人生。

為圓置業夢想而要節衣縮食,長期生活在狹隘的起居環境下,眼望樓價飛升而無力改變現狀,又談何「安居」與「樂業」呢?

自回歸以來,中央對港政策確保了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但隨着內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香港錯過了產業升級轉型的時機, 加上長期積累的內部矛盾逐步浮面,香港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

近月恒大等內地企業的發展,教我們不能作出任何假設,最極端地一家企業可能要變非牟利機構,甚至還要說樂意遵從,雖然大家都不認為會極致至此。

重置碼頭用地真的這麽難嗎?眼看着這一塊塊佔據市區黃金地段的後勤用地淪為廢車場、長期任風吹雨打曬太陽,為何不認真去研究如何好好改劃運用,以發展經濟及緩解市民住屋之困?

香港作爲一個國際知名商業都會,出現了以政治取向干擾正常商業活動的現象,是非常令人擔憂的,必須正視這個問題,並要防止其氾濫成災,嚴重改變了香港的營商環境。

即使受到疫情影響,香港樓價卻仍冠絕全球,更帶動二手居屋成交價量齊飛,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創22年新高。基層市民望樓興歎,安居樂業遙遙無期,如何讓市民能有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大連的日本風情街「盛唐.小京都」開業短短9天即因捲入民族情緒的輿論漩渦,遭勒令停業。日本侵華、釣魚台爭端、篡改教科書和參拜靖國神社等「軍國主義」烙印,迫使「盛唐.小京都」成為外交衝突下的犧牲品。

如果今天放生加熱煙,下一步要收緊規管傳統煙草,又有人跳出來說:「之前加熱煙你都不禁,為何要收緊我們?」因此,既然要朝着「無煙香港」的最終目標進發,就必須全禁新型煙草。

筆者認為在2027年前,解放軍並不會輕率對台出兵,就算早已具備這種能力,「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坦白說,沒有美軍撐腰,台軍還能戰嗎?

中國對塔利班的外交政策,不宜過分鮮明,需要留有一定餘地,以應對變幻莫測的局勢。

消費券的誕生是商戶釋放存貨的好時機,減價是加速售出存貨、增加收益和恢復消費鏈運作的高效率方法,而且能建立共渡時艱和良心企業的形象,有利熱潮過後的營商策略調整。

網絡便利令不少年輕的網民,誤以為在社交網絡發布抵制或煽動他人作不當言論,或網絡攻擊及欺凌,只屬個人情緒發洩,忽視對傳媒機構及廣告商造成的名譽及經濟損失,實屬嚴重違法行為。

創新歸創新,迎合歸迎合,始終作為媒體必須有所承擔及責任,並非只為了吸引大眾關注,一味迎合部分特定市場的觀眾群。

令人擔憂的是,如今中國的大眾媒體不斷炒作盲目愛國情懷,利用百年國恥來哄抬恥辱感的敘事,甚至將中美矛盾提升到東西方文明衝突, 認為中美必須決一死戰。這一系列現象都與二戰前的日本所經歷的如出一轍。

特首和政府官員天天講大灣區,實際上卻連廣東防疫的做法也不認同、連粵康碼都不承認,這是典型的講一套做一套。

如今香港政治局勢大致平定,為何建制派議員的表現仍然乏善可陳?

創科局及投資推廣署聲稱在2016-20年間投放1000億支援初創企業,但另一邊廂卻對於故有法規一成不變,難怪初創企業一直處於初創階段,難以成長。唯有拆牆鬆綁,香港才可迎接初創大未來。

政府日前宣布成立鐵路署,將集中監管鐵路施工及發展工作。藉鐵路署成立之際,建議政府就鐵路超支、工程施工問題及票價機制等問題進行全面檢視,以不負市民所望。

面對政府抗疫無能,商界就一定程度扮演了「補鑊」角色,早於抗疫物資短缺時,不少企業也有參與捐贈口罩及防疫用品予有需要人士。

私人遊樂場契約用地建屋一項,包括收回粉嶺高球場位於粉錦公路以東32公頃土地作房屋用途,餘下的140公頃土地,政府表明無計劃改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