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充滿歡笑娛樂的死亡之船,總比一艘像醫院、老人院的死亡旅程來得瀟灑。
政客一定明白,仇恨很可以令人忘了理智分析,然後被政客牽了鼻子走,於是便有了盲目追隨者,而且仇恨令人忘記了各種內鬥和思想差異,只着眼看那被仇恨的對象。
借Bourdain的幾句名言用來悼念他:「旅遊會改變你,正如你在生命旅程中總難免留下痕跡,不論如何小,旅遊也一樣,總會有痕跡,可能在心中,也可能在身上,可能是美麗的,但大部分隱隱作痛。」
#MeToo有這種效果,多人指控,那人不用經歷漫長審訊,立刻網上定罪,指控的人也不用司法程式查核確證。
每一個人的人生路途都是在摸索,每日在探究中成長的自我,沒有速成,更沒有天書,沒有什麼問卜迷信測命,每一天的路是每一天走出來的。
我們國民以手機的方便性為傲,不介意自己被評分,還認為公德指數可以推行公德心為目標,支持維穩。
沒錢的孩子,買不起昂貴的門票,但可以遙距欣賞樂園內的煙花,沒錢的孩子同樣有快樂的途徑。父母們傾盡家財,為製造孩子有夢幻效果,原來孩子最佳夢幻源自幻想力,一個毫子不用花。
現代社會結婚難,求偶也難,所以有些家庭安排相親,也有電視台和媒人公司舉行活動,撮合姻緣。
自閉兒子、出軌丈夫、破碎家庭。踏入中年的女人,獨力面對生活困難時如何自處?
埃及給人的印象是古老、落後、危險、動盪,其實他們對埃及不太了解。
古埃及的文明有4,000年歷史,但今天埃及動盪不安,令人歎息。希望經濟快點復甦,旅遊業可以迅速復元。
一般人覺得中東食物很難吃,但是去過死海一旁的高級酒店後,原來中東菜可以如此美味!
現代人講求速度,報道要精準一針見血,每個小故事十五分鐘,剛好是廣告時間段落,一小節一個故事,所以要扼要卻吸引,主持人的簡介要引人入勝兼引起好奇。
津巴布韋的機場有個很好聽的名字—維多利亞瀑布機場。在過入境處櫃枱等於付入場費,我們香港護照多得祖國關照免簽證。
博茨瓦納靠小型飛機(Bush Plane),各旅館也要靠小型飛機送遊客來,甚少陸地運輸。
筆者一直是很守規的團友,這次在非洲沙漠,確是嚇破膽,迷路是解釋不來。
早起等待日出,腳穿帆布鞋,沒帶水壼,打算拍幾張照就吃早餐,沒想到就這樣的裝束在沙漠中迷路了。
納米亞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乾燥的沙漠之一,每年都吸引大批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到訪。
這時這刻,真個是現實比戲劇更瘋!
原本想一家人幸福團聚,兒孫滿堂,結果只有家散人離,老媽媽孤獨一人。
有人是天生愛說負面的話,心理學家說可能和這人本身的抑鬱有關。
現代娛樂不可缺少的電視、或顯示屏,沒畫面時一片黑色,只見到自己,何嘗不是一面鏡子?
做女人不容易,但沒理由要甘願失去自我和自重。
調查數據令人吃驚,情緒病在學生和成年人問廣乏存在
這種父母的矛盾便成為一場荒謬劇。
去到羅省及加州一遊,當地旅行團特色是只帶不包餐,即是放你在門口,你可以選擇,選項只有兩款,「食」與「不食」。原來人家地大餐廳在一角,四旁只有墨黑一片,大型巴士載客百人,巴士停在餐廳外,只可以笑一聲,跟我們選特首有點共通點吧! 當地華人旅行團愛(Eat all you can),都是唐人經營,只用美金12至15元,進入任食,炸東西當然有,可惜那些用太陽燈暖了一天的炸乜炸物,全部變石頭。還有經典的橙汁雞,椰汁蝦,西蘭花牛肉,節瓜蝦仁,算是可以入口,有些還有壽司,甚至魚生、生蠔,屬於「搵命搏」之食物,我本來也不吃生東西,棄之無可惜。 三餐、五餐、七餐下來,唯有一進去趕去電飯煲,裝一碗白飯,撈些汁,吃點蔬菜,再望望有沒有雪糕,便立刻跑出去。想盡快離開。當然是人擠聲吵,旁邊的人把炒麵和炒飯放在一個碟上,我有點想吐。還有吃剩的半個壽司,半塊牛排,堆在沒有人收拾的碟山上面,也是令人沒有胃口吃,在我這年紀,已不是多少問題,享受更重要。 在北美的「任食」文化幾乎是唐人專區,唐人經營,唐人愛吃,因為抵食!當然不會是浪漫約會的好地方,一家人老老少少各有所好,也不算是壞主意。 水果是罐頭桃、菠蘿,香蕉上面鋪了紅色糊狀物體,只有橙是正常! 唐人平價旅行團 唐人旅行團便宜兼有效率,又減長途車的辛勞,一家人肯四個人一間房,幾乎免費。沒有強迫購物,在必然是其中一個景點的Outlet停了一個小時,團員照樣可以大包小包買十樣東西,不用挑選試身嗎? 有一晚甚至把百人大巴士泊在超市門口,十塊錢美金一個膠盒任裝,有十幾樣菜和炒飯炒麵,再買些飲品水果,回去酒店慢慢嘆,問酒店有沒有微波焗爐翻熱,導遊說只十幾分鐘,叮甚麼叮? 跟香港一樣,服務費7至8美元一天,不付不可,巴士司機原來也是遊客,照樣上小火車入景點狂拍照,是否人工可扣減?導遊都是用普通話,英文和廣東話屬「意會」水平,頸上繫了哨子(BB),要集合,要叫後面的跟上,BB聲一吹,靈魂失散一會兒。集合時間寫在A4紙上面,站在落巴士位置提點!
今天來個地溝油恐慌,明天又不知來個什麼添加劑恐慌,自己弄點食物一家人吃,反而溫馨兼安全。
究竟是因為統治者並非普選出來,欠了授權mandate,暴力便可以受容忍?
好的劇本便是這樣子,怎會告訴你,“Live happily ever after”?
失去什麼才是人生中最大的創傷? 失去全部財產?由權力最頂峯忽然掉下去最深淵-監獄?失去了尊敬、榮譽,社會地位? 通常大家都會認同失去了最愛的親人,一定是最常遇到的人生重大創傷了,遇上了最愛的終生伴侶、兒女、父母忽然死亡,還要是死於年青時,甚至死於非命,甚至一次過死了全部最愛的家人,這又會是什麼程度的創傷?想想戰亂中,很多人會遇上這種創傷,身邊的人有喪子喪夫的痛,他們是怎樣度過的? 有人會自責,不要說因病過身,或者純是意外,便不會自責。有種心理反應叫「生還者自咎感」,理性分析沒有責任,卻依然自責,連小孩子也會在遇上雙親意外身亡時自責是因為「自己不乖」。 拋開自責 勇敢面對 勝於收藏 看過《情繫海邊之城》的人都知道,自不自責和性格有關,這位叔叔和侄兒剛好代表了兩種極端:叔叔變成活死人,自我封閉情緒,卻原來內裏仍然澎湃憤怒;侄兒呢,剛好相反,表面上正常地生活,一切交際應酬娛樂生活節奏一切如常,但內裏呢?怎會是沒有隱藏了的悲哀?叔侄二人,都以為自己的情緒收藏得好,一位扮活死人去逃避,另一位扮一切如常。 比較普通的反應,應說是叔叔的前妻的那種,初時較大的波動,也是正常發洩,要崩潰,要看治療師,也是恰當。勇敢面對,反而勝於收藏。然後慢慢地一步步走出陰霾,用時間淡化打擊,英文的「Closure」,指遇上嚴重創傷時,總要有一天把創傷處理好,然後正式封好入箱,不是未處理好便收藏,這只是迴避。看來這位前妻肯向丈夫道歉,她才是真正處理創傷得最好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