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03 2025 07:38:0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書海尋珍

醫道鏡詮:論盡香港道醫、中醫及中藥文化史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20
本書對香港中醫藥發展,以及道醫的概念與在香港的傳承發展,均有詳細交代,一書三冊對從事中醫中藥業者,可說是一部案頭書。此書對關心香港醫道發展的讀者來說,尤具閱讀價值。
衛奕信:英國人眼中的香港前途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19
張家偉通過多年努力,寫成迄今關於英國內閣大臣及高級官員、香港官員及英國駐華大使館關於香港問題的內部討論的最詳盡紀錄。當時各方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和看法。讀者可自行判斷當年不同政策選項及最終採納的政策。
鄭宏泰出版洋人家族研究系列 家族企業研究又一力作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13
鄭博士集中探討長期以來被華人家族企業視為學習楷模的洋資洋行,及其背後的家族。深入了解他們的故事,不但可看到家族傳承與企業興衰的互動,也可窺見商業力量如何左右政局,影響着現代中國與世界的發展。
疫情下的美景
作者:潘銘基2022-08-09
疫情肆虐,賦閒在家,時間比起過去可以有更好的運用,因而寫了一些小文章,並且匯集成書,作為疫情下的註腳。其中包括了對大學生的勉勵,更多的是涵泳在大學人文景觀與自然風物裏的體悟。
港大校友辦學的意義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27
興辦學校不易,貫徹理念更難。此書解構港大同學會小學及港大同學會書院的成功訣竅。
值得令人細味的日本城郭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23
日本城郭最初只是一座堅固要塞的軍事設施,後來隨着政治上的需要,發展成以豪華壯麗的外觀彰顯領主統治權力的象徵,是集軍政權力於一身的統治據點。
林青霞:交心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22
在她的文章裏除了我們兩人的情誼,還可窺知一位位大師的風範和學識,還有一些跟故事有關的故事,讓讀者除了看見林青霞不為人知的真面目,同時也增長了見識。
生死一瞬間,仁醫出書傳承創傷學
作者:陳家偉2022-07-22
伊利沙伯醫院的李建恩醫生(Johnny)和鄭敏樂醫生(Mina),在3年前開始籌劃出版一本有關嚴重身體創傷的書,此書內容極之豐富,總結了香港過去20年的本地經驗和實踐,更前瞻最新的科技和技術。
半生緣──金聖華與林青霞相知相惜18年
作者:白先勇2022-07-21
金聖華在這個明星弟子身上下的功夫沒有白費,林青霞轉向寫作,心靈上有了寄託,兩人結緣真是一件大好事。
恒大專訪節目結集成書 承載25位名人智慧結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21
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訪談節目《恒傳感言》宣布將內容結集成書,輯錄其中25位嘉賓的分享內容,繼續將嘉賓的智慧之言傳揚,作為年輕人在成長路上的參考借鏡。
程美寶教授:行走記錄儀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19
我們不願意見到城市裏的街道空空如也,我們更願意看到滿街行人踵接肩摩,儘管彼此互不相識,大多只是擦身而過,但我相信大家即便各自行走,也終究會走出一種屬於我們的城市的步伐。
學者專家細說回歸25載 《回歸.情義25載》收錄兩地逾百大事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16
新書內容以內地和香港的「情義」作為主軸,精選25篇兩地人民守望相助、共同打拼的故事,輯錄逾百件兩地大事以及近200張珍貴歷史相片,集中展示香港回歸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兩地之間,尤其是民間的互動與交流。
徐是雄教授:中華新文明改變世界格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15
徐是雄教授最新力作:《怎樣提升人類命運的進化?──構建中華新文明、世界新文明、人類命運共同體文明》,總結和設計出一個可以把文明歸納和分類的方法,希望有助讀者加深認知,推動人類文明和人類命運的進化。
胡言亂語的邏輯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09
「廣告冇真理,只有歡喜唔歡喜」,記憶中這句話應該是Jimmy Lam(林俊明)說的,包含了這個行業不少的甜酸苦辣。這個行業,大家都是以個人的主見去判斷一個創意是否可以製造出效果。
黑白以外.繽紛歲月
作者:林準祥2022-07-09
筆者最新出版的舊香港彩色圖冊中文增訂本,除了收錄了280多張上世紀50、60年代彩色照片外,特別加入一組1948年在華南和香港拍攝早期極罕見的彩色照片。
劉兆佳教授:鄧小平一國兩制論述 對香港仍有重大意義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08
鄧小平所樹立的一國兩制的戰略目標和核心原則依舊是一國兩制的基石,今天仍然有重大的理論和實際指導意義。對中央和香港特區來說,廣泛宣揚鄧小平的論述有助於糾正香港人對一國兩制認識的偏差。
本港學者黃天著作《琉球沖繩交替考》獲納入《中華學術文庫》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21
黃天的著作《琉球沖繩交替考》以「釣魚島之爭還看琉球」作提起,論證琉球王國並未擁有釣魚島,獲納入《中華學術文庫》向全球發行。
劉衛林:談詩詞欣賞與品德情意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17
在今日高度商業化社會中,面對人人致力追求物質生活而日趨功利,精神生活日益沉淪的問題,要擺脫人心漸壞而社會漸亂的困境,唯一出路便在於弘揚中華文化。
是文字,也是文化──讀《中日字詞趣談》有感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10
透過作者的解說,讀者既能領略這些字背後的故事,也能領會日本人創造國字的原委及脈絡,對日本的文化有更深的體會。深入淺出,以小見大,值得一讀。
回望·懷念·追憶:太平戲院紀事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04
我相信把太平戲院的文獻與文物存放在博物館,以及我父親的日記得以整理出版,是讓後人了解過去香港人的生活情況及種種的最佳方法,亦是這批文獻與文物最好的歸宿。
許瑞云、鄭先安:心念的學習與成長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03
終其一生,每個人與他人、其他不同生命之間的靈性關係,往往就是觸發個人心念的關鍵力量。心念不但決定一個人能否擁有健康的身體、可能罹患什麼疾病;萬一生了病,心念更是疾病能否逆轉的關鍵所在。
葉英傑:生活如常‧疫下群像
作者:編輯精選2022-05-30
這輯照片,來自《生活如常──疫下群像》攝影集,是要表現各色人等,在這世紀疫症下如何順應時勢,盡其智慮,於不能踰越的界限中,突破自身的樊籬,闖出新路向,及其盼望。
徐成:香港談食錄──潮汕之家
作者:編輯精選2022-05-29
佔據總人口約15%的潮汕籍移民及後代無疑使得香港成了潮汕之家,潮汕文化是香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潮汕味覺自然是香港味蕾上那一份不可或缺的記憶。
我與蔣經國超越主從關係的情誼
作者:編輯精選2022-05-27
筆者有幸在那時代裏,能有奇緣長期追隨歷史中心人物左右,為創造歷史使命的巨人略盡一些綿薄。而在總統辭世35年後,筆者賤軀粗健,尚能記得一些回憶、作成實錄,讓我不慚卑微,而引以為榮。
張學明教授: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
作者:編輯精選2022-05-21
這個世界的歷史,究竟是「英雄造時勢」?抑或是「時勢造英雄」呢?大家可以把這個問題作為看《人物西洋小史》之前的第一個思考。
從同病同治走向治未病
作者:編輯精選2022-05-15
隨着對基因的了解、大數據分析、儀器與檢測技術進步,精準醫療能做到「同病異治」,為每個病患量身打造適合的療程。
梁秉中教授:希臘神話裏的醫學淵源
作者:編輯精選2022-05-14
醫學名稱可以極複雜、極專門,不屬醫學專業者,難靠一般邏輯經驗理解。先掌握字首和字尾的意思,有助於進一步明白全字,搞清道理。如果醫學名詞與神話傳說直接有關,確能產生過目不忘之效。
精神導師派克:人類寶貴的特色
作者:編輯精選2022-05-07
要是有人問我:「派克醫師,人的本性是什麼?」我最常給的答覆就是,根本沒有這種東西。這也是我們做為人最了不起的一點。
精神導師派克:無懼改變、正視命運
作者:編輯精選2022-05-07
改變一個人的現實觀、世界觀與感情轉移,十分困難,但為了不斷的擴充自我,開發人際交往的新領域,把愛當作生活的重心,改變就在所難免。
許倬雲分析美國社會痼疾 新書入選大學出版社協會書籍設計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01
旅美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教授親歷美國社會和文化,在新書中訴說美國亟需解決的問題,避免走上分裂一途。設計師陳曦成在書封突顯這個概念,獲入選大學出版社協會書籍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