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27 2025 06:16:1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新國富論

打腫臉充胖子:香港政府的土地徵收政策之不智
作者:陸振球2024-09-20
在未來的發展中,政府應更為謹慎,尋找真正符合民生需求和經濟發展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在短期內追求表面的繁榮。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香港的可持續發展,讓市民共享經濟增長的成果。
歐洲品味如何雄霸全球
作者:王弼2024-09-13
歐洲的低經濟增長,是歐洲人的選擇,他們選擇保留老祖宗的文化遺產,而犧牲數字上的經濟增長。雖然在數字上難以跟新興市場匹敵,但保留下來的古蹟和文化遺產,也促進了另外的經濟貢獻。
開放人才錢財 始能振興經濟
作者:何民傑2024-09-06
香港的財赤問題不斷惡化,特區政府亦應有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的決心,政府首先要縮減公務員團隊規模,省減開支,同時要研究出售可以商業營運的政府資源,如郵輪碼頭及房委會商場等。
堅守《基本法》第107條 免財赤惡化衝擊金融經濟
作者:陸振球2024-08-30
如何在保持財政穩健的同時,靈活應對經濟和社會需求,是政府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基於《基本法》第107條的原則,香港公共財政須提高財政收入來源的多樣性等。
為什麼有人主張在家教學?
作者:王弼2024-08-23
當筆者每逢在新聞看見一些家長成功把孩子送到心儀的小一名校時喜極而泣,並說這是孩子人生成功的關鍵,我都不禁暗笑,如果世界是這樣簡單便好了。
多啦A夢展IP盛事範例
作者:何民傑2024-08-16
香港無論是小說、動漫、影視、音樂都盛極一時,傳統及流行文化聞名世界,政府及業界應思考,如何能發揮當中文化IP實力,轉化為盛事經濟,吸引旅客。
樓市低迷 銀行和政府應以逆周期措施應對
作者:陸振球2024-08-13
香港樓市的低迷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政府、銀行和市民共同努力來解決。通過採取一系列逆周期措施,穩定市場信心,增加市場流動性,可以有效應對當前的市場挑戰。
土地基金嫁妝正被掏空
作者:何民傑2024-08-02
根據《基本法》第107條,特區政府的公共財政應該「量入為出,收支平衡,避免赤字,現時已經變成為「量出為入,收支失衡,掩飾赤字」,公眾和立法會對這個嚴重問題的討論也明顯缺乏,情況讓人擔心。
奧國經濟學分析香港樓市
作者:王弼2024-07-26
近年由於疫情和其他因素,政府財赤連連,同時佔經濟非常重要的地產市場進入寒冬,樓價不停下跌,許多人不然會問,樓價何時見底?香港樓價的升跌,也許跟國家真實財力一樣,不是單一經濟指標就能分析其走勢。
香港營商環境不遜新加坡 勿妄自菲薄
作者:陸振球2024-07-19
其實香港的營商環境和不少經濟領域,絕不遜於對方甚至大大超越新加坡。作為香港人其實也應本着,以真實數據盡好唱好香港的責任,不能太過君子,任人罵不還口。
樓市向好需放開北水來港
作者:何民傑2024-07-12
政府需要考慮設置特別渠道,容許前往港澳居住的內地人士,轉移資產到港澳地區置業或者投資,轉移過程可以設置一個資金離境稅,增加內地政府的收入。
美國總統的影響力
作者:王弼2024-07-05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人們對於總統人選的討論此起彼落,極右和左派支持者互相爭辯。然而,總統的影響力,真的如人們預期中的高嗎?
美國總統的影響力
作者:王弼2024-07-05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人們對於總統人選的討論此起彼落,極右和左派支持者互相爭辯。然而,總統的影響力,真的如人們預期中的高嗎?
醫官失言釀公關災難 揭父權管治思維
作者:阮穎嫻2024-06-28
很多女性選擇遲生育或不生育,實在無可奈何,這些民間疾苦,盧局長未必了解。叫女性「有仔趁嫩生」,定係「送人入火坑」,是非常大疑問。
石油美元時代的終結
作者:陸振球2024-06-24
石油美元的主導地位可能面臨着迄今最重大的挑戰。美國與沙地阿拉伯之間的協議於今年6月9日到期。這一到期具有深遠的影響,因為它有可能破壞全球金融秩序。
誰在澳門賭場薅羊毛?
作者:何民傑2024-06-18
香港最有利的資產是國際誠信和關係,正當內地苦於打擊網絡賭博,杜絕非法集團運用資訊科技欺騙賭徒,香港是不是可以考慮發出網絡賭博經營牌照?
為何要當數碼牧民?
作者:王弼2024-06-07
奧地利經濟學派學者都對西方政客的大政府和福利主義失去幻想,與其和政客「同眠」企圖改造政府,倒不如置身教育公眾,讓更多人醒覺。他們有倡議一些非主流的建議和理論,如比特幣和數碼遊牧。
中國「過剩」產能 實助美國壓低通脹
作者:陸振球2024-05-31
筆者認為,以中國角度出發,以美國作為重要貿易伙伴並不靠譜,除做好內循環,對外更應發掘更廣濶的巿場空間,繼向東盟和中東力拓互相合作機會,對南美以至非洲等新興巿場也要戳力開拓。
香港向左走向右走
作者:何民傑2024-05-24
如果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的幸福可以透過政府簡單立一條法律就能達致,就不會出現政府破產和國家消亡的歷史教訓。欠缺了不同角度思維的哲學討論,香港的公共政策有步入單導向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