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特區政府不僅克服不了疫情,而且讓疫情蔓延惡化,時日一長,便不是簡單的失職,而是有攬炒香港的效果,便是破壞香港繁榮安定的大罪,觸及中國在香港的國家安全,不能等閒放任。

在過去20多年回歸時期,撇除反對派議員的破壞,特區政府與建制派議員的表現,連差強人意的要求亦達不到。沒有反對派議員,他們會勵精圖治,抑或更得意忘形地怠慢職守呢?

美國支持特朗普的人不少,他的潮流影響頗大,於是有人開始稱之為「特朗普主義」。但是,什麼是「特朗普主義」呢?

拜登上台,必然要改特朗普的眾多惡政、劣政,這便應了4年一大變。但拜登能否保證4年之後共和黨不能勝選,不會出現特朗普或相類似的人物上台,又來一次4年一大變呢?

美國在各種社會問題重疊下,吸毒文化只會進一步蔓延深化,正可配合特朗普式的政治瘋狂,也可稍解美國士兵在外侵略後回國的創傷病。

美國朝野兩黨,早已有把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的共識,共和、民主兩黨的對華政策,均是以壓迫為主,差別只是輕重緩急不同。中共19屆五中全會,相信正是針對美國的對華戰略作了討論,定下戰略,有所部署。

以往港大副校長是校內推舉,好處是在校長期工作,熟悉情況,也富有人脈。今次改為全球招聘,是為了找尋在學術和研究方面更佳的人選來推動港大的發展。

五中全會審議「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的遠景目標,兩者都屬內地政策範疇,不涉香港。但是香港的發展規劃與政策制訂,不可能漠視中央的規劃,2035年的目標亦一樣。

香港故事可以多談回歸,但是歷史不擺正、不釐清,頌揚回歸亦不足以糾正社會的認識,建立自身認同的堅實基礎。

香港人熟悉的是從佔中以來加劇的動亂,但在此之前一二十年,在國際有多起的顏色革命,甚至如烏克蘭和吉爾吉斯這些地緣戰略位置特殊的國家,更是一而再、再而三,泰國只是最新的例子。

如果特朗普輸了總統選舉,他在落台之前,肯定會把剩餘的權力盡量使用,製造出重大的政治障礙。

深圳正全力、受舉國之力建設一個新型的城市與社會,作為全國的示範。香港在「一國兩制」、市場一體化的條件底下,與深圳合作,以此推動發展。

國家領導人南巡是為深圳造勢,造的是在中美新冷戰條件下深圳的改革開放新戰略,戰略不僅涉及深圳,而是包括香港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

美國帶頭,也用政府資源在全球收買、資助、推動謊言世界。一片虛假作偽為尚的政治潮流正氾濫全球。

若香港要與內地脫鈎,珠三角的港口城市便可放手把香港的業務接替,香港便回復到開埠前廣州外港的地位,與澳門並列,也被深圳排擠。

中國不先打一槍,也不給美國干預藉口,久圍台灣之下,台灣內部必亂,僵局可解。

現任總統有權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有權動用軍隊,國會亦有權禁制。由此產生憲政危機,但不可能用法律解決,因為需時長久,不能即時制止特朗普的胡作妄為。

美國的絕路是政府與社會一手造成,怨不了別人,要走出絕路也不是不可能,一是把海外的軍隊和基地撤走,大削軍費,有如當年英國在蘇彝士以東地域撤出。

在《國安法》威懾和立法會延長任期底下,香港社會內部反對的力量會縮減,只是怠工作消極抗拒,作用不大。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揚言,香港在中國管治之下,永遠不會成功,將會跌落地獄。

若果香港是孤立無援,港人面對疫情,在努力防治之餘只能認命。但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內地防治成功,又有餘力,為什麼香港不求援?

小事還是失誤,明顯地特區政府上層的決策能力低落,若不改變,便會是大小事一齊出現失誤,社會經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典型的「庸官治港」了。

特朗普若連任成功,中國與世界面對的是美國霸權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進一步挑戰,冷戰難免,戰爭亦難免,中國與世界是否坐以待斃呢?

中國汲取教訓,應知道對美國讓步,出手救美國的經濟,美國都不會改變對中國的敵意,反而會得寸進尺。

今次港版國安法的中央立法,以及其後特區按《基本法》第23條的本地立法,正好是重新規劃、試驗大陸法與普通法的有機銜接。這方面並不是史無前例,一如一國兩制,歐洲有許多參考經驗。

美國強盛繁榮的粉飾掉落了,露出底下的醜惡和脆弱,示眾於天下,再無法掩蓋。下一步美國會走向何方?

因為「港區國安法」,美國威脅要制裁中國,包括香港,這顯示出美國虛偽的霸權主義。

殖民地官僚主宰的特區政府軟弱或暗存投降之意,阻撓23條立法以保障港獨的發展。特區政府不做,便只能由中央政府出手。

在不少中學裏,讓學生去評論回歸利弊頗普遍。回歸後反對國民教育,目的不過是為了反中國、反社會教育!

特朗普防疫治疫失敗,美國新冠肺炎疫情還在惡化,經濟已陷困境。股市還漲與失業率升至近百分之十五,顯示出美國社會的兩極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