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社會與大學當局應好好懲治這些不良學生,公帑不應浪費在他們身上。

美國在特朗普政權下,沒有外交政策,更在國際上添煩添亂。其他國家有機會壯大起來,美國霸權隨時不保。

沒有了美國駐軍,兩韓可以和解,日本、中國、俄羅斯也可以與兩韓一起協商發展東北亞。

2018年香港的政局漸趨穩定,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漸漸提高。香港應該利用國家的優勢和機遇,重拾國際化的發展,特別在思想行為上,認識文化態度的轉變。

特區政府智慧城市的發展藍圖,不但後知後覺,而且不少是抄襲內地城市早已實行的措施,反映出香港的落後。

二戰以來的國際大勢,基本上脫離不了油氣的政治經濟學。至今敘利亞內戰,中東多國為了將天然氣輸送到歐洲,於是敘利亞變成兵家必爭之地。

香港財政有盈餘,但政府沒有善用。財政司司長的預算案應主動又進取地開拓土地、建設公屋,遏抑地產泡沫。同時建議政府派錢給長者,讓他們可生活在貧窮線上。

珠三角以廣州為首開始中越班列,方便潮汕地區及珠三角的產品運往越南及東盟,既減少物流成本,也可深耕市場。

香港與內地建立命運共同體的關鍵是香港與內地權責相合。香港憑什麼對內地只取不予呢?

中國海南省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合稱「三沙」。中國如何利用南中國海的優勢,建立國際上的地位?

加泰羅尼亞脫離西班牙獨立,並不是為了經濟利益,不是甚麼天賦人權或民族自決,是地方分裂主義。

關鍵便是中國怎樣利用特朗普,借他來牽制美國的外交政策,替中國以及一帶一路建設、世界和平發展爭取時間和空間,也抑制美國任何軍事冒險主義的行動。主動權盡在中國之手。

香港是要發展,抑或是關着門坐吃山崩,決定於怎樣協助中下層的新移民,怎樣加快發展出租公屋,林鄭的置業主導是破壞發展。

中國制度與美國的差別,是當特朗普談美國優先,實際卻是百分之九十九人口供養百分之一的超級富豪。

林鄭政府忽視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合作,與回歸後政務官主政的結果一樣,挫傷內地對香港的信心。

施政報告反映出政務官們不懂科技創新,只是東抄西襲,把一些建議或別人的經驗彙集而成。

林鄭月娥在國慶慶典上說感受到國家的底氣。但是香港不能只感受,需要坐言起行,實實在在的有所作為。

緬甸羅興亞人危機的最大威脅,不是羅興亞人的人道主義問題,而是地方武裝勢力與回教極端主義結合的可能性。

校園港獨是一個警號,特首林鄭月娥指斥其為有組織行動,是實事求是,認清現實,而不像曾蔭權等另存歹心。

若美國攻擊北韓引起戰禍,受害的將是北韓、南韓與日本,間接的衝擊會是美國的世界霸權。

作為一個人口密集的城市,環保不是驅趕別人,分佔土地割據。

若把一國兩制看作是敵我對立,那是冷戰思維,盲目的意識形態。

香港的科研與教育,除了急功近利的數量化增長,看不到有什麼實質的進展。

美國失去西亞、中東,石油美元的基礎便開始崩潰,在印度洋的海空駐軍便無處依附。

行政機構及主其事者應政治中立,最關鍵處是至少不偏向既得利益集團。

若不打仗,沒有金融危機,珠江三角洲的發展會繼續高速增長,超越香港。

反對兩地融合的,不是狂妄無知,便是別有用心。

特朗普只追求勝利的榮耀,其中的代價與風險不管。

政治方針定下之後,中央政府不再猶豫,特區政府也不敢縱容。

政府依法執法,青年囂張的聲勢便一時而絕,投機者雞飛狗走,也使不少青年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