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07 2025 15:29:4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教評心事

盼望他能在正向氛圍中成長
作者:翁美茵2024-05-31
小孩子在成長時,父母有責任用尊重和正面的態度教育他們,讓子女在心生理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長。
揮桿麓湖山,信步僑鄉村
作者:蔡國光2024-05-30
建於山地的高爾夫球場樹木遍布,山脊溝壑,跌宕起伏,18洞臨湖傍溪,涉澗越脊,綠水青山,空氣清鮮,感覺出塵脫俗,穿梭揮桿,刺激而又舒暢。
改變孩子以流水賬式的記事方法:直覺思維
作者:梁振威2024-05-29
從學習心理學的角度看,直覺思維是一種快速、直觀的判斷,它通常是在沒有意識思考的情況下進行。然而,筆者認為基礎教育的首要任務應要是教會學生思考模式才能改變學生的記事方法。
香港的數學建模教育
作者:吳家豪2024-05-28
數學建模在中國內地已見成效,若我們能借鑑內地的經驗,結合自身的教育特色,推動數學建模教育的全面發展,必將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產生深遠影響。
疫情後遺症:勿忘社交潛規則或環境規則
作者:吳文軒2024-05-27
疫情打斷了社會規則的「傳承」, 導致學生無意識地忽略了很多過去被認為重要的社交潛規則或環境規則。對於一些成年人來說,這些學生便顯得欠缺禮貌,實情他們真的不知道自己犯了哪些非成文規則。
學校日常二三事之二
作者:劉鴻輝2024-05-24
全港中小學過千數,每所學校天天都有不計其數的大小事,以下的例子有沒有以訛傳訛、以偏概全?是不是主人翁無病呻吟?會不會看到類似經歷的影子?
武漢學習團事件有感
作者:鄧兆鴻2024-05-23
從武漢學習團事件看,最大受害的是學校,事件令學校深度困擾,既要成立調查委員會,亦要向學生分析、向家長匯報,要安定教職員情緒,亦要重整學校聲譽。有幸的是,事件促使學校團結一致,師生同心,面對挫折而堅持。
我們的法蘭西歲月
作者:陳奕偉2024-05-22
從鄧小平及周恩來身上,我們看到了學貫中西於民族復興的重要性,辯證統一在他們的身上得到了最大的體現,當然也直接地影響着我們每一個活在一國兩制中的香港人。
2024人工智能指數報告
作者:何劍輝2024-05-21
AI的出現為各行業帶來了更多的創新和機會,提高了工作效率。最近,美國出了一份AI指數報告,很值得我們參考。
與日本幼教大學生及幼教老師暢談日本幼教現況
作者:余錦明2024-05-20
筆者對日本幼師的專業精神深感欣賞,並希望與她們攜手合作,提供不同的教育理念及更優良的教學配套,為日本的孩子提供更佳的學習環境。
新質生產力與基礎教育
作者:鄭家寶2024-05-17
我們需要加強新質生產力與教育之間的深度融合,這種融合不僅能促進教育的持續創新和發展,也能共同推動經濟社會的進步。
深圳創建中學歷程
作者:曹啟樂2024-05-16
在尋找校舍的過程之中,才發現原來深圳從事民辦(私立)教育的機構很多,特別是高中階段的教育。而港式教育在內地落實,需要靈活處理,務實考慮。
「華」麗匯演
作者:陳月平2024-05-14
時間從未使經典遠離我們,經典一直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感謝友好和家長提供布料、配飾和化妝品,感謝用心經營這次與別不同的閱讀之旅的老師。
向自然學校學習:讀《學校可以不一樣》的思考
作者:陳玉燕2024-05-13
作者從閱讀《學校可以不一樣》一書,看到一批教育有心人,如何從理念出發,互相扶持,在主流教育之外,展現一股清流。
飛向太空的動物的啟示
作者:彭智華2024-05-10
今日,祖國的宇航發展可謂一日千里,甚至能夠做到太空站長期留有人員駐守,以進行一些極具前瞻性的科學研究。事實上,中國到底是何時做到能夠將動物送上太空的呢?
校長也專業:師德何價
作者:鄒秉恩2024-05-08
作為一個專業領導,扶貧教育專家張桂梅是怎樣善用自己的專業發揮崇高的教師專業精神?校長真的不易為,但她做到了,師德何價啊!
教師的情緒勞動與幸福感
作者:朱啟榮2024-05-07
研究顯示,情緒勞動可能對教師幸福感不利,但對教學效能提升有利,結果似乎與一般香港教師,甚至與東方國家的教師做法一致。
小學科學科.家長在家的配合
作者:黃冬柏2024-05-06
家長最大的配合是提醒自己,讓子女去問去追尋那些未必存在的答案。
教師AI數字人:分身打造教育5.0的新革命!
作者:馮穎匡2024-05-03
應用AI數字人技術不是為了取代教師,而是提供新的教學工具,減輕他們沉重的工作量,也為學生帶來了更加豐富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如何引導幼兒正確看待個人與他人行為──基本歸因錯誤帶來的啟發
作者:陳許華2024-05-02
通過提供安全而開放的環境和對話,示範正確的歸因方式和繪本故事,可以幫助幼兒開始理解並考慮多種因素對行為的影響,從而避免過度強調內在因素,提高他們的社會認知能力。
香港人的心境:由2024年《世界幸福報告》說起
作者:馮文正2024-04-30
時代變了,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否也可以變動一下?以往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策略,今天是否可以實踐共同富裕?那麼,整個族群的幸福感,是否可以「水漲船高」,一起上升?
與外界連結,與時代接軌──談新生代師訓課程
作者:江浩民2024-04-29
培育未來教師的策略要與時並進,因應社會與政策的轉變,設計新一代的師訓課程,為教育界提供適切時代需要的人才。
參觀鑽石山靈糧幼稚園後有感
作者:温志倫2024-04-26
整體而言,學校為兒童設計樂林林總總富趣味的區角活動,能豐富兒童的經驗,使他們在每日的校園學習生活中樂此不疲。教師又能因應兒童的反應即時調適策略,吸引他們專注地參與學習。
有毒雞湯
作者:翁港成2024-04-25
現實生活曲折複雜,我們決不能以過於感性的方式,概括的人生道理,短暫的情感共鳴,成敗得失取決於個人正確的心態和行為……這些實在忽略了理性分析的重要性。
利用AI學語文?談談在外地如何學習中文及其他學科
作者:陳章華2024-04-24
有了人工智能工具,相信日後家長無論在什麼地方,也能夠很快地跟孩子們溫習,但對於孩子們來說,不知是不是好事呢?
成長從認識開始
作者:楊佩珊2024-04-23
成長就是從未知到探索,再由認識延展到追求。這一次的交流成為了他們成長的啟航,期盼學生們能繼續努力前行,駛到世界的大洋。
奮鬥者號的奮鬥
作者:劉煦元2024-04-22
有關人員的敬業樂業精神,提高了潛水器的人工智能技術和安全性,建立中國深海科技探索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
精神健康 由我做起
作者:翁美茵2024-04-19
其實兒童出現精神健康問題的原因是什麼?要幫助他們亦須對症下藥,可是導致這情況的卻是多種多樣,通常亦由多個因素交互影響而引起。
雲南臨滄茶山行:冰島甜蜜,昔歸情深
作者:蔡國光2024-04-18
月初與茶友結伴,走訪勐庫鎮冰島村老寨、糯伍寨,及鎮內大雪山茶區、邦東鄉昔歸村忙麓山茶區。走茶山、觀古樹、訪茶農、品新茶,也試着採葉炒茶,體驗茶文化。
怎樣才是好老師?
作者:梁振威2024-04-17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好老師也不易求。好老師的初心該不是「為稻粱謀」,其初心該是以承傳與創新中華傳統文化,建構下一代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為初心。